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佩麗
摘要:本文以《Asking Directions》案例為切入點,探究了如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達到提高學生口語水平的效果。
關鍵詞:英語教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口語水平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2-0048
一、背景
在職業(yè)技術學校的英語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英語整體水平較低,口語教學一直是許多英語教師的一大難題。首先,職業(yè)技術學校的學生英語語言的感悟力和理解力較差。其次,這些學生的口語基礎薄弱,語音面貌不良。再者,這些學生中大部分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不怎么濃厚,重視程度也不高。這些都是阻礙一堂口語課正常進行的因素。學生的不主動參與“說”導致了許多教師不得不把口語課上成了閱讀課:提問——回答——朗讀——學生詞——完成練習。那么,應該怎樣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是口語課能否成功的關鍵一環(huán)。
在準備《Asking Directions》一課時,教室的課桌擺放突然給了筆者靈感。教室的課桌擺放很像一個城市街區(qū)的布局:縱橫走道像街道,每一張課桌都像一個建筑。于是,筆者在Practice環(huán)節(jié)中,將原先利用看地圖組織學生編對話換成了利用教室課桌模擬成的街區(qū)組織學生進行對話表演。
二、案例描述
1. 筆者在完成了關于問路和指路的基本口語句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后,開始進入學生的實踐運用環(huán)節(jié)。筆者為這一環(huán)節(jié)制作了七張地名卡片:bank, hospital, zoo, hotel, cinema, school, restaurant,這些均是學生常見常用的地點名詞。
2. 在實踐應用環(huán)節(jié)中,筆者先拿出一張“hospital”的地名卡片,交給第二組的第三桌學生,讓該學生示意所有學生“hospital”在該“街區(qū)”的位置,然后根據該位置要求學生兩個一組進行對話準備。
3.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能明白如何進行該環(huán)節(jié)的操作,筆者先讓兩個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在講臺前將他們所準備的對話表演出來,給其他學生做示范(student A 扮演問路者,student B扮演指路人)。
Student A: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hospital?
Student B: Of course. Go down this street, turn right at the second crossing. Then youll find it on your left. You cant miss it.
Student A:Go down, second crossing turn right, on my left.
(這時,student A 邊根據student B的指引,邊在模擬街區(qū)中走出該路線,最后站hospital在前面。)
Student A:Got it! Thank you very much.
Student B:Youre welcome.
4. 接下來,筆者在剩下的地名卡片中挑出幾張放在其他學生桌上,很多學生都非常積極地參與到asking directions的對話表演中。而且有一個學生根據另一個學生所指的路線(Go along this road, take the third turn on your right, then take the first turn on your left, its on your left.)行進的時候,在他轉過第三個路口時忘了下面該怎么走了,這時候他還能利用以前學過的口語句型向筆者求助(對話如下)。
Student: Excuse me. Can you help me?
Teacher: Yes?
Student: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Zoo?
Teacher: Of Course. Take the first turn on your left, its on your left. You can find it.
(這時,這位學生根據筆者的描述準確地找到所在位置。)
Student: Thank you very much.
5. 在這位學生的帶動下,一些平時上課不愛聽講的學生也積極參與其中,也學會了用“can you help me?”向其他學生求助,而且有些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其他同學提供幫助。幾乎每個學生都直接或間接地參與進來,氣氛十分活躍。
三、案例分析
用教室模擬街區(qū)進行口語實際應用訓練的環(huán)節(jié)的確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學生對問路和引路的基本句型的正確理解和應用,同時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這使這堂口語課堂教學能夠比較順利地進行?;仡欉@個環(huán)節(jié)的實施,從中筆者得出了以下兩點認識:
1. 建立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
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能消除學生緊張和害怕的情緒,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注意,從而有利于師生進行融洽的情感交流,促進學生豐富的語言聯(lián)想的展開,最終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有外語教學專家把外語教學的理論轉化為一個公式:學習外語的成效是智力認識活動和情意因素的函數(shù)關系,即:學習外語的成效二函數(shù)(智力認識活動×情意因素)。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一是為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二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三是促進課堂教學的互動。這是實現(xiàn)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
在該案例的教學過程中,首先,筆者改變了原來枯燥、毫無新意的編對話環(huán)節(jié),而是利用教室模擬街區(qū)進行對話表演,使原來僅僅是兩個學生之間的對話成了更多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其次,筆者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隨機應變,允許學生遇到困難時尋求幫助,這無疑增進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任和互助的關系,進而消除了學生因為害怕說錯或做錯而帶來的緊張感與壓力感,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該學習環(huán)節(jié)中。第三,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主動理解和應用。
2. 創(chuàng)設熟悉的課堂教學情境
1989年,布朗(J.S.Brown)曾提出“情境性學習”(“studied learning”)這一概念,在這其中他認為“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動和感知比概括化具有更為重要的認識論意義上的優(yōu)越性,所以,人們應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具體情境中的活動和感知上?!蓖瑫r,本杰明·S·布盧姆在“掌握學習理論”中也指出,如果教師能夠給予學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學習情景和條件,那么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都能夠學會人類所掌握的知識。因此,英語教師應該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解決過程相類似甚至是相同的探索過程,盡可能為學生提供一些解決實際問題的生活原型,并指導學生自主探究,以模擬真實性、生活化的任務讓學生準確了解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而讓學生感受真實的英語,從而使用真實的英語。
四、教學反思
在職高英語口語教學中,由于學生智力因素的相對較低,非智力因素就變得十分重要,因而教師要盡可能地促成學生非智力因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做到以境輔學,以情激趣,為學生提供輕松、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和真實、具體、生活化的語言環(huán)境,實現(xiàn)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與學習內容的完美融合,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最終促進學生智力的提高。當然,在氣氛營造、情境創(chuàng)設時,教師應把握好“度”,否則就會造成課堂秩序混亂,不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周之南.中國高校學生英語口語策略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
[3] 王亞麗.淺談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英語環(huán)境[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3(S1).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虹橋職業(yè)技術學校 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