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茂林
廣西南寧市上林縣木山鄉(xiāng)廠圩小學米湯教學點 530511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學生閱讀能力會直接影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和各學科知識的獲取。本文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有效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相應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在閱讀中高效的吸收獲取相應的知識。但一直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都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也嚴重影響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和教學效果。本文簡要概述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課本知識掌握不充分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在多種因素的限制和影響下,許多教師并未深入研究課本知識,導致對課本知識掌握不充分,教學時也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缺乏主動研究意識,認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簡單,或單純依賴于各類參考書,這就導致教師缺乏對課本的創(chuàng)造性解讀,教學內容千篇一律,流于古板。此外,有些教師雖有鉆研意識,但受外部條件限制,對于課本的研究并不深入,如受制于其他事務性工作,缺乏足夠的時間進行閱讀教學的鉆研,或受自身底蘊素養(yǎng)的影響,對學生各階段的閱讀能力發(fā)展需求認識不足、認識不清,未能有針對性的開展閱讀教學。這些問題均會導致教師無法充分掌握理解課本知識,進而給語文閱讀教學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二)不重視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教學多是從自己的思考角度出發(fā),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對課本知識進行解讀,并采用的是單向講解。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下,學生失去自主解讀課本知識的機會,在閱讀過程中也難以產生雙向的情感交流。一味的灌輸講解,也會導致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下降,使語文閱讀教學失去很多樂趣。
(三)忽視知識的積累的突破
在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多存在這樣的誤解,認為只要學生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就能夠在面對其他文章時學以致用。但要知道“學以致用”依賴的不單單是“理解”,還有“積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固然十分重要,但積累同等重要。在閱讀中積累相應的知識,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理解文章內容之余,能夠更好的學以致用,運用到自己日常的表述和文章寫作之中,真正做到活學活用,達到閱讀理解和寫作表法的平衡并進。
(四)未能做到各種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運用的方法較多。但大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中并不能充分合理的運用這些方法。部分教師固守成規(guī),仍舊采用灌輸講解的方式開展閱讀教學;部分教師雖希望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但未能合理運用,例如討論教學,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期望通過討論教學來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和積極性,并最終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體協(xié)作水平,但卻沒有關注該教學過程中是否適合采用討論教學,討論的問題是否有價值,學生是否真正投入到討論學習之中等問題,這使討論教學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也進一步拉低了課堂閱讀教學的教學效率,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境,為閱讀教學營造良好的氛圍
小學階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并有意識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既與學生閱讀學習內容有關又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玩中學,并逐步養(yǎng)成主動閱讀學習的良好習慣。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和含義,融會貫通的理解文章內容。
(二)設計提問,提高閱讀教學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課堂上的有效提問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的理解閱讀內容。為達到有效提問的目的,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需做到以下四點:
1.有針對性的提問。教師在進行提問時,需對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學習習慣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確保能夠以恰當?shù)姆椒▽W生進行提問。同時,對閱讀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有清楚的認識,提問時確保問題與課文存在內在聯(lián)系,具有針對性,同時能夠通過該問題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提問也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閱讀理解水平均有一定的助益。
2.提問要注重對學生思維空間的拓展。教師在進行提問時,要為學生留足思考和想象的空間,這樣學生在面對提問時,才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并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思考習慣。同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也要注意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思考結果,要知道閱讀教學并不是意見的強加,而是方法的傳授和疑惑的解答,若學生的答案沒有原則性錯誤,均需予以肯定。
3.提問要目的明確。教師在提問時要充分的認識到提問的目的是有效推動學生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因此在進行課前提問設計時,教師要立足于教學目的,找準教學教學方向,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予以學生正確的引導,使學生能夠更深入的理解課文,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能力水平。
4.提問要抓重點。小學語文課本錄入有許多名家名篇,這些文章語言邏輯和語言形式各有特色,要想讓學生全部掌握理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就要求教師有重點的進行教學。選擇具有代表性或關鍵的語例進行提問講解,一方面提升課堂授課效率,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使教學有效開展,學生閱讀水平和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提高,教師還需不斷改進自身教學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學,并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使學生在閱讀中體驗到快樂,并在快樂中不斷學習和成長。
參考文獻:
[1]韓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開展策略探析[J].新課程·小學,2016,(5):419.
[2]潘樹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開展策略探析[J].中外交流,2016,(33):243.
[3]李靜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開展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5,(6):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