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雪梅
摘要: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是按照學科教學大綱制定授課計劃,每堂課都是按照計劃來完成。這種呆板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只是一味的跟著教師跑,學生只知道學習內容的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自己的學習能力,保持數學學習的新鮮感,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這也體現了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與學習獨立個體的一種尊重,使他們扎扎實實的完成整個學習過程。
關鍵詞: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
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所以人與人之間一定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高中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個體對數學的愛好程度不同,對于數學學習產生的興趣也就會存在差異,教師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滿堂灌的教學,教學效果一定不盡人意。這種情況下,就要針對不同基礎,不同水平的學生采取分層教學。分層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個體水平為出發(fā)點,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指標都要對學生區(qū)別對待,使他們都能穩(wěn)步發(fā)展。
一、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的含義
分層教學模式根據素質教育要求,針對高中生的個體差異采取的新型教學模式?!胺謱咏虒W”模式是一種符合因材施教原則的教學方法,它能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為更好地提高學習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所述的“分層教學”模式,就是針對班內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經過努力得到最大發(fā)展的教學策略,使教學要求與學生學習的可能性相適應,通過對學生實行異質分組,實施分層教學,分層練習,分層評價,以使各類學生的素質達到分層目標的教學方法。每個學生由于生長環(huán)境、基因遺傳等原因,其能力和認知均有不同,因此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的理解能力或多或少會存在差異。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就是齊步走的模式,所有學生統一接受教育,統一完成一樣的作業(yè)。這樣很容易出現優(yōu)等生學不夠,后進生學不會的局面,不僅沒有達到教學目的,而且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分層教學,結合新課標規(guī)定的個體差異,主要指的是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再根據不同的層次,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還可以對學生按不同的教學進度進行教學,使所有學生都能實現學習目標,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二、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的理論分析
對于分層教學模式,教師要深入剖析其理論內涵,才能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得心應手的加以運用。
(1)因材施教理論。因材施教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其主要內容是“深所深,淺所淺,益所益,尊所尊”。其核心思想就是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培養(yǎng)。盡管班級制度下每個班級的學生年齡基本相同,但由于學生的生長環(huán)境相差較大,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等都存在很大差異。學生之間的這種差異性和統一教材之間存在很大的矛盾,因此就可以按照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教育。分層教學是因材施教的實現形式,它可以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想做好因材施教,首先要全面了解所授課的學生,分析他們在智力及能力、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的差異,這樣才可以做好分層教學工作。
(2)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是前蘇聯的維果茨基提出來的,主要內容是認為學生有兩種能力,一個是現有的能力,一個是潛在的能力,這兩種能力之間的區(qū)域就叫做最近發(fā)展區(qū)。想要通過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提高學生的能力,就要將最近發(fā)展區(qū)變成學生現有的能力,需要根據學生的這兩個能力進行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推動學生進步。高中數學老師可以根據最新發(fā)展區(qū)的理論,適當拔高教學難度,促進學生進步。
(3)掌握學習理論。掌握學習理論是美國的布魯姆提出的,主要內容是老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對學生抱有信心,對學生充滿期待,學生感知到老師的這種信心和期待之后,會極大地提高學習積極性。要給每個學生講清楚短期、長期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可以明白自己的學習方向。此外,還要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使老師心中有數,也使學生有學習反饋,最后可以根據檢查結果,對不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修正。
三、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的具體途徑
高中數學要想更好的實現分層教學目標,就要細化教學對象與教學目標,使教學有的放矢。
(1)對學生進行分層。對學生分層可以按照兩種方式,一是根據中考成績分為普通版和提升班,二是根據班級內每次的月考成績再進行分組。此外,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不同學科的學習能力自主選擇去不同的班上課,只要向該班級的班主任與授課老師提出申請就可以,此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偏科的問題。
(2)教學目標的分層。對學生分層后,就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高考大綱、新課標的要求設定分層教學目標。基本上可以分為基礎層、提升層。其中,基礎層主要要求對大綱的知識了解、理解,能夠進行簡單的應用。在考試中學生可以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對基礎層的教學方法就是要打好基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層主要要求在基礎層的基礎上能夠進行較復雜的應用及綜合應用。
(3)教學設計的分層。確定好教學目標后,就可以將教學相關理論、例題及練習題進行分層設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應對不同的知識難度,也有利于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前文所講的等差數列的判定課程中,學習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的推導公式時,根據設定的分層教學目標,可以對其進行如下教學設計。
(4)作業(yè)設計的分層講完基礎知識之后安排一些作業(yè)鞏固所學習到的知識是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步驟,既可以讓學生鞏固知識,又可以查漏補缺。在設計作業(yè)時,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分層情況,設置難度不同的作業(yè)。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正處于試驗階段,教師在教學中要勇于嘗試。分層教學在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成績明顯提高,環(huán)境適應性明顯增強,對學習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高,老師對實驗班級學生的表現比較滿意,總體上看來,數學分層教學是成功的,但是還有很多問題要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