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英菊
【摘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時代的需求,在教學時必須要重視。語文教學應當關注的是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及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師,我們要清楚語文思維能力的內容及特點,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采用適合的方法傳遞給學生,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
【關鍵詞】語文 教學 培養(yǎng) 思維能力 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199-02
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在語文教學時,除了落實基礎目標之外,還得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從而真正形成知識的內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培養(yǎng)的是歸納、概括、綜合、判斷這些最基本的思維能力。我們應該重溫心理學的知識,在備課時增強訓練學生思維的意識;老師要保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多鼓勵、多引導;別迷信書本,先從質疑書本開始,別迷信書本;要結合文本向作者學習怎樣思維,訓練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維的搖籃。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加強揉合。
一、明確不同階段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側重點
1.在低年級時,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等,指導他們運用簡單易學的方法,使他們有興趣去說話、識字、讀書,參與到語文學習當中。
比如:小學低級教材中,選擇了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或者小詩歌及篇幅短小的文章。一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二來可以適度開發(fā)學生的記憶力,幫助學生尋找記憶規(guī)律。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從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增加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低學段可以用熟讀成誦,邊讀邊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形象記憶來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憑借生活經(jīng)歷來想象,邊看圖邊想象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用真實的事物讓學生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整體到局部來培養(yǎng)觀察力。
2.小學生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發(fā)展,這個時候,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雖然仍然需要培養(yǎng),但這些內容要采取鼓勵學生自己尋找適合的方法等方面下功夫了。這個時候,歸納、概括等能力則要擺在比較重要的位置上去培養(yǎng)了。高學段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也就是說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例如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可以用想象來補充課文的空白之處,如《唯一的聽眾》里當妹妹說出那個老夫人就是音樂學院里最有聲望的老教授時,想象我心里的想法;可以讓學生從關鍵詞中想象畫面,如讀到《普羅米修斯》里“懲罰”一詞,課文中兩幅畫面——“鎖”之悲,“啄”之痛就會不由自主的在學生腦海里閃現(xiàn);可以以句段為中心進行畫與想的結合等等,讓學生在想象中放飛思維。
尋找結構相同的句式,培養(yǎng)學生歸納能力。如:《桂林山水》這一課。首先文章的結構非常清楚,“總——分——總”式。在引導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時,我們可以結合文章的題目,及課文中“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薄拔遗实沁^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這樣的句式,來幫助學生歸納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指導學生提煉最直接、最有價值的文本信息。這可以鍛煉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二、閱讀教學中思維方法的滲透和點撥
針對小學生的特點,單純的思維訓練還需要謹慎,但是滲透和點撥則是必需的。以《窮人》為例一起研究:針對這篇課文,我們培養(yǎng)學生哪些思維方法?怎樣培養(yǎng)?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讀中想象與聯(lián)想。這篇課文介紹的是沙俄時代窮人的生活,離學生很遙遠。我們應該讓學生去“了解”那個時代那些窮人們的生活。對于課文中寫到的桑娜一家的生活,要邊讀邊“想象”?!胂笊D燃业臉幼?,想象漁夫打漁的情境,想象西蒙家的境況;對于桑娜和丈夫,還要評價他們的形象,評價他們的人品,評價時要有理有據(jù),要進行論證。
2.感受理解詞語。如理解《窮人》一文中“心驚肉跳”一詞。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接著播放一段海浪拍擊海岸發(fā)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怒吼聲,然后讓學生討論聽后的感受?!靶捏@肉跳”由一個空洞的、抽象的、靜止的詞語變成了學生一個個鮮活形象的感受,于是《窮人》女主角桑娜在暴風雨中對丈夫的擔心及不安,就很自然地激起學生的憐憫之情。不是靜止的理解某一詞語。
3.換詞比較。如把“熬”換成“度”,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體會用詞的準確、傳神。西蒙早死可憐,留下一對孤兒更見可憐,由此足見其“慘”,漁夫一家生活原本艱難,增加一對孤兒,日子非“熬”不可了。這樣的品味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詞語的感知能力,而且體會到遣詞造句的妙處,又可以達到訓練語言、培養(yǎng)語感的目的,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這個慢慢的得到強化。這樣的品讀起著一石三鳥的作用。
4.“背誦”也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好方法。背誦能起到通過朗讀對體會語言文字情感和內涵的作用,還能貯存語言。錘煉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力,形成積累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如《窮人》里對第一自然段的環(huán)境描寫的背誦。背誦的時候也要講究思維方式,要在熟讀的基礎上,能夠想象出桑娜家的樣子,然后背誦。
5.聯(lián)想對比。引導學生將課文中窮人的生活和自己的生活進行“對比”,體會今天生活的幸福;讓學生將自己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融進文本里續(xù)寫后來發(fā)生的事情。
三、注重語言學習,曲線形思
在教學中,要曲線形思——引導孩子們學習語言,觸摸語言,品讀語言,感受語言的味道。孩子夢幻般彩色的想象、漢語精彩美麗的語言模塊、吟哦般誦讀的語文味,這些都是學生閱讀思維形成的基礎。久而久之,學生閱讀思維就形成了,思維能力也就慢慢提高了。熟讀課文后結合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并背誦課文來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學會專注有序地觀察周圍的事物來培養(yǎng)觀察能力,能夠準確無誤地表達出自己的心聲,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聲情并茂地讀書,用“我筆寫我心”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等等,這些都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途徑。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要講究實效。既要注重基本的思想方法,又要重視具體的思維方法,還要養(yǎng)成習慣。培養(yǎng)學生要具有辯證思維意識,發(fā)展的而不是靜止的、聯(lián)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方法的滲透與導撥應該注重效果,有的需要形象,有的適合抽象,有的需要先方法再例證,有的要先感悟再點撥。總之,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方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