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保平
【關鍵詞】 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興趣;自主意識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2—0057—01
自主學習是學習者能夠管理自己的學習行為,并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確立合理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安排時間,選擇學習方法,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性發(fā)揮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實效。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在長期的英語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如果能在教學中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則可使學生受益終生。如果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英語學習就會邁上新臺階。以下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一些看法,與大家分享交流。
一、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
提及英語學習,大多數(shù)學生都感到學好英語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其實,考究目前的英語教學現(xiàn)狀,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先教學生認識單詞,分析英語句型,理解英語課文,背誦默寫句型課文等等。這種教學方法早已不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不適合學生的認知需求。學生可能會花大量的時間學習英語,但成績顯然和付出不成正比,這大大 “傷害”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致使學生厭煩英語,甚至放棄英語。因此,在英語學習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迫在眉睫。
二、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第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潛在的自主意識。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在學生自主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要學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就會有強烈的學習欲望,以致學生忘我地,樂此不疲地學習英語。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呢?筆者認為,應該多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生活為實例,精講多練,才能提高聽、說、讀、寫能力。例如,在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 這一單元的學習中,可以展開情景再現(xiàn),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把幾個單元的內(nèi)容連在一起,舉辦英語話劇、英文詩歌朗誦會等等。這樣,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語音課堂就成了“Foreign boys and girls”,學生有所收獲,便有了樂學的動力,自然會主動學習英語。
第二,培養(yǎng)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學生受用終生,而且是在英語學習中逐漸形成的,包括大聲朗讀、用心聽講、勤于思考、敢于動口、會做筆記;除此之外還要廣泛閱讀,可以讀簡單的英語故事、話本,寫英語日記等等。這種實踐模式不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活動中得到了提高。
第三,有效的引導。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設疑、引導、啟發(fā)、評價、鼓勵學生學習。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是一個動態(tài)的、長期的復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設立學習目標,并介紹不同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找到一些適合自己的方法,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時效。
第四,合理的評價。評價體系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首先,是每個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評價。自我評價的過程實質是學生依據(jù)原有知識和現(xiàn)有知識的對比進行的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評價的不僅是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更是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程度。其次,是學生之間的互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評過程,實質與學生的自評大同小異,但效果有所不同,學生之間的互評可使同學之間取長補短,相互進步。最后教師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也很重要,在結束一節(jié)或一章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診斷性的評價。教師的評價要以鼓勵、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一般來說,教師對學生進行診斷性評價借助的手段主要有:以前的相關成績記錄、智力測驗、情感調查、觀察訪談等。診斷性評價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教師能夠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便于在下一步的教育教學中及時準確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改進,并抓住有利的時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做出評價,從而收到較為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教學經(jīng)驗,努力實現(xiàn)角色的轉變,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有效引導學生,給予學生準確合理的評價,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本文為平?jīng)鍪薪逃茖W“十三五”2016年度微課題《偏遠農(nóng)村九年級學困生“中考觀”微探》成果,課題編號:[PLWKT20166012]。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