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學梅
【摘 要】報告從實施過程、成果綜述兩個方面,全面的總結了本課題的開展和實施情況、課題取得的成果與尚待進一步深入解決的問題、以及本課題給我們的啟示與思考。
【關鍵詞】課堂教學;應用信息技術水平;培訓模式
本課題是市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于立項研究。研究工作開展以來,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多次召開課題組成員專項工作會議,指導課題組工作的有效開展,并給予了課題組很多的幫助和支持。在市教科所、縣教科室、校科研師訓處的悉心指導下,經過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努力,達到了預期的研究目的。
一、實施過程
1.準備階段:主要以制作問卷以及調查課堂教學應用信息技術水平的現狀為主,宣傳發(fā)動,組成課題組,建立健全課題研究的規(guī)章制度、組織機構、研究方案等。
2.分析階段:經過準備階段的準備工作后,對調查的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我們進入了課題研究的分析階段,分析問卷結果得出相應的問題,分析問題進行研究得出相應的培訓模式,初步確定為“總分分總”模式,具體為:“總”:通用技能培訓,集中式,為后期培訓提供基礎與前提;“分”:考慮不同學科的特殊性,分學科培訓;“分”:考慮培訓效果與針對性,分組培訓;“總”:側重于后期應用中培訓,為大家提供經驗交流的平臺。
3.探索階段:經過課題組的精心研究,針對問題分析結果提出了培訓模式,課題組成員進行嘗試培訓,初步確定為“總分分總”培訓模式。
①針對教師的學科性質不同、年齡層次不同,信息技術基礎不同以及需求的不同,采用一個“分模式”——分教研組的培訓模式,由教研組中的優(yōu)帶差的模式,即對整個學科教研組培訓,教研組中學習好的來輔導基礎差的,此種模式有點像我校的師徒結對子的模式;②針對教師學習積極性的問題,我們借鑒了企業(yè)培訓中的“游戲培訓”模式,但經過課題組成員的查資料、討論和驗證,得出的結論是:由于教師年齡特殊性和本校教師的原因,不宜在過程中使用“游戲培訓模式”,只適合在剛開始培訓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中;③針對教師信息技術理念的問題,我們課題組采用加強培訓者信息技術理念的學習,只有培訓者有很強很新的信息技術理念,才能在培訓中灌輸教師信息技術的理念。最后將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應用信息技術水平的培訓模式重新定為“總分總”模式;“總”培訓開始采用“游戲培訓”,解決了教師剛參加培訓之間不熟悉與教師的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之后進行集中培訓主要是:硬件培訓和軟件基礎培訓,硬件培訓解決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或者是不熟練的問題,軟件基礎培訓解決教師常用辦公軟件的不熟練問題;“分”培訓采用“年級組集中和學科組集中”的培訓解決時間和地點上的統一,以及解決了層次差異的問題,主要包括:Word提高篇、Excel成績處理篇、Powerpoint技巧篇、Flash入門與提高篇、Authorware的基礎使用篇、幾何畫板篇、Frontpage網頁制作篇、Photoshop圖像處理篇等;“總”培訓采用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供教師進行和培訓者或者是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心得、經驗,探討問題,提供教師可以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網絡平臺。
4.實施階段:
第一,先在網絡教室進行集中培訓,集中講解,統一布置任務、上機練習);第二,根據集中培訓的要求利用學習課件、網上資料進行個人自學;第三,在網絡教室個別輔導(信息技術教師值班進行個別輔導)和小組研討(分備課組討論課件制作、教學設計等);第四,將制作的作品在多媒體教室進行研討、評價、教研活動(教研組研討課件制作、觀摩課、公開課);第五,結合課題研究開展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示范、觀摩、研討;第六,在多媒體報告廳開展學校優(yōu)質課競賽(全校教師參與),省市優(yōu)質課競賽(學科教師參與);第七,開展課件制作比賽提高教師課件制作水平和教學設計水平;第八,建立主題網站用于教師交流自己課堂教學的心得,向其他人學習解決自己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加上一些優(yōu)秀的案例供大家下載交流學習。
5.評價與反饋階段:
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應該以技能和應用為主要考核形式,采取“作品式”、“論文式”和“項目式”等多種考核評價模式?!白髌肥健笨己艘竺總€學員在培訓結束時結合本學科完成一個作品,通過小組討論進行評價,學員必須使用現代教學理論進行教學設計,并使用本次培訓應掌握的技能才能完成?!罢撐氖健笨己藢碚撔暂^強的培訓進行學習總結,提高認識,也可對信息技術的一些應用技巧、體會進行總結。“項目式”考核通過建立項目小組,進行分工和合作,在完成培訓任務獲得技能的同時,也完成了計劃制作的項目,適合于需要較大工作量的項目,如學科網站、教學資源庫的建設。
二、成果綜述
1.校本集中培訓。建立和完善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制度。根據教師和教學的需要,分期分批舉辦不同專題的培訓班和不同等級的培訓班。由專職教師對學科教師進行專門培訓。培訓內容有: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Windows?操作系統、Word文字處理和Excel電子表格軟件、多媒體及網絡的應用,以及PowerPoint等課件制作軟件的應用。
2.個別輔導和自學。我們分學科建有教師電子備課室,教師可在這里用電腦備課、制作課件、開備課組會議。安排有專業(yè)技術人員值班,隨時解答教師遇到的問題,學科教師也可在這里進行集體備課,相互交流。
3.加強教師間、學校間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開展多種活動,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如組織校內課件評比活動、優(yōu)質課和說課競賽活動,將省、市電教方面的研討課、公開課、優(yōu)質課競賽等活動申請到我們學校舉辦,使更多的教師能夠參加聽課、講課活動。
我校每年舉辦一次課件制作評比活動,請市電教館和教研室的專家當評委,評選出優(yōu)秀課件進行獎勵,并將獲校一、二等獎的課件修改后推薦參加省、市的課件評比。我校每年舉辦一次優(yōu)質課競賽活動、一次說課比賽活動,要求必須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先在教研組之間競賽,然后經教研組評出優(yōu)勝者參加學校決賽,參賽教師必須自己制作多媒體課件,并在多媒體教室講課、說課。每年都有省、市各學科的優(yōu)質課競賽、示范課、研討課等活動在我校舉辦,我校積極組織有關教師積極參賽和觀摩。
4.鼓勵教師平時運用“校園網”進行電子備課、制作課件、教學管理和辦公管理等。
5.骨干教師培訓。積極派遣學科骨干教師參加省骨干教師培訓、省市學科教師電教培訓。他們回校后不僅起帶頭作用,還在校組織培訓,把他們掌握的理念、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其他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