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燕
(江蘇省黃橋中學,江蘇 泰州 225411)
新課改下轉變高中化學教學策略分析
黃 燕
(江蘇省黃橋中學,江蘇 泰州 225411)
結合教學實際,對新課改下如何轉變高中化學教學策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首先從高中化學存在的特點與難點進行分析,然后針對現(xiàn)狀給出了相關的教學策略希望通過分析能夠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水平.
高中化學;教學策略;分析
隨著教育部頒布新課標,各高中學校已開始著手科目改革,化學作為重要學科亦是如此.化學科目改革給化學教師帶來一次破舊立新的契機,但是改革道路卻充滿艱難險阻.新教材特點明顯,知識點難度大大降低,更加注重知識的廣度,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更加緊密,內容選材更加豐富,整體朝綜合化、開放化方向發(fā)展.教材的變化必將推動教師各方面改變,例如教學核心、教學手段等.在新課標推行的大背景下,優(yōu)秀的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調整適應新課標的教學思想,學習課改核心理念,將課標精神充分貫徹到教學活動中.
1.化學學科知識點繁雜,內容抽象
化學學科以實驗為根本,從具體實驗中總結知識理論,這就是化學知識理論抽象的原因所在.抽象的知識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使用不恰當?shù)慕虒W方式,無法將知識有效傳遞給學生,使學生不能夠透徹的掌握知識,日積月累,不僅影響教學效果,還會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大的老師,抽象空洞的理論、乏味的講解無疑使學生喪失學習激情、降低學習積極性,并直接體現(xiàn)在化學成績上面.
2.以考試成績?yōu)楹诵牡慕虒W目標
在以成績?yōu)楹诵脑u比制度下,教師教學大都以考試為目標.教學方式雖有不同,但殊途同歸,都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考試并獲得較高分數(shù).化學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僅僅只是為了掌握知識而通過考試,對于化學學科建設,并無多大益處.應試教育的體制下,衡量學生價值的主要標準是成績,教師的價值體也體現(xiàn)在所教學生的成績水平上.教師傳授知識方法大都比較固定,首先大致講述知識要點,然后便是題海戰(zhàn)術,對錯誤習題進行講解,形成一個做題、講題的循環(huán).課改工作不斷展開,但是落實情況就有待考訂,甚至名不副實.科學數(shù)據(jù)表明,半數(shù)以上的學生認為化學理論高于化學實踐.這個事實不免令人擔憂,并且表明高中化學課改已迫在眉睫.課改首先應從思想認知入手,改變傳統(tǒng)舊有觀念,給學生樹立“實踐高于理論”的意識.
3.重視教師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教師擁有較高的專業(yè)水平能力,對于學生學習有著巨大推動力.科學統(tǒng)計表明,學生在寫反應方程式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異,但并不意味著他們擁有專業(yè)的化學水準,多數(shù)學生并不理解化學原理,僅僅是一知半解,甚至最基礎的知識也會出錯,例如反應物與生成物的標準讀法.能力與分數(shù)高度不符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教學能力的不足.為解決此種弊端,學校應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科學的進行評教互動,從評教中精準反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假設,教師的評教結果極差,學校則應通知教師調整教學活動,甚至更換教師.
1.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利用實驗培養(yǎng)學生興趣
因材施教是自古以來便有的教學思想,具體分析每一位學生特點.教學活動盡可能顧及多數(shù)學生,提高每位學生的參與度.教師應認真分析班級學生,了解學生認知能力.在此基礎上,把握好教學任務的量,避免教學任務過大或過小.化學理論抽象而乏味,化學實驗能夠豐富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知識的樂趣.
筆者以“濃硫酸的脫水性”舉例,讓讀者直觀感受改革前后教學模式的不同.舊有的教學活動以口述講解為主,教師會直接講述出“濃硫酸可以將有機物中的氫氧元素以水的比例抽取出來”.學生在沒有專業(yè)的基礎上,理解知識較難.無具體實驗的支撐,學生理解記憶的可能性極小,而生硬的記憶容易出錯,譬如“脫水性”與“吸水性”的混淆.相反,教師以實驗為基礎,備課時準備相關實驗器具,譬如水、糖、燒杯等等,課上為學生操作具體實驗——黑面包實驗,能夠給學生直觀感受,詳細理解“脫水性”與“吸水性”的差異,達到最大程度的教學效果.綜上所述,化學實驗應受到教師的足夠重視,充分發(fā)揮實驗的作用.
2.變革觀念,引入實際案例
觀念束縛是影響課改的重要因素.傳統(tǒng)觀念培養(yǎng)學生重視應試教育,而不是操作實踐能力.由于部分學校受物質條件限制,學校實驗設備緊缺,學生不能進行實際實驗,但是教師可以改變思路,使用大量的案例解釋.讓學生開闊思維,教學活動由理論知識的傳遞向生活探索研究的轉變.如:鐵銹與酸的化學反應,教師可以讓學生主動找出生活中類似實際情況.例如菜刀生銹,讓學生探索研究,最終得出“鐵銹與酸”的有關知識,讓知識學習變成探索的過程,并且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3.教師主動變革教學模式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遞者,應主動變革教學模式,唯有如此,才能改變原有教學課堂存在的弊端.生動有趣的教學模式不可能是一人之成果,需要眾多教師成功經驗的總結.教師除正常教學工作以外,還需要思考每次教學的成功與不足,積極提升教學質量,而不是以應付的心態(tài)面對教學工作.課改工程是我國重要的教育任務,愿每位教師做出自己的貢獻,探索實踐優(yōu)秀的教學模式,推動課改工作.
在化學學科課改的過程中,教師團隊應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入大量的實際案例,發(fā)揮學生學習積極性,讓理論學習成為探索研究的過程.教師同樣需要因材施教,具體實施教學計劃,不斷提升教學整體質量.
[1]孫桂啟,孫揚眉.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研究[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2(13) :45-46.
[2]劉紅梅.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高效課堂構建方法探討[J]. 新課程研究(下旬刊). 2011(11) :52.
[3]王小玲.新課程標準下初高中化學銜接的教學策略[J]. 新課程(教師). 2010(03):144.
[責任編輯:季春陽]
G632
A
1008-0333(2017)24-0076-02
2017-06-01
黃燕(1984-)女,江蘇泰州人,中學二級教師,主要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