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花
【摘 要】 小學語文詞語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僅是學生閱讀課文的基礎,更是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要追求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精彩,就得先讓詞語教學更有立體感。
【關鍵詞】 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積累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詞語的教學目標是: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理解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部分語文老師往往脫離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生硬地將字典的解釋灌輸給學生,讓其死記硬背詞語意思,造成很多學生在寫話、作文時,語言干癟匱乏,甚至詞不達意。
一、前置學習,初步理解詞語
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是自己去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強調指出,語文教學“要著眼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習獨立思考,學習怎樣讀書?!痹凇霸谙葘W后教”的課改形勢下,前置性學習已經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前置性學習是求知過程的良好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知識進行預先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學習過程,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運用工具書查閱生字詞的能力,因此,在指導學生預習課文圈畫生字詞的同時,可以讓學生查閱字典了解生字的含義,是否多音字,以及能夠組哪些詞語。在教學《西湖》這篇課文時,學習“連綿不斷”的“綿”時,就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生1:“綿”可以組詞“絲綿”。生2:不對,“絲綿”的“綿”是“棉花”的“棉”。生3:這兩個詞都對。師:沒錯?!敖z綿”是絮狀蠶絲,“絲棉”是像絲一樣的棉,主要成分是棉花,這是兩種不同的織物。在前置性學習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新的知識,竭力地運用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這些新知識,關聯(lián)和融匯就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二、對比積累,習得理解詞語的方法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閱讀方法不僅是機械地解釋文字,記誦文句,研究文法修辭的法則,更要緊的還在于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一字一句都不輕易放過,務必發(fā)現(xiàn)它的語言特征,因此,詞語教學中進行對比積累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剪枝的學問》一課,理解“成熟”一詞,一位老師是這樣處理的:師:桃子成熟了:小伙子做事不成熟。聽寫“成熟”這個詞。師:桃子成熟了什么味道?生:又香又甜。師:不成熟的桃子呢?生:又苦又澀。師:“小伙子做事不成熟”中的“成熟”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不好吃?生:不是,是說這個小伙子做事不懂事。師:在具體的句子中理解,就理解了詞語的意思。看看,在這個學生所寫的詞語中,哪個詞語寫得不“成熟”?這位老師引導學生結合語境具體理解,并集合寫字指導過程再一次恰當運用:“哪個詞語寫得不成熟?”真可謂:課堂處處皆語文,教學處處都用心。
三、巧用語境,習得語言感受能力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習言語,要讓詞深入到兒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詞在兒童的頭腦和心靈中成為一種積極的力量,成為他們意識中帶有深刻內涵的東西。理解詞語是理解句子的基礎,但理解詞語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只有以具體的語境為依托,詞語才有肥沃的土壤,理解詞義才會水到渠成。教學《西湖》這篇課文時,有學生提出不理解“心曠神怡”一詞,我想直接告知詞義或許能讓他暫時記住這個詞語的意思,卻不能讓他真正體會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狀態(tài)。于是我用多媒體播放了“西湖十景”的資料圖片,然后問他:“如果讓你在這樣的美景中散步,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心情一定特別愉快!”“精神狀態(tài)呢?”“非常放松?!蹦隳軒е@樣的心情讀一讀課文中帶有“心曠神怡”的句子嗎?……“你的朗讀真讓人心曠神怡呀!現(xiàn)在你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了嗎?”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沉入了詞語的感性世界,也提高了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跳出文本,擴大詞語運用空間
詞語的學習和積累,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學習的空間延伸到課外,小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已經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經與書面詞語建立了對應聯(lián)系,在生活實際中已經理解掌握了這些詞語,但更多的詞語并未與書面詞語建立聯(lián)系,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這類詞語時,教師如果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理解,則可以受到很好的效果。在《北大荒的秋天》這篇課文中,表示顏色的詞語較多,如:橘黃、銀灰、血紅、絳紫等。這些顏色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還是陌生的,如何認識?可以結合生活經驗。師:橘黃讓你想到了什么東西?生:橘子、橙子、橙汁。師:你還知道哪些帶有黃的詞語呢?生:有金黃、黃燦燦、鵝黃……在理解“黑紅黑紅”一詞時,師: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黑紅黑紅的顏色?生:熟透的葡萄、楊梅是黑紅黑紅的,媽媽的衣服是黑紅黑紅的…… 師:因此今后我們在作文中描述事物時就可以用上這一類詞語,使文章更加具體生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項資源,教師應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詞語的理解,并在平時的學習中注重積累,靈活運用,使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得到切實提高。
詞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卻極易被忽視。作為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擺正詞語教學的位置,不斷創(chuàng)新詞語教學的方法,挖掘課內外的學習資源,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運用詞語的興趣,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使師生在詞語教學中收獲智慧與情感,讓生命在課堂中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