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義淞
摘要:指出了在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大背景下貧困地區(qū)仍存在著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差異,貧困地區(qū)貧困生教育資源教育條件較差,部分城市學生因特殊原因也會造成家庭經濟困難影響學習。闡述了大學生資助現狀,提出了大學生資助需要實行國家精準扶貧理念,以及在精準扶貧理念下的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精準扶貧;高校;學生資助
中圖分類號:G52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7-0273-03
1 引言
在新時代,社會每天都在進步,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扶貧政策,學生教育工作,注重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習能力,鼓勵自我激勵,自強不息,勇于表達,成為理想中的人[1]。高校擁有一批高層次教師隊伍,社會資本較好的社會實踐項目較多,使學生工作任重而道遠。大學生家庭條件和生活條件較為困難,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資助幫扶工作,幫助有經濟困難的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yè)。
2 關于精準扶貧的內涵
精準扶貧是不同以往傳統(tǒng)粗放型扶貧的一種確定扶貧對象改變扶貧方式的新型扶貧方法。國家頒布的有關條例指明,由國家來制定農村貧困對象辨識的方法。然后在各個地區(qū)的政府在此規(guī)定上,做好制度與各項工作的銜接,制定扶貧工作開展的流程,有關負責人員嚴格把關流程走向,同時要對每個貧困地和貧困家庭建立檔案和辦貧困卡,成立全國統(tǒng)一的扶貧信息數據庫。精準扶貧就是要針對性措施與貧困類型相匹配,從根源上剖析造成貧困原因,一家一戶精準扶持。國家和社會應當給予足夠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把扶貧工作落實到位,確保精準扶貧開展具有實用性和時效性。精準扶貧就是根據每個地區(qū)每個家庭具體的貧困狀況,采取有針對性的、科學的措施進行精準辨別和扶持以及管制的扶貧方法。精準扶貧的力度是對應于貧困的程度來決定的[2]。
精準扶貧思想是黨和國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完善和發(fā)展,是黨和國家立足實際,實事求是解決問題的思想路徑。它集中了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優(yōu)越性,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必然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前提。同時它也反映了發(fā)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理論指導實踐,實踐中發(fā)展理論;注意矛盾的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出發(fā),切記主觀隨意性;從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的過程中把握和分析事物,一切以時間地點為轉移等。習總書記的精準扶貧思想是在繼承馬克思主義思想上衍生出來的。在打贏扶貧攻堅戰(zhàn)、建設全面小康社會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發(fā)展過程中人們能夠全面而又自由的追求想要的生活。
3 精準扶貧的重要意義
精準扶貧是完全區(qū)別于以前粗放式的扶貧戰(zhàn)略。精準扶貧主要在三個方面凸顯出他的優(yōu)勢,其根本上改變粗放型扶貧。它是通過對不同農村貧困地區(qū)和貧困戶進行類別,然后分析產生貧困的根源在哪,最后針對性地實施解決不同地區(qū)或貧困戶問題的措施,同時在解決措施實戰(zhàn)的過程中要循循漸進,一絲不茍,從根源上徹底解決貧困問題。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3.1 精準辨別
精準辨別是根據不同的貧困縣和貧困家庭的狀況,創(chuàng)建一個整體綜合的數據庫,具體地根據他們的情況進行劃分類別,不同的貧困類別采用相適應的辦法措施;同時在制定解決措施時要尊重地方和貧困對象的訴求和想法,以做到精準扶持,針對性幫扶,精準到每一戶。
3.2 精準扶持
精準扶持就是在經過對貧困程度進行分門別類后,根據不同的貧困類型采用針對性的、有思想的、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具體幫持措施。例如給貧困人口一些簡單就業(yè)崗位,讓他們既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又能為國家建設作出貢獻。與此同時也可以教授他們一些技能用以謀生,也有利于社會安定和偉大中國夢的實現。
3.3 精準管理
精準管制就是對扶貧工作開展的管理,在扶持的過程中要做到合理化、公開化,使得扶貧工作更具有創(chuàng)造能力。在針對扶貧工作開展之前,要建立多元化的監(jiān)督考評機制,要嚴格地監(jiān)察扶貧對象的真實度,嚴厲打擊和防止出現扶貧工作虛假現象,騙取幫扶資金[3]。
4 大學生資助現狀問題
4.1 資金使用不當
現階段,國家為有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經濟資助,設立了一系列的獎學金,例如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來幫助那些品學兼優(yōu)家庭貧困的學子完成他們的學業(yè)。一些社會機構,企業(yè)也將困難大學生列入資助對象,設立公益基金和校友獎學金等。對于各種獎學金,由于缺乏適當的指導,一些學生得到獎勵之后不合理使用。請同學老師吃飯,購買名牌產品消費等。在某些情況下,沒有正確的消費指導容易失去了獎勵人和獎勵方的原意[1]。
4.2 缺乏基于學習成績的資助標準
學習是大學生最重要的任務,很多高校都不把成績單及時公布給家長,很多時候家庭經濟困難評價體系弱化了學習的重要性,國家和高校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籌集資金,幫助學生解決生活費書費等困難,但是由于資金不能完全覆蓋日常開支,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時去做兼職賺取生活費,因此缺勤率較高,影響學業(yè),甚至導致學生考試不及格,所以有時資助政策雖然好但卻起了反作用使得學生學習成績下降。
4.3 缺乏完整記錄的學生信息平臺
由于缺乏平臺來記錄學生的詳細情況,無法實現準確的分類幫助?,F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包括父母種地、貧困村、無父母、疾病、家庭有收入人口較少、經濟損失、單親家庭、孤兒等家庭經濟困難,主要基于在該地區(qū)的學生的貧困證書,以區(qū)分貧困程度,教師不知道學生的情況每年都會發(fā)生變化,紙質信息不能及時體現學生信息的準確性。
