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作為一門培養(yǎng)學生正確審美觀念與美術賞析能力的教學學科,對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過于看重教師的教學活動,卻嚴重的忽視了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為此,筆者在文中將對小學美術課堂創(chuàng)意教學的開展進行討論,并提出相對的教學建議,以期可以為我國小學美術藝術創(chuàng)意教學提供一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創(chuàng)意教學;教學實踐
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課堂中,教師由于自身守舊的教學觀念,普遍選用硬性教學模式,對于班級中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條框的規(guī)定,甚至對學生繪畫過程中的線條長短都設定一個標準。這一教學現狀,十分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定式思維,極大的抑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一、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的實際發(fā)展現狀
雖然我國實行了新課程教學改革活動,教學改革這一理念已經扎根于人們的心中。但是,仍然有大部分的小學美術教師采用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小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學習知識,教師只是在教學課堂中一板一眼的進行教學,學生則依照教師的畫法進行大量的模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并沒有被有效的激發(fā)出來。除此之外,美術教師通過采用學習競賽的形式,來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比賽性質的學習活動中名次、分數等內容,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將有可能造成學生的學習錯覺認定學習成績不好就是自我的學習能力低下的問題,極大的打消學生的學習信心。為此我國現階段的小學美術教育活動存在著諸多的教學問題,需要及時予以解決。
二、小學美術課堂開展創(chuàng)意教學具體策略
1.以生為本,因材施教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定于7月中旬在廣州舉辦第四屆中國南方教育高峰年會。本屆峰會根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十二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精神,圍繞“以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引領教育改革發(fā)展”這個主題進行研討。美術教師需要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嚴格遵循基礎教育現代化的內涵,指標,評估要求,充分結合班級中小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和學習差異,針對學生各自的學習規(guī)律,進行采取與之對應的教育方式,科學引導班級中學學生站在全局性的角度進行分析和看待事物,全面解析其問題。要求學生依據自我的學習喜好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
例如,教師在教學嶺南版美術一年級上冊《神奇的大世界》這一課時,通過教師有針對性的故事或兒歌等引入,展開師生扮演角色等活動,以此來全面激發(fā)學生了解、探究的興趣??茖W運用課件中的學生喜歡的小動物或人物的形象,針對性地介紹或說明神奇世界中符合他們年齡特征欣賞、表現的資料和知識等,以引起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需要不斷鼓勵班級中學生的學習行為,使其可以在不斷練習過程中而逐漸形成自我獨特的審美視角。在學生完成美術作品后,教師需要給予其積極的教學評價,并與學生進行積極的學習互動,以此來全面構建互補的外部學習環(huán)境,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全面獲取最佳的教學質量。
2.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引入的教學形式
(1)設置懸疑,科學引導。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嶺南版美術一年級《美麗的蝴蝶》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猜測謎語:“身著花樣彩衣,自由飛翔于上空,時常流連于花叢,惹的人憐愛?!比缓筮M行展示蝴蝶的藝術標本、教學拄圖;結合語言文字的肩帶概述。此節(jié)導入環(huán)節(jié)用時不到5分鐘,但卻因其風趣幽默,淺顯易懂,而富有啟發(fā)性,不僅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美術繪畫信心,同時保證班級中學生的學習質量。
(2)引用小故事進行科學導入。廣州舉辦第四屆中國南方教育高峰年會中,著重強調了需要進行大力落實并構建共享發(fā)展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以此來全面提升教育工作的發(fā)展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則可以通過合理采用富含寓意且劇情風趣幽默的故事進行教學導入,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更加繪聲繪色的進行教學,同時也是更加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的物質保證。 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嶺南版小學美術第三冊《小泥人和泥面具》這一課時,在很久以前,有兩個種族部落,由于文化差異導致兩者之間出現戰(zhàn)爭。 其中一個人被其對手打落下水。雙方身上全部沾滿了泥水,完全變了模樣??墒遣晃窇謶?zhàn)爭的士兵,卻依然堅持著從手中爬起來繼續(xù)戰(zhàn)斗。敵人看到全身是泥的士兵以為是鬼神出沒,瞬間扔下武器,落荒而逃。于是乎這個部落就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自打那天以后,此部落將在每年的這一天全部戴上泥制的面具,來進行緬懷當年的勝利。
3.同課異策化
當前階段,廣州舉辦第四屆中國南方教育高峰年會中,著重強調了需要對現代學徒制重點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探索。如何高效的對其進行探索,最為核心的途徑即為做好小學教育工作的引入環(huán)節(jié),從基本入手,來有效保證其教學的實效性。美術教學活動作為一個動態(tài)不定性的過程,不論多么天衣無縫的教學設計都有可能會因為一些突發(fā)的教學時間而進行變化,并衍生出全新的問題。最后,小學教育院校中的美術教師,大部分是一個人任教多個班級的美術教學工作。為此,語文教師需要充分依據班級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待解決。通過有效的調整優(yōu)化學習班級的教學設置,來全面落實好同課異策化這一教學方針,使教學課堂變得愈發(fā)生動形象。
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嶺南版小學美術第四冊 第1課《畫家眼中的兒童》這一課時,創(chuàng)設嘗試“文房四寶”和“油彩畫布”的情景。 摸一摸:讓學生在觸摸中嘗試文房四寶和油彩畫布,初步感知兩種不同材料、工具的特點;畫一畫:用毛筆和油畫筆畫“點”和“線”,觀察兩者有什么不同; 找一找:你認為教材中哪些作品選用了“文房四寶”,哪些選用了“油彩畫布”?你是從哪里觀察出來的?通過有效的應用“同課異策化”這一方法進行教學,進而充分提升學生自我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學生異口同聲的學習現狀。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教育階段中學生的藝術氣息是可以后天培養(yǎng)的,作為一名合格的美術教師,需要為學生全面營建一個形式多樣,富有趣味性的學習空間,使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情境中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除此之外,小學教育階段中的美術與音樂、自然科學等諸多學科具有密切的關聯,教師需要深入進行剖析,并勇于教學嘗試,進而全面構建小學美術創(chuàng)意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白楊. 淺析小學美術課堂創(chuàng)意教學策略[J]. 中華少年,2016,09:183.
[2]高偉杰. 小學美術課堂創(chuàng)意教學策略初探[J]. 考試周刊,2016,10:172.
作者簡介:劉寧(1984-),女,內蒙古自治區(qū)興安盟烏蘭浩特市人,民族:漢,職稱:小學一級教師,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