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丹鳳
摘 要: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它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有趣的識字方法,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記憶。文章從識寫分流、循序漸進,看圖會意、揭示字理,結合經典、傳承人文三方面,研究識字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識字;語文教學;學習興趣;增強記憶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2-0095-01
漢字、漢語已有幾千年歷史,自從有了漢字便有了漢字的學習,漢字的教學便自然成了我國語文教育的起點。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給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研究識字教學,探求既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又提高識字質量的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有很大幫助。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豐富識字教學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本文從以下三方面研究識字教學的策略。
一、識寫分流,循序漸進
“識寫分流”,顧名思義就是多識字少寫字。小學生的肌肉還不發(fā)達,寫字太多會增加他們的負擔,事半功倍。合理運用“識寫分流”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記憶,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里認識更多的漢字。比如,在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六課《一株紫丁香》的教學中,教師就采用了“識寫分流”的方法。教師將課文中的生字分為兩組:第一組將“香、濃、院”等字排印在田字格內,要求學生能識會寫;第二組將“株、栽、幫”等字排在兩條綠線內,只要求學生認識。學生在課后的讀讀、抄抄、聽寫中很容易快速掌握更多的漢字。學生先學會木字,再學“林”“森”“梓”等漢字就會容易很多,循序漸進地學習更利于他們識字。教師還可與實際聯(lián)合起來,從花聯(lián)想到桃花、梅花、蓮花等,再引導學生由蓮花聯(lián)想到出淤泥而不染等。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在回答不夠圓滿的情況下,教師不要打擊他們,否則會引起學生的負面情緒。教師應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在減少學生們的負擔情況下,適當增加他們的識字量。教師還應合理利用課堂時間,運用各種有趣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認識和記憶更多的漢字。
二、看圖會意,揭示字理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外界的第一感知力畫出自己的感覺,再由教師啟發(fā)引導,便可領悟漢字的美妙與魅力。教師也可以為漢字編寫一段小故事來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比如,在二年級下冊的“識字7”中就提到了看圖會意,揭示字理。教師可畫出一只鳥的形狀,向學生展示出鳥字寫法的歷程,從最初鳥的字體到經歷了幾千年之后的鳥的字體。教師也可以給學生留出想象的空間,讓他們感悟到漢字所蘊含的美。教師還可以啟發(fā)學生:“由鳥我們又能想到什么呢?或者說我們想到什么鳥呢?”學生答道:“烏鴉、麻雀、大雁?!边@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將讀與思結合起來,才能讓漢字變得鮮活有趣??磮D識字,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漢字,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母語的熱愛。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更有利于他們識字。
三、結合經典,傳承人文
中國漢字經歷了幾千年的洗禮,經歷了由文言文到白話文的轉變,一些古詩詞能夠傳承下來,也進一步證明了經典古詩詞對于學生識字、讀字、寫字、理解與思考等都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可先讓學生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些文章押韻、朗朗上口,便于學生記憶。例如,在小學四年級上冊的第二十四課古詩兩首中的《江雪》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教學生認識這些字,并且默寫出來,然后再教學生如何押韻。學生很喜歡押韻的語句,盡管他們不懂得其中的意思,但朗朗上口的語句會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只要做好啟蒙教學,學生就會更喜歡探索漢字的精深,也會更加熱愛這門學科。單調地解釋詩的意思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和厭煩,因此教師也可以將古詩的意思編成故事講給學生聽。學生對于故事是沒有抵抗力的,這種方法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無限潛能,教師結合一些經典故事或者押韻的詩句進行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快樂中識字,從有趣的文字中傳承經典。
四、結束語
總之,中國漢字是“形、音、意”的組合,在面對復雜的字體時,教師可以根據漢字的結構組成,對漢字進行拆分,激發(fā)學生識字的樂趣;可借用形象的字體,讓學生了解漢字的組成和發(fā)展;可通過古詩詞和故事培養(yǎng)學生探索未知的精神;也可以采用現(xiàn)代科技如多媒體來進行輔助教學,多媒體會讓漢字變得生動,動畫的效果也會有效增加學生的記憶和興趣。
參考文獻:
[1]于龍,陶本一.識字教學的問題與對策——基于語料庫的小學語文教材用字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10(01).
[2]王曉霞.識字教學要促進學生和諧有序發(fā)展——略論“和·序”識字教學觀[J].教育研究,2012(10).
[3]王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誤區(qū)與對策[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3(02).
[4]陳傳鋒,董小玉,徐纓.漢字的字形結構特點及其認知規(guī)律與小學識字教學[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01).
[5]王強.讓識字教學回歸兒童的生活——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生活化的探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