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旦力甫·艾買爾
摘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公認的一個重點內容和難點關卡,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著學生語文成績的好壞以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高低。然而在實踐的教學中,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本文就現在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進行了反思。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問題;策略
縱觀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雖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從宏觀上看,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實際教學中對各種教學方法缺乏統(tǒng)籌,應當予以整合;從微觀上看,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實際教學中偏重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偏重于寫作技巧的訓練,忽視寫作興趣、寫作習慣的培養(yǎng),忽視觀察、構思、修改等能力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提高認識,在教學實際中堅決貫徹《課程標準》提出的符合實際需要和全面發(fā)展的原則,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在宏觀與微觀上全面把握,才能真正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效率。本文對現階段我國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反思,并在借鑒國外先進的作文教學理念和經驗的同時,提出改革我國小學生作文現狀的相應對策。
一、小學生寫作現狀
(一)寫作材料積累少。
小學生由于缺少生活經歷,與外界的接觸時間有限,因此寫作素材的積累相對不足,導致小學生在進行寫作的工程中不能與生活貼近,常常會面臨無從下筆的窘境。
(二)語言表達不充分。
小學生由于在閱讀的過程中對詞匯的積累不足,以至于在語言的表述過程中時常出現語言表述不清的現象,即使寫作的素材很好,但是常常出現精致的詞句,也會使得文章黯然失色。
(三)情感表達空洞。
小學生的文章寫作普遍存在缺少內涵,多是簡單直白的敘述,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等問題。這是由于小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導致寫作文章缺乏真情實感,無法打動讀者。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和研究,認為改革我國小學生作文現狀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善于用手、口積累的好習慣;引導學生寫出既有真情實感又積極向上的好文章;重視作文修改,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睆慕逃睦韺W的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內在的力量,他能促進學生萌發(fā)強烈的求知欲。老師一旦激發(fā)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就會自覺的刻苦訓練,為了自己認定的目標而不斷努力向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也不例外,學生只有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主動練筆。因此,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明白寫好作文的重要性。其次,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深入社區(qū)、敬老院或走向大自然,教給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傾聽別人的講話,并針對一些問題能夠認真思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使學生從生活中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另外,我還常常利用表揚的功效激發(fā)學生習作的動力?!懊總€人的深層需要都有渴望別人賞識的愿望”。小學生的自尊心很強,上進心也很強,特別需要老師的肯定和贊揚。在教學中,我時常鼓勵學生將親耳目睹、親身經歷的都記錄下來,堅持每天寫日記,并對于學生的每一篇日記我都認真的批閱,只要發(fā)現學生一點點進步,我都會不失時機的給與鼓勵、加以表揚。久而久之,日記便成了我與學生溝通的紐帶。學生的語言開始變得豐富多彩,生動形象,就連語言表達不怎么樣的學生也從老師的贊賞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了寫作的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生善于用手、口積累的好習慣。
積累素材的最好方法就是用手寫。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把觀察過程中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隨時記錄下來,這就是積累。我們用手寫不僅是學習、觀察過程中做好筆記,還包括整理筆記。整理筆記的過程既是自我完善的過程,也是逐步提高的過程,更是強化積的過程,同時也是練筆過程。其次,還要鼓勵學生善于用口說來積累?!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也是積累的重要方式。通過口述這種表達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還能強化所說的知識,進而達到積累的目的。這里所說的用口說,不僅是讀書,還包括對話、演講、辯論等多種方式。這種方式簡便易行,而且不受時間、地點等因素的影響。
(三)引導學生寫出既有真情實感,又積極向上的好文章。
作文最忌諱的就是假、大、空,即假話、大話、空話。一篇扣人心弦的作品一定離不開一個“真”字,沒有真實情感的文章是不能抓住讀者的心的,當然更不可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所以說一篇好的作品一定來源于生活。當然,生活就像一個萬花筒,既有陽光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因此來源于生活的未必就一定是值得弘揚的。比如說有這樣一篇作文:“秋天的場院堆了許多的糧食,有玉米、水稻、高粱等,有一群小雞在旁若無人的啄玉米,我和幾個小伙伴用柳條抽打這些小雞,可它們仍肆無忌憚地跑回來繼續(xù)吃。這時我趁一只老母雞不注意把它給捉住了,并和幾個小伙伴一起把這只老母雞倒吊在樹上,我們幾個輪班對它抽打,聽到它凄慘的叫聲,那些來啄糧食的小雞們紛紛逃竄,看來這一招還真管用!我們還給這樣的方法起了個名字叫做‘殺一儆百?!彪m然這樣的作品很真實,確實來源于生活,但誰也不能說這篇作文寫得好,因為他寫的太殘忍、太血腥,沒有一點愛心,在某種意義上講這樣的作品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說來源于現實生活的也要慮其糟粕取其精華。
(四)重視作文修改,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要求“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語句”,“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觀
念,由“替學生改作文”轉化為“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這也是學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
1.學生自改。學生自改作文就是在作文初稿完成后,自己進行檢查,修改其中出現的錯別字,語句是否通順,語段之間的過渡是否自然,表達的觀點是否清晰。
2.學生互改。作文教學采用學生互改尤為重要。學生在完成作文后,對自己的作品都是“推敲”不出所以然來,然而對別人的作品卻顯得十分的挑剔,格外上心。因而通過互改,學生從中欣賞到別人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樣,學生自改發(fā)現不了的問題大都可以通過互改來解決。
3.教師評議。經過學生自改、互改后,教師在每次作文講評時,可選出其中比較典型的作文讓全班學生欣賞,由作者朗讀給全班學生聽;其次,教師就這幾篇作文讓其他學生評點及評改意見;最后,教師做總結性的講評,主要引導學生如何才能找到更好的修改方法。
結語:小學生的整體的寫作創(chuàng)造力結構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發(fā)展中交替著上升與下降的兩種發(fā)展勢態(tài)。言語表達創(chuàng)造力對小學生的寫作創(chuàng)造力的預測力最佳,其余依次為綜合創(chuàng)造力、組材創(chuàng)造力。要想寫出好的作品,必須具有濃厚的寫作興趣,更離不開豐富的積累和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與思考。
參考文獻:
[1]邵長潔.小學低年級的作文教學嘗試[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2(4).
[2]賴福源.淺談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