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娟
【內(nèi)容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的初中教學有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以科學一類的學科,更加在素質(zhì)教育的貫穿下具有了相當高的實踐性,而不是以往的純理論灌輸。在這樣的狀況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地喚醒,想要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本文主要探討了隨堂實驗設計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并提出了相關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隨堂實驗設計 初中科學 創(chuàng)新
伴隨著新課改的到來,我國的教育領域不再沉寂于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開始更多地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提高教學效率。在傳統(tǒng)的初中科學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的傳授式教學,由教師提前做好預案,然后在上課的時候,將準備好的內(nèi)容一一講述出來。這樣的講課過程十分地枯燥乏味,而且科學,本身也屬于一項實踐性科目,其中的很多教學內(nèi)容,都需要通過實驗來獲得認知。為此,教師應當將實驗教學穿插到初中科學的教學課堂中,同時,為了提高實驗教學的可行性,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教師往往還會將實驗教學設計為隨堂實驗設計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聯(lián)系,找到他們的實驗興趣,并提高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剛剛接觸了本章的內(nèi)容,再在課堂上進行實驗設計,起到了良好的教學輔助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取得更加深刻的認識,整個教學流程也會更加順利。
一、隨堂實驗設計在初中科學教學運用的可行性
一直以來,初中科學都被當成一門理論性的科目去教學,無論是其中的光與熱,還是種種天體現(xiàn)象,都充斥著濃厚的理論教學特色,學生本身對這部分內(nèi)容具有相當高的興趣,主要原因在于科學知識反映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而且較多地解釋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但是在理論教學的長期開展下,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被磨光,不僅不再具備以往的探索樂趣,整體的學習熱情也大幅度下降,教師所開展的課程也變得相當缺乏趣味。將隨堂實驗設計運用到初中科學的教學中,主要有兩方面的可行性。首先,它可以喚醒學生的學習樂趣??茖W,本身是一門提高認知的學科,而很多的認知,不是通過理論去接受的,還需要學生親自去動手操作。以光為例,它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態(tài),如反射、折射、漫射等,每一種形態(tài)都具有相當高的可操作性,而且想要設計實驗也十分簡單。雖然教師可以在課前直接地將實驗內(nèi)容準備好,但是這樣很可能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可以把實驗的設計環(huán)節(jié)交給學生,并與他們共同探討實驗的可行性。其次,通過隨堂實驗設計,整體的教學氛圍能被完全地調(diào)動起來。在長期的理論教學下,很多學生已然習慣于以往的教學狀態(tài),整節(jié)課處于沉默的學習狀態(tài),只有當教師進行提問的時候,他們才會進行討論并回答,這樣的狀況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成長有著相當不利的影響。而隨堂實驗設計,本身屬于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行為,將它在科學教學中開展,能夠迅速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氛圍,使他們重新活躍起來,進而整體性地提高教學效率。
二、隨堂實驗設計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1.賦予實驗課堂較高的隨機性
在傳統(tǒng)的實驗中,教師已然養(yǎng)成了一定的教學習慣,即先通過教材內(nèi)容的教學開展,促使學生較快地掌握實驗內(nèi)容,形成一定的理論基礎,再開展具體的實驗,而學生對于這種教學方式,沒有太大的學習興趣,同時由于已然知道了最終的實驗結(jié)果,因而并沒有在實驗中表現(xiàn)出高度的積極性。隨堂實驗設計地開展,必然要符合隨堂實驗開展的基礎要求,即實驗的隨堂開展。為了提高整體的實驗效果,教師可以賦予實驗課堂較高的隨機性,隨時地展開科學實驗,并不對實驗的結(jié)果進行太多地描述,僅僅帶領學生參與到實驗中,去完成實驗。同時,如果實驗的結(jié)果過于一致,也很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實驗結(jié)果狀態(tài)不一樣的實驗內(nèi)容,比如在學習浮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進行吹乒乓球的實驗,選取兩個高腳杯,并將乒乓球放入其中的一個,由學生自主進行吹氣,嘗試如何將乒乓球從一個高腳杯中吹進另一個高腳杯。這個實驗具有較高的隨機性,不同的吹氣角度會出現(xiàn)不同的效果,能夠充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同一種實驗的多樣化開展
初中科學的實驗,很多都與學生平時的生活有著較多的聯(lián)系,在實際的實驗課堂中,教師習慣于對同一種實驗展開一次,并沒有選取與之相似的實驗進行重復性開展,提升學生的學習印象。新時期的初中科學隨機實驗設計,可以從實驗的多樣化出發(fā),對同一種實驗內(nèi)容進行多樣化的開展。比如,在光的折射中,教師先可以帶領學生們制造彩虹。在靠近窗戶的位置,放一盆水,并將一個平面鏡置于其中,在這盆水對面的墻上,很快便會呈現(xiàn)出一道彩虹。在進行完這一實驗以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嘗試進行實驗內(nèi)容的創(chuàng)新和設計,將不同的想法實時地添加進去,使得科學實驗變得豐富多彩、充滿趣味。以前邊的折射現(xiàn)象為例,除了簡單的平面鏡折射成像以外,還可以開展筷子變折的實驗,使得人們迅速加深對實驗結(jié)果的印象,提升對實驗內(nèi)容的理解,整個隨機實驗設計也變得更加科學有趣。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伴隨新課改的到來,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思想已然無法發(fā)揮較高的教學作用,為了提高初中科學的教學效率,教師應當在開展理論教學的同時,將隨堂實驗設計科學地運用到教學課堂中,積極鼓勵學生去探索和參與到實驗當中來。同時,隨堂實驗設計應當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和趣味性,便于學生能夠快速地接受和認可實驗內(nèi)容,進而進行科學有效地學習。
【參考文獻】
[1] 朱文娟. 關于初中科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 學周刊,2017(01).
(作者單位:浙江省義烏市江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