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源德
(福建省漳州立人學校)
摘 要:問題導學法在教學領域得到較多應用,但不少教師仍存在困惑。聚焦于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結合實踐,認為應從四個方面著手提升教學效果:聚焦問題,合理設計;直觀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積極引導,主動感知;善于總結,及時鞏固。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初中數(shù)學;教學應用
問題導學法是一種較為新穎的課堂教學方法,簡言之,問題導學法是指通過提問的形式幫助學生獲取和理解知識。這一方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得到了較多應用,并且效果較好。但與此同時,仍有很多教師對其如何有效運用不甚了解。本研究聚焦于此主題,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提出了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應用中應做到的四個方面,旨在為相關教學提供思考和借鑒。
一、聚焦問題,合理設計
眾所周知,問題教學法的基礎是知識點,而知識點的承載體為問題,因此,問題的設計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在具體應用中,應聚焦問題,對問題進行合理設計,這是保證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具有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具體教學中,要注重兩方面內(nèi)容:第一,備課階段,教師自身必須要明晰和理解課時所要闡釋的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凝練問題,“教人以漁,必須要手中有魚”;第二,問題的設計要符合知識點的要求,并結合學生實際需要,數(shù)量宜遵循適度原則,問題難度亦要把控好。
例如,在講授“圖形的平移”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教師要明晰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即讓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能夠了解平移,并學會歸納圖形平移的特征。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jù)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點,設計相關問題。按照預先設定的教學原則,問題的設計應量精質優(yōu),如可設定兩個問題:什么是平移?圖形的平移有什么特征?這兩個問題將是課堂教學后續(xù)環(huán)節(jié)的基礎,所有的課堂教學將會圍繞這兩個問題開展。
二、直觀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
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同于在其他學科中的應用,因為數(shù)學學科本身的思維抽象性和知識嚴密性決定了需要用一種直觀方式開展教學。問題設計完善后,需要相應的工具進行輔助,這種工具可以是實物,亦可是虛擬物品,但均需要滿足直觀性,這也是直觀教學的需要。同時,在直觀教學下,創(chuàng)設符合問題設計和教學場景的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問題、掌握知識點。具體教學中,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直觀教學的應用要服務于知識教學,不可舍本逐末,只追求直觀效果,而忽視教學的有效性;第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有價值,并且要充分考慮到初中學齡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積極創(chuàng)設符合并且有益于他們身心發(fā)展的情境。
例如,在為學生講授“基本平面圖形”這一章節(jié)時,要想讓學生較好地掌握角、線段、多邊形等基本平面圖形的特征,理解本節(jié)課所講授的知識點,教師必須用一種直觀方式供學生理解平面圖形,同時構建合適的教學情境,提升教學效果。具體可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用多媒體等工具動態(tài)播放基本平面圖形,讓學生對其有整體認識;第二,圍繞預設問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比如“足球和乒乓球形狀一樣嗎?”“魔方和籃球有何不同”等等,用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元素進行情境構建,大有裨益。
三、積極引導,主動感知
在問題導學法的具體應用中,教師要學會用提問的形式積極引導學生,幫助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感知。這種方式不僅是教師作為課堂主導者應發(fā)揮的作用,也是符合課程改革理念,將學生視為課堂教學主體的表現(xiàn),更是有效提升教學效果的保障。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文本問題和口語問題;第二,引導學生懂得如何進行和完成知識點和問題之間的銜接;第三,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自主解決問題,教師扮演的應是輔導者角色。
例如,在給學生講授“軸對稱圖形”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讓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理解知識。教師可將學生分為數(shù)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派一名小組長,負責組內(nèi)的活動組織和秩序維持。具體教學可采取三個步驟:第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由折紙,不限制折疊方式,但折疊數(shù)量只能有一次;第二環(huán)節(jié),在學生折紙結束后,讓小組長帶領學生自行辨認折疊后圖紙兩邊的圖像是否一致,分組進行課堂匯報;第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小組討論折疊出來的圖形中,什么樣的圖形才是軸對稱圖形,以此匯總所有人的觀點,最后由教師進行知識點的概括。需要說明的是,整個過程中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讓學生自主開展學習。
四、善于總結,及時鞏固
課堂總結和知識鞏固,是問題教學法效果檢驗的必備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善于進行課堂總結,總結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總結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建議以對學生作出激勵性評價為主;二是要總結自身在課堂教學中對問題教學法應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查缺補漏,揚長補短,以為后續(xù)教學提供借鑒和參考。教師也要及時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鞏固,應以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兩種方式為主。
例如,在給學生講授“圖形的全等”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應做到善于總結,及時鞏固。以自身教學為例,我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在課堂教學即將結束時,我對本節(jié)課作出了小結,對所學知識點進行了概括,并口頭表揚了幾位在課堂上表現(xiàn)較為突出的學生。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我對自己本節(jié)課的教學進行了反思和總結,發(fā)現(xiàn)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shù)學的應用中要尤為重視直觀教學。另一方面,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yè):請在你家中尋找兩個全等的圖形(包括地板、窗花、裝飾物等),并將其畫出來。借此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
總體而言,問題導學法是一種提升初中數(shù)學教學的有效手段,但其有效性需要多個方面的保障,上述四點即是。另外,問題導向法的應用,必須緊密聯(lián)系教學實際,要認真分析學情,尊重學生的身心規(guī)律。
參考文獻:
[1]黃美健.初中數(shù)學“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4(8).
[2]張雪梅.淺談初中數(shù)學導學案的設計[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3(31).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