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彭瑩
摘要:近些年,伴隨教育全球化的持續(xù)推進,高等教育課程資源共享成為推進高校發(fā)展的重要措施。其中,網絡課程資源共享是課程資源共享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夠突破教學的地域和時空限制,緩解匱乏的課程資源和日漸增長的學習需求之間的矛盾,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要。然而,在網絡課程資源的共享過程中,由于資源本身和共享機制的問題,高等教育網絡課程資源共享的開展并不盡如人意。鑒于此,本文對高等教育網絡課程資源的可共享性進行分析,探究課程資源網絡共享的基礎合理性。
關鍵詞:高等教育;網絡課程資源;共享性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010-01
1.高等教育網絡課程資源可共享性現狀調研
為了分析國內高等教育網絡課程資源的共享情況,筆者選擇網易門戶網站的視頻公開課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課程資源的訪問人次來了解網絡課程資源的可共享性。其調研情況如下:
1.1精品課程的調研情況。在調研的過程中,選擇網易網站中的國家級、升級和校級精品課程作為研究對象,借助統計學軟件進行學科內課程的隨機抽取,分析課程的月訪問人次數。根據統計,網絡課程的月訪問量不足30次。而精品課程的獲取僅需要簡單的注冊即可實現。綜上,筆者認為國內精品課程的利用率不高。具體分析,精品課程的質量不高,難以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是主要原因。
1.2普通課程的調研情況。目前,國內高等教育網絡普通課程主要為遠程教育課程,提供此類教育的學院有中國人民大學、重慶大學等10余所高等院校。通過對課程可分享性的分析,其訪問數量同樣偏低,遠低于國外同類課程。綜合分析,該種情況的出現是三方面原因構成的,一是課程資源的獲取難度大,非校內人員無法獲得用戶名;二是課程資源的品質偏低,存在課程資源不完善、缺乏網絡特色等問題。
2.高等教育網絡課程資源可共享性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課程質量偏低。與高等學校的正規(guī)教育相比,網絡課程資源的質量偏低,對學習者的幫助作用不大,難以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要。久而久之,網絡課程資源成為雞肋是必然的。具體分析,課程質量偏低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一是課程內容陳舊,大多為過時的教學內容,與課堂教學存在嚴重的脫節(jié);二是課程內容缺乏針對性,沒有考慮網絡學習群體的具體需要,導致課程教學缺乏吸引力。此外,許多機構和老師出于盈利目的,人為設置獲取門檻,導致學習者難以獲取到高質量的網絡課程資源。
2.2網絡課程資源的呈現形式單一。當前,網絡課程資源的呈現大多是仿照課堂教學進行的,沒有意識到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差別,教學仍然沿用板書、口述等傳統課程呈現形式,并未將動畫、剩余、圖像和視頻等先進的信息呈現手段應用到教學中,導致許多新穎的展示效果得不到充分體現,無法實現對學習者感官的綜合刺激,教學效果欠佳。
2.3網絡課程資源缺乏有效的互動。教學是教與學的互動過程,應該借助相互之間的交流實現教學反饋,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在為學生答疑解惑的同時,提高教學的質量。然而,在網絡課程資源學習過程中,老師和學生缺乏基本的交流,導致教與學脫節(jié)嚴重,老師難以把握學生在學習中的難點所在,導致課程資源存在極大的教學盲目性,影響網絡課程資源的可共享性。
3.提高高等教育網絡課程資源可共享性的具體策略
3.1提高主持老師的教學素養(yǎng)。主持老師是網絡課程資源的設計者和執(zhí)行者,其個人素養(yǎng)直接決定網絡課程資源的優(yōu)劣。所以,應該重視網絡課程資源的教師隊伍建設,選拔教學經驗豐富,專業(yè)技能卓越的綜合性人才充實到教師隊伍中,提高主持老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具體來說,一是提高網絡課程資源主持老師的任職門框,對教師的學歷、教學經歷和取得的教學成績進行嚴格限定;二是進行科學的崗前和崗中培訓,確保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與時俱進;三是構建科學的激勵機制,發(fā)揮主持老師的主觀能動性,提升網絡課程資源的品質。
3.2建設有網絡特色的課程資源。課程資源的設計過程中,應該注重媒體的選擇和設計,構建具有網絡特殊的課程資料。要想實現該目標,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重視課程教學與表現形式的結合,形成豐富的課程資源表現形式;其次,分析網絡學習群體的個性化需要,進行針對性設計,實現課程資源的個性化發(fā)展;最后,實現課程資源建設的模塊化,將課程資源分為教學模塊和技術模塊,實現專業(yè)化管理,實現課程內容和展現形式的雙向提升。
3.3完善網絡課程評價體系。網絡課程的優(yōu)劣應該有科學的評價體系進行衡量,從而實現網絡課程資源的品質分級,為學習者的資源選擇提供參考。評價體系應該有支撐環(huán)境、資源更新和應用效果等方面構成,通過對網絡課程的內容、表現形式的分析,跟蹤網絡課程的應用效果反饋,對網絡課程資源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在激勵網絡課程資源提供者改進課程資源品質的同時,為學習者的資源選擇提供依據。
3.4搭建權威的網絡資源發(fā)布平臺。網絡資源的可共享性受到資源獲取難度的影響,這應該引起教育者的重視,積極搭建權威的網絡資源發(fā)布平臺,降低學習者的資源獲取難度。
結束語:綜上所述,要想實現高等教育網絡課程資源的共享就必須夯實網絡共享的基礎,組建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品質的課程資源和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借助權威的發(fā)布平臺,實現網絡課程資源的輕松獲取和高效利用。
參考文獻:
[1]曾鴻鵠,王俊,張學洪.構建優(yōu)質課程資源區(qū)域性共享平臺的實踐與啟示——以廣西高校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為例[J].大學:學術版,2012(6):57-60.
[2]張立新,米高磊.高校網絡課程中生成性學習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3(19):72-76.
[3]楊翠楓.論中職語文網絡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4):32-33.
[4]劉德發(fā),汪振鳳.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互動性研究和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6(41):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