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蓮蓮
摘要:國培的送教下鄉(xiāng)活動,如采擷珠貝,匯成了學員教學中永恒的智慧河流,為每一個教師的成長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工作實踐中帶給教師無限的活力。
關鍵詞:國培 小學英語 送教下鄉(xiāng)
中圖分類號:G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3-0189-01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2016年9月,我市小學英語送交下鄉(xiāng)活動在市進修學校的統(tǒng)籌安排下,在教研員的帶領下拉開了帷幕。5位專家團隊成員和50名學員在過去的2個月時間里共同品嘗著對教育追隨的幸福與快樂。一路執(zhí)著,一路跋涉,一路守望,一路成長……送教活動不啻一場久旱甘霖,讓我們5位專家團隊成員深感一股強大的成長欲望和力量在不斷地沖擊著我們,在我們眼里,送教下鄉(xiāng)變成了一種責任,一種生命的自覺。同時,也讓我們有了自我更新的勇氣和力量,有了突破自己的決心和毅力。
黃寶國、王姣姣等專家們精彩的講座,啟迪著我們的心智,采擷珠貝,便匯成了我們教學中永恒的智慧河流,學員們感人的教學片斷、精彩的同課異構教學案例、美輪美奐的思維導圖教法,真摯的情懷,這些都蕩滌著我們專家團隊的思想,堆積成了我們人生記憶的山巒,讓我們讀懂了課堂的創(chuàng)新與魅力,深諳了學員們的仁忍與寬厚,讓我們不忍遠離在一線教研的熱潮,抵達彼岸的信心。學員間研討的句句話語,讓我們感悟到了承擔責任的重大,明白了托起明天的意義。
回首過去的2個月,專家團隊的成員在每個階段都堅持著聽課——整理筆記——提交工作坊作業(yè)的培訓三部曲。2個月以來,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教學技能的提升、理論的更新,更有對教育事業(yè)理想的升華,那是一種破繭成蝶的蛻變。因為蛻變,所以肩負著無盡的責任。這次送教下鄉(xiāng)活動,給我們帶來了機遇,更讓我們不斷反思自己,更多地發(fā)現(xiàn)了自己工作中的許多不足,從而更好更準定位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八徒滔锣l(xiāng)”為我們打開了思路,讓我們的眼界變得更高。歷著從“經驗型教師——優(yōu)秀教師——研究型教師——智慧型教師——卓越教師”的蛻變。
伴隨著冬日的腳步,送教活動已接近尾聲,培訓結束只意味著一個短暫的告別,對于渴望得到發(fā)展的我們來說,更是一個嶄新的開始。站在記憶的肩膀上,回首學員們一節(jié)節(jié)鮮活生動的課例,無不在我心里泛著漣漪。
“叩問課堂,自我反思”是我們必備的審視;
“專業(yè)發(fā)展,栽培自己”是我們研修的方向;
“發(fā)展自我,成就自我”是我們進取的動力;
“塑造人格,教育情懷”是我們理想的憧憬;
“淡泊致遠,自我修煉”是我們?yōu)閹煹那閼眩?/p>
“卓然獨立,越而勝己”是我們永恒的追求;
“同伴協(xié)作,團隊互助”是我們共同的心愿;
“學生立場,重心下移”是我們改變的開始;
“開放互動,動態(tài)生成”是我們課堂的精彩。
經歷了“送教下鄉(xiāng)”后的我,回到了工作崗位,每天都洋溢著陽光般的心情,堅定一顆想成為名師的決心。深夜時,有了愛讀書的“靜功”。也變得善于思考,更加敢于“研究”自己、反思自己。認真對待每一節(jié)課,追求著一種大氣度、大智慧的課堂。我還深入到同事的課堂,帶著“學習”的態(tài)度去“品課”“評課”,本著研究的精神,讀懂別人的課堂,映射自己的教學。走出以往評課的思維框架,“倒掉”陳舊的觀念,形成新的評課文化和框架,不斷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把“聽”出來的上出來、教出來、實踐出來。承擔一份責任,做好示范引領。用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持久的堅持,影響到身邊的教師,與同伴一起成長。
正如葉瀾教授說的那樣:“要勝自己,超越自己,這是個無止境的過程,只要生命還在,就存在超越的可能。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才會覺得人生是不斷在路上,不斷朝前走著的,而自己也會擁有一種發(fā)展和成長感,也會覺得,活著,不只是單純在重復,而是一種不斷成長變化的過程?!?/p>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送教下鄉(xiāng)”為我們每一個教師的成長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雖然她給予我們坐在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但是她帶給我們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思考的活力是無限的!
感謝“國培”!難忘“送教”!愿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懷揣著這份沉甸甸的“送教”情結,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風采!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