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彩霞
【關鍵詞】 課堂教學;探究性學習;概述;原則;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4—0091—01
隨著社會進入新時期,不管是教育還是其他方面都在不斷地改革。而教育的改革首先就是學習方法和學習模式的改變和創(chuàng)新,只有選擇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特別是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如果沒有好的教學方法,對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發(fā)展都有一定的阻礙。為了提高小學生的注意力和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整個教學效率,就必須開展探究性學習,這種學習方式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而促進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
一、探究性學習法概述
探究性學習法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對問題進行自我分析,得出一定的結論,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相應的知識;二是指學生在這個自我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得到能力的鍛煉。
探究性學習法有幾個比較突出的特點:1.整個學習過程是以學生為主體,不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夠通過探究性學習調動自己的學習主動性,掌握知識的同時又能鍛煉學生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2.學習形式的多樣化,不像之前的學習模式,學生上課只能坐在教室里面,探究性學習法的教學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把實際生活聯(lián)系到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3.探究性學習能夠為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提供好的基礎,因為探究性教學最主要的核心是探究,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成為教學的主導,老師只是對他們的學習起到一個輔助作用。所以,這種學習法能夠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究,幫助他們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大大地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二、開展探究性學習法要遵循的原則
1. 主體性原則。在教學中最大的誤區(qū)就是老師把自己作為主體,而不注重學生的思想,這一點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尤為突出。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學生的學習性主動,只在乎自己怎么才能把課上好,怎樣才能把教學內容講完,對于那些完全聽不懂的學生來說這做的就是無用功。在教學中,一個成功的教師是把學生作為主體,不管何時都是圍繞著學生的思想,真正地讓學生動起來,多問,多學,這才是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
2. 綜合性原則。學生在學校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學生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學業(yè)上有所成功。那么,在教學中,我們僅僅注重探究性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得與教材及相關資料相互結合起來。人類在知識的探究上進行了上千年,也沒有研究出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很多東西都得在實踐中總結,把已經(jīng)用到的和自己獨創(chuàng)出來的相綜合,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去實施,這樣就保證了教學質量。
3. 主導型原則。教育在不斷改革,教師也需要不斷的進步,如果滿足現(xiàn)狀,沒有自己的想法,那肯定會被淘汰。但是優(yōu)秀的教師依然是教學中的主導者,不管時代怎么變,教學中總缺不了教師。為此,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從一個站在講臺上講課的演講者轉變成擁有多個角色的領導者,他可以是組織者、引領者、控制者等等。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是緊密相連、不能分開的,學生要想體現(xiàn)出自己的主體性,那么教師就必須發(fā)揮自己的主導性。因為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探究都是在教師的引領下實現(xiàn)的,問題的提出和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教師的帶領。
三、探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 教師巧妙地拓展教學內容。課堂中,拓展教學內容也同樣重要,在學生理解課本知識的前提下,教師還需要拓展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的知識量,讓他們真正地理解教師所教的教學內容。
2. 讓學生自行地選擇內容進行探究。如果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相關的內容進行探究,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最有效的。因為學生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內容會更有動力地去學習和探究,達到了學習中主動探究和學習的目的。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不僅能夠活躍氣氛,更能讓學生對課本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3. 引導學生合作式學習。課堂上,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大家共同研究,提出問題共同討論,得到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既活躍了氣氛,又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
4. 適時地鼓勵學生,激勵其學習激情。我們對學生所犯的錯誤不能一味地批評,作為教師,要學會適時地鼓勵學生,在其陷入學習困境的時候,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保持激情,也不會對自己解不出問題的狀況感到害怕。另外,我們要把每一個學生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作一個記錄,納入到每個人的評分中去,讓大家意識到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性。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