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輝
【關鍵詞】 語文教學;網絡;資源;背景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2—0075—01
互聯網作為一個重要的信息載體以及信息收集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同時由于信息量的龐大,對于學生收集相關的學習信息也有一定的難度,同時老師也可以在互聯網上收集到很多的教學資料。作為語文教學的實施者,面對教學方法的不斷變化,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充分地利用互聯網資源,積極開展教學形式的變革,讓學習在更加寬松、積極、高效、有趣的環(huán)境中,迅速掌握知識要求。
一、 掌握學生平時興趣的關注點,避免互聯網“陷阱”
由于學生所處的年齡段的問題,使得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比如有的學生可以崇拜某一明星,比如TFboys等,有的學生喜歡打游戲:比如穿越火線等,學生在他們感興趣的方面會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且興趣不會縮減。由此老師在此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地挖掘學生感興趣的事情與教學任務之間的關系,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感,比如就可以將歌詞轉換成為一堂賞析的課程,不僅可以讓老師來選擇,還可以指定一個選題,讓學生來收集歌詞。這樣就可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方面也可以學習到與語文學習相關的知識點。同時由于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提高,信息分享成為了必然,對于很多教學內容解答,互聯網上會存在多種多樣的答案,而其中也會存在錯誤引導性的答案,而學生進行答案搜索時,就可能掉入這樣的“陷阱”,造成不必要的學習障礙,為此,老師對于課后問題的設定,首先需要確定互聯網上是否存在系統(tǒng)的答案,避免學生可以直接套用互聯網答案的可能,同時對于問題答案的設置,可以建立起一個學習群,進行定期,定量的發(fā)布,重要的是對學習方法的引導。同時對于互聯網上對于知識點的錯誤理解要拿到課堂上來進行積極的分析對比,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掌握正確的學習模式,提高學習成績。
二、 讓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積極開展研討性教學
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過程更多的是填鴨式的教育,學生對于學習過程沒有參與感,更多的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點的講解,一般都是一知半解的。由此在初中的教學模式的轉變上,老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討論,積極開展探究性學習。對于學習過程中那些人物性格豐富,關系密切復雜的課文,可以直接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劇的排練,老師則充當導演的角色,當然互聯網上一定會存在相應的影視資源,老師可以先學習,然后再進行具體的指導。在指導的過程中,老師需要積極地幫助學生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心理,積極詮釋整個人物的形象,由于學生的積極參與與理解,讓學生對于整個文章的脈絡與人物都可以進行充分的認識與理解,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同時針對知識點比較復雜多樣的文章,老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組,進行小組的學習討論,讓學生來理解課文,講解知識點,完成課堂教學,期間老師所充當的角色應當是聽眾,對于學生講解中出現的錯誤點,進行登記,在隨后的評價中指出,當然不要強調錯誤,而是要強調另外的正確的解釋,強化學生對于正確知識點的掌握,老師也可以在期間了解學生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進行集中的強化。
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豐富課堂背景
互聯網中的資源豐富,具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教學資源,同時針對語文學習的現實特點,很多文章具有很強的地域性或者是環(huán)境特點,而這些特點需要結合圖片、視頻等資源才可以更好展示,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理解,老師需要對于教學內容中出現的可以在互聯網上收集的資料的知識點進行統(tǒng)計,并通過制作PPT等形式,將一些背景資料或者是拓展資料進行展示,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對于一些互聯網上的優(yōu)秀教學課件進行學習或者引用,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同時積極引進微課的教學形式,將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的寬度與深度進行全方位的提升。對于一些比較基礎且分散的知識點,老師可以充分地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查找資料,完成對于知識點或者知識框架的總結,針對其中出現的錯誤或者問題,老師再做具體的分析指導,在學習中,讓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老師充當輔導員或者是引導者的角色,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自由學習的模式。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