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玉英
摘要:語文是我們的母語,是我們在一生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要運用到的一門學科,語文學科的教學作為母語的教學,其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學生一生的發(fā)展。我覺得閱讀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重點,一方面,文學作品中包含了很多語文知識,閱讀文學作品有利于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另一方面,閱讀是人的生活和學習、工作的基本需求。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閱讀能力;訓練;初中
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的方法分三步走:第一步通過課堂教學交給學生閱讀方法,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學會感受、理解、欣賞、評價作品。第二步運用課堂教學學到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去閱讀課外文學作品,并交流讀書成果,然后互相評價。第三步寫作閱讀互相促進。把閱讀過程欣賞體驗到的讀書成果運用在寫作中,再帶著自己寫作中碰到的困難去閱讀,解決困難。
一、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
我覺得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必須先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這是在課堂教學中完成的。記得在“國培”的學習中,李鏜老師在講座中歸納的好,閱讀作品就要讀懂作品“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這么寫?為什么寫這個?”這幾個閱讀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作品的過程。在進行教學時我們也先讓學生明白這一點,然后圍繞這幾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學習和探討。
以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為例。
1、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們先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了解《背影》“寫什么”。教師可以設計幾個問題幫助學生閱讀理解:(1)文章寫了幾次背影,分別是什么情形下的背影?(2)哪一次背影給作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刻?(3)在閱讀理解前兩個問題的基礎上復述課文內(nèi)容。通過學生的閱讀整理、歸納便形成自己的概括:文章寫作者上北平上學,父親到車站送我,在去給我買橘子時我看到他的背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多年之后依然記得這個背影。學生自己得出這個結論的時候,實際上我們已經(jīng)完成了對學生閱讀訓練的第一步,理解文章寫了什么。
2、接著我們便可以接著第二步的訓練,“怎么寫”。這一步,可以緊緊抓住學生在之前閱讀的過程中所得到的情感體驗來引導學生學會欣賞作者運用形象的語言來表情達意的方法。我設計這樣的問題:文章有沒有讓你特別感動的地方?通過這個問題自然轉(zhuǎn)向?qū)ξ恼轮攸c內(nèi)容的品讀,就是對父親去買橘子的情節(jié)的細讀。緊接著一步一步追問:為什么感動?(因為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深的愛)從哪里感受到“愛”?(從父親艱難去買橘子的動作描寫)追問到這里學生明白了,為了表現(xiàn)“愛”這種情感,作者用了動作描寫的方法?;蛘哒f,通過動作描寫,突出了父親買橘子的艱難,突出了愛。這樣學生便欣賞到了這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
3、解決第三步“為什么這么寫”。學生有了前面的理解、感受、欣賞,就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對文章的理解,從而能理解文章的寫作的目的。我設計這樣的問題:說說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可能事情發(fā)生當時不曾感動,現(xiàn)在因為朱自清的文章而理解并感動的事例。然后說說為什么感動。通過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的情感感悟,讓學生明白,作者通過文章要人理解親人之間的關愛,親情的偉大,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珍惜。我想,在每一節(jié)課當中,都讓學生按照這樣的目標去閱讀,教師再根據(jù)不同的文體特點加以引導,比如小說的“走進去”、“跳出來”的閱讀原則。這一原則就告訴我們閱讀小說的時候,要把自己融入小說所塑造的環(huán)境、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當中,與文本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理解文本。而后又能跳出來對文本進行理性分析,從理性的高度把握文本的社會意義。通過對不同文體的不同引導,學生便能領悟到了作品的美。久而久之,這些美的體驗便能使學生產(chǎn)生精神上的愉悅,令人愉悅的東西總會讓人樂此不疲,就能做到自覺閱讀。
二、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有了課堂教學奠定的基礎,便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因為課堂教學中已學會了閱讀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方法,學生在燦爛的國內(nèi)外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繁花中獲得更多的美的體驗、美的享受。在課外閱讀中也可以教學生略讀和瀏覽的讀書方法,擴大視野,提高閱讀能力。另外,為了更好的激勵學生,在學生的閱讀中引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然后給學生一個展示讀書成果的平臺,我覺得可以每一周給學生一節(jié)課來進行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在這個平臺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并讓學生互相評價。使閱讀又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閱讀和寫作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和表達的密不可分,閱讀可以促進表達,表達,特別是書面表達即寫作又可以推動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引導學生欣賞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而我們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同樣要求作文語言要有表現(xiàn)力,為了使自己的文章語言富有表現(xiàn)力,學生就得多讀別人的優(yōu)秀文章,學習優(yōu)秀的作者是如何讓自己的作品富有表現(xiàn)力,那么寫作就推動了閱讀。
在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時候,教學中我們引導學生去欣賞作品中的景物描寫“暮色蒼茫,天上出現(xiàn)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蓖ㄟ^分析得知這一景物描寫是為了烘托人物恐懼的心理。用這一點來指導寫作,便得到這樣一個使文章語言有表現(xiàn)力的方法:通過景物描寫來烘托人物的心情。人類有喜、怒、哀、樂等復雜多變的情感,我們的學生最不擅長的就是在作文中細膩地表達這些情感。學到這一點不僅能指導寫作,而且在學生自己的寫作之后便加深了對這個烘托方法的印象,在他以后的閱讀中,就會自覺的欣賞敘事中的景物描寫了。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學習《綠色蟈蟈》,文章中有一段是描寫蟈蟈的聲音的。學習之前我先讓學生描寫一種聲音,大部分學生都感到很困難,能用的詞實在太少了。青蛙不就“呱呱”叫嗎?貓不就“喵喵”叫嗎?就一個聲音,怎樣描寫呢?有了這樣的困難,再讓學生去閱讀欣賞《綠色蟈蟈》中寫蟈蟈的聲音的內(nèi)容,之后再寫就順暢多了,然后再給學生一些有聲音描寫的作品來閱讀再欣賞。這樣,學生在以后的閱讀中就會欣賞這些描寫細膩的文章內(nèi)容了。
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只有閱讀能力提高了,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達到我們語文教學的目的。目前,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我的方法還是有一定效果的,或者說這個方法比較符合我的學生的實際水平。當然,基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都要不斷探索,跟上學生的發(fā)展,跟上語文教育改革的腳步,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 歐海璐. 淺談初中生閱讀能力的層級訓練[J].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05:163-165.
[2] 劉昭家. 淺論初中生閱讀能力訓練[J]. 初中生優(yōu)秀作文,2015,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