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晶晶
摘 要: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又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對數學比較抵觸,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數學教學過于抽象化、理論化,對于缺乏社會經驗和理論知識基礎的小學生來說更是覺得數學比較難懂,難學。因此,如何將小學數學教學還原于生活,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并逐漸愛上數學,成為需要廣大一線教師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標?;诖?,旨在將數學教學還原于生活,在闡述了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的基礎上,討論了如何將數學教學切實地還原于生活。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可以說是取得了新的成績,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暴露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夠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夠高,甚至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問題存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現階段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模式化和形式化嚴重,僅僅以傳授數學知識為主,并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雖然意識到將數學教學工作生活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沒有落到實處,更多的是紙上談兵,所以如何將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落到實處是一個急需小學數學教師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二、將小學數學教學還原于生活的建議
由上述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的分析可以發(fā)現,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所以,如何將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生活化成為需要廣大教師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實踐經驗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和意見,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1.加強對學生引導的力度
加強對學生引導的力度,讓學生感受和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而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解相關的數學知識之前善于搜尋和找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平時要養(yǎng)成善于觀察生活的習慣,同時也引導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生活的習慣。例如,在學習“角”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引導學生觀察鐘表、墻角、張開的圓規(guī)等生活題材中涉及的角,之后向學生提出“角有幾個頂點、角有幾種,什么是角的邊?”這樣的問題,在學生通過觀察實物找到這些簡單問題的答案之后,再對角的知識做進一步的講解,之后,讓學生用所學會的關于角的知識來解答生活中的問題,例如,一個等邊三角形的花園的周長是24米,那么這個三角形花園的邊長是多少?這樣的問題真正的做到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而這樣的教學方法同樣適用于四邊形、圓等相關圖形的學習。
2.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數學知識
以學生既有的生活經驗為根本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來講解相關的數學知識有助于小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的激發(fā),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成功,有助于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例如,在講解“容積單位”相關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去生活中了解和調查用容積做單位的物體。學生很容易就會找到礦泉水、鈣奶、健力寶、墨水等多種以容積為單位的物體,之后,教師根據學生找到的物體來講解不同的容積單位、不同容積單位之間的換算等相關內容時就顯得更為容易了,學生也就更容易接
受了。
又如,在講解單價、數量和總結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超市的購物小票等來掌握之間的關系;在講解速度、時間和路程相關的知識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切身的體驗來認識和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之后再進行深入的、具體的講解。
3.鼓勵學生用自己所學習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當學生能夠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時,就能很好地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積極性。因此,教師在確保所講的知識來源于生活的同時也要確保學生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能夠在生活中得到應用和鍛煉。例如,當學生掌握了各個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個知識點時,就可以讓學生去計算自己課本、書桌、餐桌、寫字臺、衣柜等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面積,甚至可以為學生出幾個類似這樣的題目:老師準備把地板換成邊長為60厘米的新地板,每一塊地板的價錢是35元,那么老師大概需要買多少塊地板磚,大概需要花費多少錢呢?在解答此題的過程中,不僅使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得到有效的鍛煉,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增加信心,體會成功,這對于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
總之,相關的實踐研究表明,以生活的實際事件和生活經驗來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再利用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是十分可行的,而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和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不斷地變化教學的場所,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讓更多的學生對數學充滿興趣,能夠主動地學習和探究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而使自己的數學知識得到擴充,數學學習素養(yǎng)得到有效的提高。
參考文獻:
盛四新.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巧用生活實例進行教學[J].吉林教育,2016(30).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