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楊
摘 要:以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為研究目的,從創(chuàng)設課內外有效的口語交際環(huán)境,開發(fā)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校本教材等方面出發(fā),結合教育理論及現(xiàn)實生活事例,提出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激發(fā)興趣;校園文化
英語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小學生對英語的學習還是主要以課堂為主,是在缺乏異國人文意識、語言環(huán)境的不利條件下進行的。而就語言學習本身來說,它是較為單調和枯燥的。調查發(fā)現(xiàn),“啞巴”英語、大班制教學、家長的英語水平有限等,都或多或少地阻礙了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就此,本人提出以下幾點做法:
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口語教學
1.讓親切的語言、教態(tài)和動聽的歌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課堂上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講解單詞,用英語問候、糾正錯誤、表揚學生。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有機會開口,還能夠使他們置身于語言境界之中,激發(fā)他們的表現(xiàn)欲望,其他學生就會主動要求回答問題,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穿插歌曲等教學資源。有時還可以運用多媒體呈現(xiàn)動畫畫面,使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都得到美的享受。由于各種輔助教學手段的加入,英語課堂會變得更有趣,學生能真正地體驗到在快樂中學習。
2.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游戲,在情境中模仿,在情境中表演,是寓教于樂的好方法。
3.設立有效的評價和激勵機制
(1)情境激勵法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用電教媒體、掛圖等各種輔助教學工具精心設計有趣的教學情境,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投入探索知識的學習生活中。例如,教師在講授“Good morning”等打招呼的生活用語時,可以在網(wǎng)上尋找一些有關打招呼的英語動畫和視頻,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播放出來,并且讓小學生跟著視頻進行口語學習,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同時還能激發(fā)小學生“說”英語的興趣。
(2)精神激勵法
針對小學生的好奇心及爭強好勝的心理,給予適時的夸贊與表揚會使他們的學習事半功倍。例如,教師可以結合課堂講授的教材內容設計朗讀活動和表演活動,如短文形式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輪流站起來進行朗讀表演,加強小學生“說”英語的勇氣和習慣,并且在一旁進行引導和糾正,鼓勵小學生大膽、大聲地朗讀,就算讀錯也沒關系。而且,在小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盡量以一種親切的態(tài)度認真聽,多說一些“加油”“你可以的”“你真棒”“有進步”等鼓勵性話語,讓小學生樹立“說”英語的
自信。
(3)物質激勵法
物質獎勵是最直接有效的獎勵方式,可是用得不好,對學生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我們要正確把握物質獎勵制度。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對話形式的英語教材內容,讓小學生進行對話的表演活動,或者鼓勵小學生參照教材的英語對話內容,自己編寫一段類似的對話情境,對于表現(xiàn)活躍的小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品。而且在每一單元或者每一學期結束后,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小活動,讓小學生分組合作,根據(jù)所學的內容自己編排一個英語情境節(jié)目進行表演,然后由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評價,選出前三名給予獎品,讓英語口語成為小學生最具趣味的生活部分。
二、小學英語學科滲透
充分利用各學科的特點,將英語學科融入其他學科中,讓學生從各方面感知英語的存在,并在無形之中加強英語學習。
三、校本教材的開發(fā)與使用
本地區(qū)現(xiàn)行的教材主要是牛津或PEP教材。但每個學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校園文化和核心。怎樣才能讓教材適合每個學校、學校的老師、學生的實際呢?這需要加強對校本課程開發(fā)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學習。如我?,F(xiàn)行的“周末特長選修課”活動。每個教師根據(jù)自身的特點設置主題培訓活動,如英語口語、英語故事、英語文化等,并以此為培訓基點,在本年級或跨年級的學生中選取對此類項目有興趣的學生進行專門授課。在備課時,教師自行選取或自編適合本班學生的教材進行教學。經過幾年的專項輔導,最終形成特色。
四、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英語文化
活動與環(huán)境對英語口語特色教學具有推動作用。多方位的英語活動形成了校園英語文化,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更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我校相繼開展了一系列有關英語口語的活動,如英語講故事、演講比賽、天天口語、英語文化餐等。
五、研究設計有效的課內外作業(yè)
設置富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作業(yè)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產生內在動力,使他們覺得完成作業(yè)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負擔,表現(xiàn)出喜悅和求知欲望,激起克服困難的意志,主動自覺地完成作業(yè)。
通過以上途徑,教師、家長、學生齊努力,學生能“樂說,大膽說”進而到“會說”。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參考文獻:
任長松.課程的反思與重建: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課程觀[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