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紅和
【摘 要】預習是課堂教學前的準備,是課外到課內的橋梁和紐帶,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本文從因人而異、因材而異、指導方法、及時評價這四個方面淺談了小學生英語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英語 預習 方法 習慣 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007-01
預習,簡而言之就是在課堂學習之前獨立的學習材料,為課堂學習做準備?!邦A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還能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而小學英語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由于知識的連續(xù)性,交際性和學時的缺少,這就決定了其課堂容量大、密度高的特點。因此,讓學生學會預習,作好充分的知識準備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非常有益的。
審視目前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預習環(huán)節(jié),問題主要表現在:(1)一些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最常用的方法是聽錄音跟讀詞句、課文,家長簽字,以聽讀的時間和遍數為預習效果的評價標準,這使得學生的預習學習結果不能與課堂教學的活動目的不能達成輔助效果。(2)部分教師將教學活動的預設作為學生預習的學習任務。這種預習雖然與課堂教學活動有聯(lián)系,而且促進學生課堂學習的實效,但是完成預習任務主體和主導者都是老師,學生成了被動的接受者。
為更好的達到預習的效果,我們要放棄這些常見的做法,更要摒棄“懷疑型”和“隨意型”這兩種對英語預習的認識偏差。應以指導學生預習方法和培養(yǎng)預習習慣為主要切人點,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其預習能力。以下是我平時在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預習能力上的一些經驗和看法:
一、因人而異,尊重預習的差異性
小學階段基本上是從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從我們的英語課標上來看,每個階段對學生學習達成的目標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應根據課程標準,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的不同智力發(fā)展水平,而且還要根據學生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等的差異,制訂難易不同的預習目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上獲得最優(yōu)發(fā)展。
如:PEP7 Unit6 How do you feel? 單元前的預習,對于暫時落后生的預習作業(yè),就可以是簡單的回家聽錄音,查看單詞表了解這些單詞的意思;對于中等生,則要求他們回去查看字典,寫下每個單詞的音標,并試著拼讀單詞;對于優(yōu)秀生則可以拓展些課外的作業(yè),如人總有生病的時候,你患過什么?。磕阒烙心男┘膊??請你把這些疾病的名稱寫下來,并盡可能地查閱出它們的英文名稱,課后和同學們一起交流。
二、因材而異,體現預習的多樣性
PEP英語教材內容豐富多樣,話題涉及顏色、食物、動物、家庭、自然、愛好等。此外,同一話題,同一單元又有不同的課型,如詞匯課(Lets learn), 對話課(Lets talk),讀寫課(Read and write),語音課(Lets spell),故事課(Story time)等。因此,這就需要教師開動腦筋,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布置多樣化的預習作業(yè)。
1.歸納式預習
歸納式預習即引導學生對授課內容進行歸納和概括。以PEP5 Unit5 Lets spell為例,內容為字母組合ay , ai的發(fā)音,以及例詞的朗讀。那么可預先讓學生觀察書中所給的單詞,聽錄音,然后歸納這些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再嘗試運用這一規(guī)律拼讀所給的例詞。
這樣的預習設計可有針對性地引發(fā)學生思考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動手式預習
動手式預習顧名思義就是要求學生動手操作,這在三、四年級使用得較多。動手式預習則根據授課內容讓學生通過畫一畫、寫一寫、演一演、折一折、剪一剪等動手操作方式初步感知新知。如,PEP1 Unit5 Lets eat.在教學中我們不會一直用實物,所以課前讓學生畫一畫所學的食物圖,學生對這樣的繪畫是非常感興趣的。尤其是其中涉及DIY內容的,采取這一預習方法,效果很不錯。
3.調查式預習
調查式預習是五、六年級常用的一種預習法。它需要教師幫助學生設計好調查表,明確調查對象和調查內容方能有效開展。如PEP7 Unit5 What does he do? B.Read and write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按照調查表要求去調查了解自己父母或親戚、朋友、鄰居等周圍人物的職業(yè)及其特點,為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收集信息。學生通過調查,了解人物工作的相關信息,為新課時的發(fā)揮積累了語言素材,同時也在交際能力方面得到了培養(yǎng)。
三、指導方法,保證預習的實效性
小學生年齡小,在預習上原本就存在一定的困難,而英語又是一門外語學科,這就更增加了預習的難度。因此,教師必須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預習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預習習慣。實踐表明,預習方法越明確具體、操作性越強,學生預習的效果就越好。
1.細化預習內容,使預習有文可依。預習什么?這是首要問題。布置預習作業(yè)最好是能夠細化到某一塊內容,如今天預習的是lets learn的內容,及與新詞相關的一些課外的詞組;明天再是lets talk的內容等等。
2.明確預習要求,使預習有章可循。怎么預習?預習到什么程度?為學生設計具體的預習目標及提綱,這樣學生預習起來才心中有數,目的明確。
3.提供方法,使預習有??裳?/p>
現行的英語教學模式主要有三種課型:詞匯課,對話課和閱讀課。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應該指導學生選用合適的預習方法。
(1)PEP教材中,Lets learn部分集中出示了本單元的功能詞匯,單詞的預習是整個英語課堂教學體系的基礎,因此必須為學生養(yǎng)成“聽-讀-寫”的習慣,讓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體味讀音與單詞的書寫存在什么內在聯(lián)系(即語音識記),由此預習詞匯的拼寫。
(2)Lets talk部分是單元功能句型模塊,三、四年級為圖文配,五、六年級則以對話為主,輔助些替換圖片,而這些圖片內容與詞匯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發(fā)揮舊知、挖掘新知,找到或寫出圖片表示的單詞或短語。這一部分的預習為學生開展合作對話及交際展示提供了知識儲備。
(3)Read and write部分則可以理解為課文模塊的學習,它的聽讀不能停留在能順著課文讀下來,僅僅把“聽”作為“會讀”的手段,而是要由“聽”發(fā)展到“會說”,在“聽”中明確課文的章法結構,理清文章文理脈絡。如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學情,通常是教師要備好預習環(huán)節(jié)的課,以“W”形式的特殊疑問句為基礎,就整篇課文的脈絡提出具有教學針對性、語言理解性的問題提綱。
四.及時評價,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葉圣陶曾經說過:“預習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實效,方法必須切實,考查必須認真。”由此可見,及時合理地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評價,對激發(fā)和保護學生的預習熱情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對學生預習作業(yè)的評價策略上,教師可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情況予以選擇性地使用,如:家長評,老師評,組長評,同桌互評等。
常言道:“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弊屛覀兠總€英語教師持之以恒把這些良好的預習方法落實下來,讓它們真正內化為學生自身的一種學習習慣,為學生英語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師范教育司.小學英語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逯秀華.學生預習能力培養(yǎng)初探[J].英語教師,200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