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瑤
摘要: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堂中的重點內容,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對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語文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推廣及力度的增大,小學語文教學也面臨諸多挑戰(zhàn),群文閱讀的出現(xiàn)有效改變了小學語文閱讀現(xiàn)狀,群文是語文閱讀的延伸,需要掌握有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策略
小學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型閱讀方式,正在突破傳統(tǒng)閱讀教學方法的局限性,群文閱讀打破了單節(jié)多篇和多節(jié)單篇的傳統(tǒng)閱讀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策略的探討需要學校、教師及學生三方面的密切配合。首先,學校要制定靈活的語文學科發(fā)展理念,積極組織有關閱讀活動和比賽,調動學生語文閱讀的積極性和興趣;其次,教師要改進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使語文知識的講授富有趣味性,營造活潑輕松的課堂閱讀氛圍,將一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結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指導,圍繞所選文章進行閱讀和討論。下面,筆者就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策略如何實施進行探討。
1.閱讀課程導入多樣化
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由學習興趣導入學習課程是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群文閱讀目前在我國多所小學實踐教學中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群文閱讀教學主張以教材內容為核心,增加課外閱讀量,以“一篇文章帶動多篇文章”為基本教學方法推進,因此導入閱讀就成了關鍵。例如,在進行課文《美麗的丹頂鶴》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你們見過丹頂鶴嗎?你們喜歡丹頂鶴嗎?”,而后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丹頂鶴的影像資料,使學生獲得形象直觀的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討興趣。因此,主要是設計到動物的文章,教師可以利用電教法逐個引入進行對比閱讀。在進行古詩教學時,可以采用分解法進行課程導人:首先,教師說“今天,我們將學習《春曉》和《憫農》兩首古詩”,而后教師利用板書將古詩內容展現(xiàn)在黑板上,并對學生進行提問:“兩首古詩創(chuàng)作的背景有何異同?”,最后讓學生使用自己的語言對該首古詩進行解釋。該種教學方法具有層層深入的特點,強調以課程核心內容為中心進行發(fā)散,使得學生在正式學習前對學習內容獲得大致的了解,有利于提高群文閱讀課堂效率和閱讀效果,提高學生群文閱讀的思辨陛。
2.使用靈活的閱讀方法
群文閱讀作為語文閱讀的新形式,其閱讀方法具有鮮明的靈活性。群文閱讀方法的靈活性主要體現(xiàn)在閱讀方式的多變、閱讀技巧的掌握、閱讀場景的再現(xiàn)等方面。首先,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要將一組文章進行分類,根據(jù)文章的特點使用以上兩種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將不同類型文章的閱讀技巧進行對比,以此提高群文閱讀的效果。例如,在教學《丑小鴨》一文時,如何才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安徒生童話集》,學生在閱讀此著作時,可以深入了解安徒生童話的特點,對具有相似情節(jié)的故事產生共鳴,以此提升教學效果。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將不同文章進行多角度的對比、梳理文章脈絡,以此發(fā)現(xiàn)不同文章在寫作方法、寫作技巧以及表達方式等方面的異同。其次,教師要注重對小學生閱讀情感的激發(fā)。例如在進行《李時珍夜宿古寺》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將主人公李時珍的思想感情變化作為講解的重點,主人公的感情由“苦”轉化為“樂”這一重要線索即是本文的核心所在,此外,本文篇幅較長,學生閱讀難度較大,教師若以主人公感情變化為線索進行講解則可以將分散的內容進行集中化,以此提高群文閱讀效率。
3.增強板書設計的生動性
群文閱讀不同于一般語文閱讀活動,群文閱讀尤其注重對不同文章之間進行對比,因此,教師課堂上要進行合理的板書設計。板書設計是教師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對于改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效果、提升語文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時,教師進行板書設計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板書設計要具有邏輯性。板書設計的邏輯性直接關乎學生能否將不同體裁、不同性質的文章進行結合和對比,板書設計的邏輯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內容和形式兩方面。首先,板書內容要與文章內容緊密結合,切勿脫離教學實際;其次,板書的內容要十分精練,將不同文章之間的異同清楚的進行表達,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最后,板書內容要形象生動,形式也要新穎。群文閱讀對學生的理解力、閱讀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教師的引導就成為了課堂教學的關鍵,而板書則是教師進行課堂引導的主要方式,板書設計的新穎、生動大大減少了教學過程中的障礙。此外,各班語文教師以及學生要定期進行閱讀成果的展示,將群文閱讀的收獲與經驗進行展示和交流。
4.加強課后閱讀延伸
現(xiàn)代教育主張以學生為本,倡導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增強學生的獨立性和思考能力。因此,對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也是如此,群文閱讀作為語文閱讀的新形式,集中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特征,因此,群文閱讀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鍛煉學生的語文閱讀實際應用能力。而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在于課后,教師要進行課后任務的安排和監(jiān)督,學生也要按時按質完成。例如在學習關于戰(zhàn)爭的文章時,例如《夜鶯》、《為人民服務》、《半截蠟燭》等,教師要給學生布置課后的閱讀任務,教師在授課結束后,可以給學生提出以下思考問題:①文中主人公經歷了怎樣的情感變化?②你如何看待戰(zhàn)爭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③提倡和平對于世界發(fā)展有何意義?以上問題的提出將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考空間,使學生拓寬語文思維,引導學生將多篇文章進行對比,以此發(fā)現(xiàn)閱讀過程中等個差異,從而提升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此外,課后延伸可以將學生的視野拓寬到更加寬廣的領域。
5.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策略十分重要,教師要帶領學生感悟語文閱讀教學趣味性的同時,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意義和運用能力,同時要將閱讀教學和課本教材緊密結合改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