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蔚+++鄭森林
摘 要:語文作為我國全面素質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一直都是教育管理者關注的重點科目和重點改革對象。特別是在新課改政策實施后,我國的語文教學方式、教學模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教學的中心也不再以教師為主,而主要是以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型教育模式。群文閱讀語文教學方式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被推崇出臺。本文就將對群文閱讀教學方式如何在小學語文中實現(xiàn)更好的運用作一個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群文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作為提升小學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途徑,一直都是小學教師重點關注的教育關鍵點。這主要是因為閱讀具有有效地提升小學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理解語文知識的作用。相對于傳統(tǒng)的單篇文章的語文閱讀方式,群文閱讀方式是將一組具有關聯(lián)性的語文文章,通過一定的排列組合在一起,然后指導學生對其進行閱讀,并對這組文章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以此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目的。但是,由于語文課堂的時間有限,如何在一定的時間內引導學生閱讀更多的關聯(lián)性文章,實現(xiàn)群文閱讀的教學最大效益,一直都是當代小學語文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以此研發(fā)出最具有當代小學學生特色,符合當下小學生發(fā)展詳情的小學語文閱讀模式,最終促進我國小學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方式的具體優(yōu)勢
(一)拓寬了小學生的閱讀范圍
無論是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中,還是新型的語文教學模式,都是認為學生多都市、讀好書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在新課改中甚至直接要求了小學學生每個星期的閱讀時間量,可見閱讀對小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意義。使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將多篇具有關聯(lián)性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量,還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范圍。通過以教材為主的閱讀內容引申到更多、更寬廣的語文知識上,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范圍,也提升了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和熱情。
(二)加快了學生的閱讀時速
我們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有有益的,也有無益的。如何在信息時代中獲取更多的有益信息成為了人們適應生活、求取生存的重要前提。在閱讀當中如何快速閱讀并提出對自己有益的信息就非常重要了。因此,小學生在學習時代就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速度,以此滿足自己適應社會的基本要求。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為了能讓學生更為全面、深刻的理解文章,往往會選擇放慢閱讀速度的方式進行教學。實際上,這樣的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的閱讀量一直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學生閱讀時間也無法增加。如果使用的是群文閱讀的語文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同時閱讀多篇文章,提高學生的閱讀時速,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通過關聯(lián)性的閱讀方式,也加強了學生對文章的記憶強度,讓學生使用更為靈活的方式來理解文章內涵。
(三)強化了學生的聯(lián)想力與獨立思考能力
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更注重于對學生知識層面的拓展,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一直沒有予以重視。自從新課改之后,小學語文教師才慢慢開始重視起閱讀課堂中學生聯(lián)想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由于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采用的是單篇教學的方式,學生的思維受文章內容的束縛,學生思維能力發(fā)揮不出最大功效,對學生聯(lián)想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自然受到了阻礙。如果使用的是群文閱讀的語文教學方。教師要求的教學內容都是與教材有關聯(lián)性的拓展性文章,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思考每篇文章之間的關聯(lián),讓學生不僅對每篇文章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還可以對整組文章進行閱讀點評。在這個過程中,充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
(四)靈活的閱讀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當中具有三類閱讀方式:單篇閱讀方式、多篇閱讀方式以及整本閱讀方式。這三種閱讀方式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讓學生能選擇出更符合自己學習特色和學習習慣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做主自己的學業(yè),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這樣一來,學生在這種選擇和閱讀當中更加感受到了“小主人翁”的學習意識,為自己的學業(yè)負責,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適用群文閱讀方式的可行途徑
(一)依據(jù)學生學習特色對語文教材文章實行課文重組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教育部門精挑細選出來的,對小學生的教育具有非常大的促進意義,對提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具有非常強的積極作用。因此,在施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式時,首先就應該對教材中的優(yōu)秀文章進行課文重組。但是,重組并不是貿然的,而應該依據(jù)教師所授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特色和學習情況而進行。對這些優(yōu)秀教材文章進行詳細而全面的分析,找出文章之間的連接點,提取出文章之間的共同點,實現(xiàn)文章內容與所教知識的同一性。一般,小學語文教材文章的課文重組課通過單元重組與跨單元重組這兩種方式實現(xiàn)。目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單元是教育部門依據(jù)一定的主題進行統(tǒng)一劃分的,這種劃分方式比較的單一,只考慮了當下學生的共性發(fā)展,而忽略了其個性發(fā)展,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學習。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依據(jù)自己所授學生的特色來分析教材文章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以此來實現(xiàn)課文的重組。
(二)基于教材內容來拓展鏈接文章的閱讀范圍
小學語文的教材雖然是依據(jù)當代小學學生的學習特點及特征制定的。但是受小學語文教材的篇幅的限制,教材內的優(yōu)秀文章數(shù)量較少。為了能提高學生的閱讀層面,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教師可以基于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適當?shù)耐卣挂恍┱n外文章,以此豐富學生的閱讀課程,也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推動小學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需要注意的是,受小學學生個人生長條件的限制,教師在選擇課外鏈接文章時,可以從教材文章的主人公入手,從共同的人物形象、人物特色來引申學生的閱讀文章,以此加深學生對教材文章中主人公的印象和理解?;蛘呤且罁?jù)作者作為連接點,對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進行差異性比較,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一個作者在不同時期的情感變化,以及文章風格的轉換。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教師如果選擇了整本閱讀的群文閱讀方式,應該在對文章某一段進行閱讀時去引導學生去閱讀整本書的內容。
(三)注意整組文章之間的關聯(lián)強度
在對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特別是進行閱讀專題的群文閱讀時。教師一定要提前分析每篇文章與閱讀專題之間的關聯(lián)強度,并保障文章與主題之間具有較強的關聯(lián)性。只有如此,才能更方便的讓學生感受到文章與文章之間的關聯(lián)性,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想象力。另外,教師也可以適當?shù)牟捎枚鄻踊娜何拈喿x方式,比如:讀物推薦閱讀、群文欣賞閱讀等等。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分析、比較和總結自己喜歡的文章,并在課堂之上向全班陳述自己喜愛的緣由。以此達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三、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群文閱讀逐漸成為近兩年我國熱門的語文教學方式。其不僅具有擴寬學生閱讀范圍、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作用,還對推動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進行研究時,也應對群文閱讀教學方式在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運用進行深刻的探討和研究。這樣,才能不斷推動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艷艷.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 戲劇之家,2015,07:214+222.
[2]葉和明.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 新校園(中旬),2015,01:166.
[3]林芳. 試析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 教育觀察(下半月),2015,13:74+77.
[4]蘇鳳萍. 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群文閱讀[D].廣州大學,2016.
何蔚,鄭森林系2015年河南省中小學群文閱讀實踐專項課題《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的主持人和重要成員,立項編號qwyd150215006,本文是該課題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