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平
摘 要:農村轉崗教師,基本功還不扎實,要確保英語教學效果,應該從教學觀念、因材施教、設計活動等方面,抓好課堂教學,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山區(qū)學校;課堂教學;學生主體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不是被動接受教育的,他們具有主觀能動性,應該是教育的主體?;貧w學生主體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教學模式的趨向。我們農村小學由于教育領域內各方面條件落后,家庭經(jīng)濟能力有限,家長重視程度不夠,學生綜合素質較差等,這些現(xiàn)象致使我們農村學生在起跑線上落后于城市學生。作為一名農村轉崗英語教師,面對這些現(xiàn)狀,我倍感肩上重任。如何才能教好英語,如何才能讓農村的學生成為學習英語的主人,讓他們樂于學、主動地學,是我們英語教師的教改方向。因此,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始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下面是我在課堂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更新教學觀念,把學生看作自己的朋友
英語是一門語言實踐課,需要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動參與,全員參與。教師要更新自己的傳統(tǒng)觀念,放下架子,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把自己和學生共同看成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才能把學生從依賴成性的被動學習中轉化過來。教學中,我做到與學生以誠相待,既是學生的老師,又是學生的朋友。在分角色朗讀、表演,游戲中,我也常常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活動。在活動中,不管學生的回答對與否,我都給予鼓勵。往往這些“你真行”“沒關系,下一次你準行”“你真棒”等鼓勵性語言,能給課堂教學帶來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學生就會意識到自己是真正的主人,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的動力就會無比強大。
二、對待學生一視同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不可否認,學生之間在能力和智力方面確實存在差異。教師的職業(yè)要求是把愛的陽光灑向每一位學生。愛是打開心扉的鑰匙,教師要把真誠的愛融在整個教學之中。事實上,功課不出眾的學生也想有“露一手”的機會。所以,我們應當重視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閃光的機會。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仔細琢磨學生的個性,在教學中做到因人施教和面向全體相結合。如:我教學Unit 4 Its warm today 時,首先出示四張?zhí)鞖饪ㄆ?,提問:Its warm /cool/hot/cold today. Can I wear my shirt/jacket today?因為上節(jié)課學過這類知識,我就讓一些相對后進的學生來回答。自然他們都得到老師的表揚。此時,他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接著我就直入新課。通過提問,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來回答,這樣全體參與,加上老師的鼓勵和表揚,每個學生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就樹立了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三、精心設計主題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
教學是要學生自己“學會”,而不是靠老師“教會”。教師永遠不能代替學生學。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學生自己運用語言,自己在交際中把所學的知識發(fā)揮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靠老師精心設計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活動來解決。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設計必須經(jīng)過老師的深思熟慮,教師設計的活動要使學生感興趣,能吸引學生參與,并能在參與中得到有效的訓練。那么教師應該怎樣設計這樣的活動呢?
1.導入活動的設計,要用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在復習舊知識的同時,帶出新知識的學習。比如,在復習舊知識的同時夾雜一些新單詞,學生就會有欲望去了解新單詞,自愿去學。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如,教學“Whats this/that?”可以用已學的句型“This is/Thats...”來導入。問題從簡單到復雜,既對已學知識進行了復習,也自然地引入了新知識。
2.鞏固活動要盡可能創(chuàng)造交際活動,要設計人人都能參與的交際活動,并在活動中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使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如,教學“How much...?Its/Theyre...yuan”時,通過聽、說小組活動過程后,設計到商店買東西的交際活動。在教室里設計賣衣服、賣水果、賣文具的情境。這樣全班參與操練,教學呈交際化,在活動中肯定會用到“Can I help you?”“Yes,I want a/an...”“How much...”“Its/Theyre...yuan”這樣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能力。
讓學生主動學,樂意學,從而提高他們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動”起來,就能讓學生體會到“English I Can do”的喜悅。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