5 基于精準扶貧理念下的高校學生資助對策
深刻理解精準扶貧內涵。在精準扶貧的理念上做好工作,了解精確扶貧的意義和作用,采取措施開展監(jiān)督管理,明確內涵,最后,闡述高校扶貧開發(fā)實踐應用的內涵。
5.1 強化責任意識,增強扶貧責任意識
在高校中老師應深入了解密切觀察,特別是刻苦用功的學生群體,通過發(fā)現,仔細篩選;不因個人厭惡、親密、疏離等因素影響。建立需求驅動的援助概念。根據更多需要幫助,進行一些財政援助,有些是心理和情緒,有些是學術等,幫助學生以不同的需求、導向實現精準扶貧的目標。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就業(yè)競爭力,只有完成經費指標,才能實現精準扶貧,面對大學生可以嘗試設立助學金子系統(tǒng),掛鉤補助金等資金申請,加上家庭財務困難的綜合考慮,如建立綜合素質培訓課程,提高學生寫作,口語,英語能力,讓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參與,建立考勤制度,參與制獎勵,設置測試,還可以將每學期閱讀的書籍數量,實現梯度加分[2]。通過競爭提高貧困學生的綜合素質。
5.2 利用互聯網,建立信息庫
建立完整數據庫,實現大學生經濟困難信息錄入,可以利用相應的網站作為支持學生的平臺。了解學生的詳細情況,如父母的工作條件,家庭情況等物質條件,并將這些信息上傳到平臺,有利于扶貧幫助準確化。各項資助政策的準確落實可以為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提高實效性并且也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相關部門要創(chuàng)建高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并且要求專職工作人員進行運行,相關負責人要定期為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及單位匯報資助育人工作的進程。并且不同的院校資助部門還要加強聯系密切交流相互借鑒經驗,以此使資助育人工作能夠切實有效地運行。資助育人工作實施的有效性,關鍵在于創(chuàng)建嚴格的資助機構,以此避免只重視經濟支持,缺育人教育現象的發(fā)生。另外,還要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貧困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對他們資助的目的??梢远ㄆ跒槭苜Y助的學生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在他們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之前使他們樹立好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同時,也具備感恩的心,激發(fā)貧困學生陽光快樂、積極向上、正直的情感,使貧困學生能夠在平時學習、生活、娛樂當中也能夠幫助他人。讓貧困學生知道國家和社會各階層對他們的資助是很珍貴的,國家希望他們可以學到知識,為國家和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5.3 加強“準確識別”和“精確幫助”
提出不同類型貧困的量化評價指標,使用大數據的概念和技術分類。在此之后,注重扶貧系統(tǒng)的動態(tài)管理,及時更新扶貧信息,及時按照條件介紹信息,及時通過信息資源的整合來幫助,科學分類,合理布局[3]。精密全方位輔助,滿足學生的多層次需求。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同,原因各不相同,不準確處理分類在形式的基礎上,按照學生創(chuàng)新的方式,有興趣學習的學生,支持研究項目。加強大學生的動態(tài)管理,在準確識別的基礎上實現真正幫助,但不能一成不變,要體現扶貧工作的高度靈活性。爭取資金對比,使對象能得到幫助,并不斷更新狀態(tài),以反映幫助動態(tài)科學管理觀。
5.4 重視貧困學生的心理健康
由于部分貧困學生所處的生長環(huán)境會導致心理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自卑、抑郁、孤獨情緒、消極情緒等。這個時候,教師就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使他們也能夠參與進來,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受挫能力。在平時,教師要多于他們溝通,在交流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的適應能力,在今后的社會中,自身要具有堅強的意識,并且具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及人生觀。還要引導學生能夠正確地認知自我、把握自我。具有自卑心理的因素來自于多方面,比如受到挫折、家庭教育及心理創(chuàng)傷等。教師首先要自身具備一定的心里健康知識可以考取心理咨詢證等,收到專業(yè)行業(yè)的相關培訓等,其次教師要讓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的優(yōu)缺點,使學生能夠發(fā)揮主動性,要幫助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慢慢消除學生的不良情緒和不良心理;最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多多結交朋友更好地融入集體。
5.5 完善資助育人形式
首先,要全面審查貸款學生的資格,創(chuàng)建學生信用檔案,將學生的貸款情況納入到檔案中,及時追蹤學生生的學習及生活等情況,并且向銀行反饋;其次,學??梢远〞r開展資助學生誠信教育等主題活動,使學生能夠了解到助學貸款與自身的信用是密切相關的,教導學生能夠守誠信;最后,加強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使學生具有有借有還的觀念,以此提高學生償還助學貸款的機率。
6 結語
高校精準扶貧理念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通過強化責任意識,增強扶貧責任意識,利用互聯網,建立信息庫,加強“準確識別”和“精確幫助”、重視貧困學生的心理健康等途徑,對貧困學生的心態(tài)、價值取向進行積極地引導幫助他們走向社會為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王 靜,孫 婧.高校大學生“精準扶貧”實踐路徑探析[J].高教學刊,2016(16):30~32.
[2]范曉婷.大學生資助管理評估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學,2016.
[3]母雁群.高職院校困難學生資助的問題與對策[D].濟南:山東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