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林
摘 要:中考壓軸題具有綜合性強、信息點多、文字量大和邏輯性強等特點,使許多原本“實力”很強的學生望而卻步!因此,此文精選了兩道“壓軸題”,通過抽絲剝繭般的分析,引導學生學會審題、運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法解題,感悟學習數(shù)學時夯實基礎、總結提高的重要性;在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消除對壓軸題的畏懼之心。
關鍵詞:心態(tài) 數(shù)學思想 以問題為中心 悟和信心
一到初三下學期,每周進行一次模擬考,這不,小伍跑來:“葉老,這兩道壓軸題好變態(tài)”。
“別動不動說別人變態(tài),也許是你見識不夠廣呢!”。
之前,我在班上跟學生講過家庭教育方面的一個例子:當孩子摔倒,有些家長為安撫孩子,故作打將孩子拌倒的物體,可能是一塊石頭、也可能是一張凳子…..邊打還邊埋怨??此朴行?,孩子不哭了嘛!可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今后只要出現(xiàn)失誤或挫折時,他會習慣地從外部找原因,怨這怨那。看不到自己的問題,自然不會再有多少長進。
一次試卷講評,很多孩子在一道最短距離問題上丟分,講評時,小豪立馬露出厭惡之情,見此情景,我問小豪:“軸對稱、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你熟悉嗎?”
“熟悉??!”
“你說說看”。
“……”。(此處省略60字)
接下來,我一步一步引導,用這幾個小豪熟悉的知識點搞掂了這道題,小豪面露愧色,我又問:“這道題還變態(tài)嗎?”
“不了,只怪我自己沒想到”。
“學習中遇到難題,遇到挫折,其實很正常,關鍵是要擺正心態(tài),強大自己?!?/p>
好了,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兩道小伍口中“變態(tài)”壓軸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和方法:
[題一]如圖,在△ABC中,∠A=90°,AB=4,AC=3,M是AB上的動點(不與A,B重合),過點M作MN∥BC交AC于點N,以MN為直徑作⊙O,并在⊙O內作內接矩形AMPN. 令AM=x.
(1)填空:當x=__________時,矩形AMPN的面積等于△ABC的面積?
(2)當x為何值時,⊙O與直線BC相切?
(3)在動點M的運動過程中,記△MNP與四邊形BCNM重疊的面積為S,試求S關于x的函數(shù)表達式.
解:(1)易證:△ABC∽△AMN
∴
∴
由
得
解得
(點評:此問是一基礎題,涉及的知識是相似和圖形的面積公式.)
(2)過點O作OH⊥BC,過點M作MH⊥BC
(點評:此處是個易錯點,有同學誤將點P當作切點。別怪出題人,好好看題,別人壓根沒說點P是切點.)
∵MN∥BC
∴OH=MH
易證:△BMH∽△BCA
可得MH=
由⊙O與直線BC相切,可得
OH=
∴
解得
(3)當時,
當時,
(點評:此題涉及分類討論的數(shù)學思想,注意①把握x=2這個“界”,②體會圖形從量變到質變的變化過程,也即重疊部分的圖形從三角形變成梯形。在具體計算中,注意計算梯形MEFN的面積有多種方法。解完題之后,不妨小結一下,圖中出現(xiàn)了哪些圖形?如:矩形AMPN;□MBFN;□MECN;還有眾多三邊之比為3:4:5的相似三角形(包括全等三角形)…….)
[題二]如圖,拋物線交x軸于A(-1,0),B(4,0)兩點,交y軸于點C,與過點C且平行于x軸的直線交于另一點D,點P是拋物線上一動點.
(1)求拋物線解析式及點D的坐標;
(2)點E在x軸上,若以A,E,D,P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請直接寫出點P的坐標;
(3)過點P作直線CD的垂線,垂足為Q,若將△CPQ沿CP翻折,點Q的對應點Q. 是否存在點P,使Q恰好落在x軸上?若存在,求出此時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解:(1)將A(-1,0),B(4,0)代入拋物線,得
解得
∴
(點評:壓軸題的第一問,這可是一道基礎題:根據(jù)點的坐標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
∴點C(0,2)
由 解得
∴點D(3,2)
(2)若AD為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則
AE∥PD,且AE=PD
∴點P(0,2)
若AD為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邊,則
EP∥AD,且EP=AD
∴P的縱坐標為2或-2
∴點P(0,2)
再由
解得
∴
綜上所述,
(點評:此題涉及分類討論和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思想。從問題“以A,E,D,P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中,發(fā)現(xiàn)圖形的不確定性,須進行分類討論;再運用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先“形”后“數(shù)”,以“靜”制“動”——根據(jù)定點A、D作出動點E、P的位置,再具體求解。)
(3)設,則
(點評:擒賊先擒王,抓住關鍵點P,其它點隨之而動.)
∵∠CQP=∠CQP=90°
直線CQ的斜率為
直線PQ的斜率為
由,得
(點評:(1)抓住“折疊”的幾何特征:
CQ=CQ
∠CQP=∠CQP=90°
(2)熟記知識點:直線斜率
兩線垂直←→
看似復雜的問題,只要有方法、再加上一點耐心和毅力,Its a piece of cake.)
解得
∴
別只看解題過程,好好看看“點評”,哪有什么秘籍、高科技?全部是基礎知識、基礎題型,一道所謂的壓軸題不過是若干基礎題的組合而已!夯實基礎,多悟!
另外,我還要提醒一點,有些同學上課聽懂了,一到考試就不行了。為什么?我們想想,上課和考試有什么不同?
上課是:知識—例題—練習,教師以“知識”為中心,設計和選擇題目,目的是鞏固知識。
考試是:只有題目,沒有例題可模仿,沒有知識可提示,解題須以問題為中心,選擇恰當?shù)姆椒?,調用所需知識。
所以,平時,我們做完一道題,要多悟!比如:做了一道用勾股定理求線段長的題后,再多想一步,求線段長還有哪些方法?可能還會涉及哪些知識?
“其實人跟人都是差不多的,最多也就是差一步而已?!?/p>
——2004、2005、2008年三度問鼎胡潤百富榜之大陸首富黃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