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水福
摘 要:黨的十八大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許多的新目標、新內(nèi)容與新要求,為了更好地貫徹和落實黨的十八大的指導精神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學科建設的發(fā)展,本文圍繞著“思想政治教育本質”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方向”兩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進而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的方向。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本質 教學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本質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基礎,深入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教學效果得以保障和教學質量得以提高的重要條件,進而可以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不是一層不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應當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滿足社會及文化發(fā)展的需求。為了更好地貫徹和落實黨的十八大的指導精神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學科建設的發(fā)展,本文將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與教學改革方向進行深入地探討,進而更好地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指明方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
(一)政治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階級和國家的產(chǎn)物,偉大的革命家馬克思曾指出,階級是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是統(tǒng)治階級為了實現(xiàn)政治目的最主要的手段,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統(tǒng)治階級可以利用自身的權利運用各種方式來宣傳本階級的社會意識進而更好地統(tǒng)治階級和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我國社會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是指無產(chǎn)階級站在最廣的人們的立場上通過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進而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得福利。
(二)教育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人們的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進而激勵人們?yōu)樯鐣髁x的建設和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梢姡逃允撬枷胝谓逃谋举|屬性之一。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克可以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來對當代的大學生進行思想武裝,進而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將其培養(yǎng)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使得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長久地立于不敗之地。
(三)實踐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并不是一層不變的,世界上并不存在適用于所以社會、所有時代和所有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統(tǒng)治階級為了傳播其特定的價值觀和鞏固其政治地位來規(guī)范社會成員穩(wěn)定社會的時代產(chǎn)物,為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具體實踐性的特點。我國的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是無產(chǎn)階級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思想和針對我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和科學發(fā)展觀等重要思想在不斷地實踐與改革中所確定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堅持黨性
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堅持黨性作為第一原則,在工作中要旗幟鮮明的堅持黨性原則,站穩(wěn)政治立場。要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中央重大工作部署,中央關于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等作為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和重點任務,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堅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要樹立以廣大師生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維護廣大師生的切身利益與思想引導緊密結合起來,圍繞廣大師生的實際需要和健康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開展工作。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目前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的方式大多是以公共課形式開展的,由于學生人數(shù)較多、學生的層次區(qū)別較大,因而多采取大班授課的方式。為此,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對于增設相對的社會實踐課是十分必要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改革中應當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考慮到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大學生人數(shù)較多的特點,在實踐環(huán)節(jié)可以通過在每個專業(yè)選出幾名優(yōu)秀的學生參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外的實踐活動,實踐活動之后增設學生間交流匯報的課堂活動來讓全體學生都能夠對實踐活動獲得切身的感受與體驗,進而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道德素養(yǎng)。實踐活動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例如組織學生去紀念館、博物館、烈士陵園等具有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并相互交流學習體驗,也可以針對某些社會問題和社會現(xiàn)象進行實地的調(diào)查并通過撰寫調(diào)查報告的方式與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等。
(三)建立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評價體系
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行為是影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前提和條件,因此建立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評價體系是十分必要的。教學工作的評價體系是改進教師教學手段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評價的內(nèi)容應該是多方面的,具體包括教師的師德表現(xiàn)、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的科研能力、以及教師的教學成果等等。同時,學生對于教師教學行為的意見反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評價的重要內(nèi)容。
三、小結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具有政治性、教育性和實踐性的特點,為此我國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教學應當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教育學和實踐性的本質屬性并以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基礎。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教學中只有把堅持黨性作為第一原則,教學過程中保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建立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評價體系,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進而使其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范宸西.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質與教學改革方向的探討[J].湘南學院學報,2014,01:95-97.
[2]韓松洋,范宸西.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質與教學改革方向的探討[J].文學教育(中),2013,10:122-123.
[3]張維薇.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0.
[4]嚴澤鵬.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探索[D].長江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