陳仲明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要比被動好。本人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是—音樂趣味教學法又稱音樂快樂教學法,它能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去了解音樂、學習音樂。這種方法對提高學生主動性,引導他們主動學習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是當前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和途徑。本人從借用器樂教學激發(fā)學生們的興趣、因材施教化難為易、設置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音樂中思考和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四方面進行了闡述,望朋友們指正。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方法;見解
1941年元旦,毛澤東同志為延安保育院的學生題詞—“又學習,又玩耍”。簡單生動的幾個字包含了對學習的深刻理解。毛澤東同志一向認為,愛玩耍是孩子的本性,也是他們認識事物的方式,要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學習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鄧小平同志在一九八三年為景山學校題詞時也曾提到:“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如今社會,讓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太多,我們?nèi)绾伟褌鹘y(tǒng)的、枯燥的音樂課堂變得讓學生感興趣呢?那么趣味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就極為重要了。只有讓學生感興趣的課才是好的課。長期以來,我們大多數(shù)音樂教師不注重此類教學方法的研究。他們總是沿襲多年的陳舊教學方法,即:發(fā)聲、識譜、視唱、教歌、聽音、練耳、節(jié)奏、齊唱。然而這種教學方法早已程式化、呆板化,學生早已厭煩,如不改進,音樂教學怎能適應當前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
我2014年開始從事音樂教學,到如今雖只有短短三年時光,但是我一直在思考、研究音樂教學?,F(xiàn)在寫成此文與朋友們一起討論。
一、借用器樂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
我校的器樂教學已有很多年,它的出現(xiàn)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在課堂上我每次都給同學們布置一些常見的曲目,如《兩只老虎》、《一閃一閃亮晶晶》等,同學們用電子琴表演得有聲有色,大大提高了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此外我還運用了一些小型打擊樂器,如“手鼓”、“串鈴”、“響板”、“沙錘”、“三角鐵”、“鈸”、“堂鼓”、“鑼”等,每次上課總利用幾分鐘進行節(jié)奏訓練,讓學生親自去打擊樂器,大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另外,在學唱《故鄉(xiāng)的小路》、《月之故鄉(xiāng)》、《鼓浪嶼》時,我讓同學們親自將這些小曲在電子琴上演奏一遍,通過這種練習,不僅提高了他們的演奏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對音樂內(nèi)涵的理解。尤其當他們演奏成功獲得老師的夸贊時,他們更是萬分欣喜,從而擁有了有一種成功感、勝利感,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
此外,我還帶一些其他樂器進行演示,使他們在實際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樂知識。如我在講流行音樂時,我向大家介紹了貝斯、吉他等樂器,并親自演奏、演唱給他們聽,讓他們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體會什么叫“民謠歌曲”?什么叫“金屬樂”?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樂知識。
二、因材施教、化難為易
過去的音樂教育注重技能訓練和解決識譜能力。一堂課上,老師們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決識譜問題,在師生都疲乏后才接觸到音樂作品。這種教法不但沒有使學生感受到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反而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最終造成學生不喜歡音樂課。
為了讓學生喜歡音樂課,在唱歌教學中,我打破那種“剖析節(jié)奏——識讀樂譜——哼唱調(diào)詞”的教學順序,用先學唱后認譜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的模仿力很強,只要多聽幾遍范唱,一首新歌的旋律不到十分鐘就存進他們的腦袋里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記憶,再學歌譜就比較順利,歌譜中的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這些難點節(jié)奏都不攻自破。有關這些節(jié)奏的概念,我盡量講得淺顯易懂,盡量用身邊常見的聲音去引領學生了解,同時讓學生模仿。這些趣味的教法不僅降低了課堂難度,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同時也獲得了美妙的音樂情感體驗。
三、設置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音樂中思考,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在欣賞《真心英雄》一課時,我先提出問題,什么是英雄?你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樣子的?我讓同學們展開討論,整個課堂氣氛非?;钴S,有時我把同學們分成五組,每組選一名代表大批前面來講,既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又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此時教師再及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責任感教育,使同學真正體會到生活不易,要珍惜寶貴時光努力學習,要勇往直前不怕困難,立志成為對祖國的有用之才,做別人心中的英雄。
在教唱《我和你》時,我先向同學們講訴了中國近代史,讓同學們了解中國近代所受的屈辱,再結(jié)合北京奧運會向他們講解中國為何成功舉辦奧運會。讓他們明白一個民族要興旺發(fā)達、要自強不息,因為只有強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負,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發(fā)了學生長大后建設祖國、保衛(wèi)祖國的決心和信心。
四、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也是趣味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任何創(chuàng)造都來源于生活實踐,實踐是產(chǎn)生一切創(chuàng)新的基礎。所以在音樂課中應該讓學生充分體現(xiàn)自己,看到自身的價值所在,成為學習的主人。如學生在學完一首歌后,讓學生根據(jù)曲目的旋律節(jié)奏特點,然后再填上自己的詞,當一次小作詞家,這既是對學生音樂素質(zhì)的梭探,也是對其潛能的挖掘及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
總之,素質(zhì)教育是當代教育的主流,音樂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音樂趣味教學法是培養(yǎng)一代高素質(zhì)人才的重要手段,音樂教育對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培養(yǎng)具有個性化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師應從實踐角度出發(fā),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大膽參與,在趣味教學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把他們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棟梁之才。愿音樂之花開滿人間,讓音樂之聲伴生成長。
參考文獻:
[1]《四川教育》(2016年第15期)。
[2]《教育心理學第二版》 (作者:李伯黎,燕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