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芳
【摘 要】在教學工作中主動將學情分析和教學實踐相結合,以學生快樂學習為主體,老師優(yōu)質施教為支撐,注重學情分析,打造“學講”高效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思考和學習的空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關鍵詞】學情分析;初中歷史;“學講”課堂教學模式
當前各中小學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為初中歷史課堂吹入了一股新風。趁著這股態(tài)勢,筆者在教學工作中積極探索,大膽嘗試,主動將學情分析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以學生快樂學習為主體,老師優(yōu)質施教為支撐,打造“學講”有效教學的歷史課堂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思考和學習的空間,并取得了一些收獲與成果。下面筆者用《紅軍不怕遠征難》為例,希與各位同行分享、切磋。
《紅軍不怕遠征難》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內容,學生對長征的影視劇比較熟悉,基于藝術的創(chuàng)作與宣傳,學生的關注和理解往往滯留于故事情節(jié)與情感層面,對于歷史的真相,歷史事件背后隱藏的實質缺乏客觀認識。加上年齡階段特點和知識儲備的限制,要在短時間內有效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掌握、歷史思維的提升、學科目標的達成,的確有很大的難度?;谶@一層面的認識,筆者在課堂教學設計上下了點功夫,通過“自學-激趣-展示-探究-提升”幾個環(huán)節(jié)的層層推進,注重學情分析,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講”方式引領下,設計了“學、講、思、做”四個層面的活動,有效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的達成。
一、課前準備:自主求索——感知歷史
上課前一天發(fā)下預習作業(yè),要求學生認真預習并完成,對這一段歷史要有初步的了解。這一學段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科書,先讓學生通過“知識儲備”的方法“學進去”,深入文本了解歷史人物和事件。
把班級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圍成四個圈,改變了原來整整一班,學生容易吃大鍋飯,懶得自主思考,濫竽充數(shù)。分別選出四個小組長,組長抽取老師設計的四個題目的號碼,每組一個,并宣布競賽規(guī)則:每個題目有五個得分點,本組答不出的題目只能將機會讓給其他組,所以同學們要對全部題目進行思考,抓住機會。只要勝出就有獎品,同學們想要得到它,就該自己努力爭取。這樣創(chuàng)意設計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獎勵是對學生學習成績和態(tài)度的強化,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必要手段,在實施課堂教學前,獎勵可以迅速拉近師生距離,激發(fā)學生上進心和表現(xiàn)欲,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二、課堂教學:集體智慧——感悟歷史
老師下發(fā)四個思考題,學生小組討論,老師在黑板上貼分組號碼,老師巡視指導,指導學生分工合作,并確定回答問題的學生。為了緩和氣氛,可以播放背景音樂。思考題如下:
思考題A:紅軍長征過程中有哪些特別令你難忘的歷史鏡頭(故事)(至少兩個)?(2分)紅軍被迫長征的原因是什么?(1分)造成這個原因的原因又是什么? (1分)你能否以長征開始后的相關史實來說明它? (1分)
思考題B:從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到新中國誕生,期間經(jīng)歷了多少年?以1935年召開的哪一次會議為界, 前后又各是多少年? (2分) 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之時擔任中央局書記的是誰?在他的領導下,中國革命曾經(jīng)遭遇了怎樣的挫折?(1分)遵義會議以后到新中國成立時,中國革命又經(jīng)歷了哪些重要的勝利? (2分)
實踐題C:請兩位同學合作完成“重返長征路”游戲。(一位同學操作電腦,一位同學回答長征途中發(fā)生的重大事件) (5分,允許錯兩個,否則多一個扣1分 )
思考題D: “紅軍不怕遠征難”中的“難”包括什么? 紅軍為什么會戰(zhàn)勝這些“難”? (長征勝利的原因有哪些?)長征所體現(xiàn)出來的偉大精神又是什么? 請結合自身實際談談感想。 (5分,答滿任意5個知識點給滿分,多答加分 )
這樣創(chuàng)意設計,通過四個“合作探究”活動,形成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視角的交流模式。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使學生養(yǎng)成通過交流傾聽,吸取他人意見,學習中互相幫助的習慣與品質,感受到參與歷史課堂和深入探索歷史事件的無窮樂趣。
這個學段是通過“組織語言”的方法“講出來”,展開組內合作、互助,最后小組之間展示、交流、補充、完善。這一“進”一“出”兩個步驟,有效實現(xiàn)了學與講的交融,完成了思維的碰撞與延伸。讓學生通過鮮活的細節(jié),去發(fā)現(xiàn)歷史深處的內容。這一環(huán)節(jié)切實貫徹了“學講”精神,使學生逐步加深對歷史事件的了解,并使枯燥的歷史知識變得親切、鮮活,易于接受。
