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春紅
摘要: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內(nèi)容,如何在保證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同時提供其藝術性一直以來就是教師、學校都十分關注的話題。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特色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藝術特色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4-0042-01
隨著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斷提升,多媒體進入課堂。許多有條件的學校,把播放音樂,演示圖像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引入了語文課堂教學。這無疑對改革單一、枯燥、沉悶的課堂教學結構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筆者認為,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來說,只有老師的語文講解,音樂的情感烘托,圖像的直觀演示,對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理解字、句、段、篇的意思,特別是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是不夠的。還必須重視教師的動作演示和學生的角色表演,這對那些沒有電教設備,甚至缺少教學掛圖的農(nóng)村學校,顯得尤為重要。
1.低年級語文課堂"表演"藝術
小學低年級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較差,對一些表示人的神志、動作,情感和其他運動物體的詞語,對一些副詞,盡管老師作了繪聲繪色的講解,學生還是似懂非懂。例如,老師在講"大模大樣"一詞時,一邊口頭講解,一邊板書: "形容很傲慢,擺著架子那種滿不在乎的樣子。"有學生問: "老師,什么是很傲慢,擺著架子、滿不在乎?"這時老師就做出傲慢的神態(tài)裝著大模大樣的樣子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對學生說: "這就是'大模大樣'"。再把這個詞放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分析,羊為什么要大模大樣去吃草?這樣,學生就能對詞語的意思心領神會。
2.低年級語文課堂質(zhì)疑提問的藝術
提問是課堂教學常用的方法,主要用來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其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說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著積極的意義。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少教師忽視提問環(huán)節(jié),難以發(fā)揮其應有的效果。有的提問簡單、瑣碎、雜亂,既缺乏整體性,有無思考價值;有的提問不明確,學生不知從何答起等等。
2.1提問設計的藝術。提問的設計,涉及備課工作的各個方面,應從班級學生實際出發(fā),緊扣教材重點,突出關鍵問題。一是目的性。問題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給學生指明閱讀思考的路徑,提高語文基本功訓練的針對性,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二是可行性。問題的范圍和難度要適中,符合學生的社會實際、知識基礎、年齡特點。既避免出現(xiàn)問題過難導致冷場,也要避免問題過易,難以啟發(fā)學生思考。如在講解語文課文時,教師可以對文章開頭的文字訴述順序做一問題,既能夠圍繞教學中心加深學生印象,也能使學生切實理解如何把握敘述順序。三是整體性。問題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通盤考慮,全面安排,區(qū)分主次。各個問題之間相互聯(lián)系,互為補充,相互促進,使學生在不斷思考中獲取知識。
2.2提問實施的藝術。一是選擇合適的時機。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思考相吻合,在學生有所思,有所疑正要提出問題而苦于不知如何表達時提問;要在講到重點內(nèi)容,需要追根尋源時提問,通過提問,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找出事物的本質(zhì)。這樣就能夠喚起學生思考,有的放矢,提高學習的主動性。二是留給閱讀思考時間。讓學生在思考時間內(nèi),增強語言的邏輯性、豐富答題內(nèi)容??梢愿鶕?jù)問題的難以和答案內(nèi)容范圍的大學,來決定留給時間的長短,必要時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三是善于誘導。學生答題時不可能盡善盡美、一步到位,有時也會出現(xiàn)卡殼等現(xiàn)象。教師要適時而巧妙地給予啟迪、開到、點撥,幫助其突破障礙,順利答題,以增強其自信心,鍛煉思維能力。
3.教學語言的藝術
3.1注重語言的生動性。針對小學生的認識特點和思維能力,教學語言要化抽象為具體,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從而激發(fā)起求知欲。教師要善于使用適當?shù)男揶o手段,突出事物的直觀性。可以運用視頻、音頻資料增強語言的形象性,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而另一方面要注重語言的活潑性,針對文章體裁、內(nèi)容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語言風格,避免千篇一律的模式。
3.2注重語言的趣味性。教學語言要突出課文中妙趣橫生的情緒,讓學生置身于課文的情趣之中,加深情緒體驗。特別是對于一些環(huán)境場景的描述,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出發(fā),使學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同時,在教學時也要做到趣理結合。說明文體裁的課文,應從教材所包含的思想內(nèi)容、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出發(fā),通過簡明扼要的語言來揭示文章中心思想。
3.3注重語言的多樣性。在教學語言中,講解和說明要用獨白語,交談和問答用回話語,朗讀和背誦是書面語有聲化,板書是口語書面化等等。教師要注重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結合,在教學中要使用比較親切自然的、兒童化的口頭語言進行啟發(fā)、引導、講解。而在下定義、做結論時則要使用邏輯性強的語言加以強調(diào),要注重獨白語與回話語的統(tǒng)一。使教師既能夠準確表達教學的內(nèi)容,也可以實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避免陷入自編自導自演的尷尬局面。
參考文獻:
[1]陸君彥.淺論小學語文教學的藝術性[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6):186.
[2]許小紅.淺議小學語文教學的藝術性[J].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 2015(1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