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淑艷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新的教學思路。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要在新課程改革中克服這些問題,謀求新的教學思路、方法。其中語文的開放性教學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開放性;課堂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小學語文改革有了很大的進步,長期以來,我們以應試教育為主,實行“一切為了考試”這樣的教學思路,導致新課程改革中仍有殘留的教學問題。比如在課上給學生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時候,學生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給學生分配好學習任務以后,學生感到無從下手等。面對這樣的教學困境,我們教師應該注意轉變教學理念,強化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逐步學會自主學習。并且教師應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在這個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顯得尤為重要。開放式的小學語文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下面我就談談小學語文教學的開放性。
一、教師自身需要有開放性的思想
在新課改下,教師首先應該轉變自身的教學思路,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脫離出來,擺正自己和學生的關系。把課堂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開發(fā)學生的潛力,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設計一些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問題,讓學生循著問題理解課文。這種開放性的教學模式在一開始運用的時候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這時,教師需要正視這些問題,幫助學生一起克服。比如,學生看到題目的時候會不知所措,不知道應該如何分析問題。這時,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指導思路,讓學生在指導思想下,進行解答。解答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二、充分理解教學目標,教學方式要具有開放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在充分理解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對語文課堂充滿期待。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學習,即把班級內的學生進行適當分組,讓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這種討論可以是在教學過程中討論課文的中心思想、課文的段落大意;也可以是討論課后習題、卷子錯題等。在討論課文中心思想方面,教師可以讓每組學生選出一位小組長,闡述小組的討論結果。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應該兼顧到每組學生,給每組學生發(fā)言的機會。例如“坐井觀天”這節(jié)課,教師可以讓第一組學生回答文章的段落大意;讓第二組學生回答課文的中心思想;讓接下來的小組回答教師設計的問題。在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應該發(fā)揮引導作用,對觀點不同的學生,應該及時進行點撥。學生和學生之間、小組和小組之間對文章的理解會有所不同,面對各種各樣的答案,只要中心意思和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相似,教師應該本著開放性的原則對其進行鼓勵。
教師還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這樣的教學方法。例如“我不能失信”這節(jié)課,上課前我先讓學生回想一下父母有沒有說話不算話的時候。然后讓學生說一說當遇到這種情況時自己心里的感受。接著問學生自己有沒有對別人許諾了,但沒有做到這樣的情況。學生的積極性一下被調動起來,他們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在挑選了幾名學生之后,我就引導學生:這種失信于人的做法對不對?我們該怎么做?這樣以學生的自身經歷為切入點,順利過渡到課文學習中,這樣聯(lián)接起來,學生也會時刻對照自身經歷進行理解,有助于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三、以全面發(fā)展為方向。教學評價要有開放性
在教學的過程中,改變教學思路、轉化教學方法等都是比較容易實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實施起來最困難的一項。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知識、能力、態(tài)度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并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給每個學生制訂一個標準。例如,在期中考試或者期末考試過后,教師不能單以學生的學習成績?yōu)榛鶞试u價一個學生,而是綜合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等方面,給學生一個綜合性評價。我們要理解,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的目的不是給每個學生一個素質能力的測評結果,而是通過這種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并確定下一步應該努力的方向。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從教學目標著手開展開放性的教學,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的真正價值所在,并引導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角度出發(fā),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力量,讓學生意識到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并通過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法評價每一個學生,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并指導學生加以改正。這樣,我們就可以培養(yǎng)出適合新時代的優(yōu)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