通過這四個思考題,學生通過小組集體智慧,把重要的知識點提煉出來,將零散的歷史知識系統(tǒng)化,為下一步深入思考歷史事件和做習題打下基礎。這一做法有效引發(fā)了學生思考,檢驗了學習效果。學生的展示交流,補充修正,在學與講有效交融的同時,以初步形成了“學、講、思、做”的初中歷史學習方法,也有效詮釋了“學講”課堂的理念。
這一學段中的“合作探究”,展示的不僅僅是課堂學習形式,更重要的是學習者人人參與、相互合作、深度探究的精神與品質,在問題的引領下,將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與相互幫助融于整個學習過程。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相關內容,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思維逐層推進,實現(xiàn)了思維的拓展;將學科價值有效滲透在具體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實現(xiàn)從歷史中獲取有益的養(yǎng)料。
三、“思做”理念:風采展示——實戰(zhàn)比拼
下面學生要再次進行思考活動,并搶答問題,哪組的同學搶到并答對了,可以為本組加分,否則倒扣分數(shù),所以要拿準了才能出手。本學段再一次進入一個課堂小高潮,學生你搶我奪,完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現(xiàn)欲,課堂氣氛極度活躍,這樣進一步形成了“學、講、思、做”的初中歷史學習方法,也有效詮釋了“思做”課堂的理念。
四、總結提升:個性拓展——史海探尋
老師說: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想要了解世間大道就必須學習歷史,因為歷史可以讓我們吸取教訓,收獲經(jīng)驗,從而了解整個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學完了本課,你有哪些感受和收獲呢?學生暢所欲言,老師總結升華:有人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長征又是人類歷史上一部悲壯的史詩,長征精神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全國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一路上,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了共產(chǎn)黨的思想。長征又是播種機。它使得許多群眾成為革命的種子,種子在全國范圍內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
本學段既進一步彰顯了本課的“課魂”,又實現(xiàn)了歷史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有效達成學科價值目標。讓學生感受到歷史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學習歷史的目的就是在于提示社會、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并以歷史的火炬照亮未來。通過本課的學習,進一步感覺歷史,升華情感。
臨近下課老師再提出兩個作業(yè)題,題目如下:
1.查閱關于博古、李德的資料。兩人在我國革命過程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2.查閱長征中兩組令人肅然起敬的數(shù)字。一組是反映紅軍將領年輕有為、才華橫溢的年齡數(shù)字,一組是反映長征艱苦卓絕歷程的數(shù)字。
通過這兩個題目,學生對長征整個事件的了解更加完整、清晰。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實現(xiàn)了形式與內容、知識與能力、情感與價值的有效達成。綜觀整個歷史課堂,自始至終注重學情分情,在“學、講、思、做”中掌握了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展示交流、補充完善,在學講交融、合作探究中演繹了“樂學優(yōu)教”課堂的精彩;走進歷史、探究本質、總結提升。學生在思考和感悟、在歷史與現(xiàn)實中實現(xiàn)了學科價值。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只要我們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以學生活動為平臺,讓學生活動貫穿整個課堂,充分發(fā)揮了初中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起來,才能極大地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錢斌.《淺談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的途徑》[J].成功(教育),2007.09
[2]劉成業(yè).《談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如何設計初中歷史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實例》[J].科學教育01期
[3]潘學躍.《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落實過程與方法目標》[J].歷史教學問題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