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比亞·熱合曼
摘要: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shù)學知識,掌握數(shù)學技能,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保證。小學低年級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是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讓學生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是艱巨而長遠的重任。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低年級;學習習慣
工作十一年,每次與家長交流時,家長們說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學習問題。這些孩子在學習中缺乏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許多的孩子有依賴心理,不會獨立學習。為此,家長們一籌莫展。我認為,致使這些現(xiàn)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培養(yǎng)低段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數(shù)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根據(jù)一、二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動等特點,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使用的方法要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在課堂上的語言要力求兒童化和趣味性。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借助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感官上刺激他們的興趣。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認識物體》中,有些學生總是不能區(qū)分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名稱(例如長方體和長方形,正方體和正方形),在教學中我們可以使用模型,讓學生先眼觀,再手摸,最后進行匯報交流,比對二者之間的異同;也可讓學生借助立體圖形的其中一個面描一描,看看能得到什么圖形,學生們一邊動手一邊動口,在玩中學,不知不覺就已經(jīng)了解了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在這期間教師要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多鼓勵,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課堂聽課習慣的培養(yǎng)
學生除了對數(shù)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外,還要讓他們了解課堂學習的重要性,要求他們在課堂上會聽課、會思考,不懂就問,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學習討論,各抒己見,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一、二年級學生來說,培養(yǎng)獨立思考、善于表達自己想法的好習慣,對他們今后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充足獨立思考的時間,可以在相互討論中,在匯報交流中,讓每位同學都說一說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要求語言表達完整,讓別人都能聽明白。一人發(fā)表看法時,其余學生要學會傾聽、思考,可以相互交流、補充、評價,允許保留不同意見。作為教師應該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評價,多鼓勵,讓學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三、課后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要培養(yǎng)學生做作業(yè)的習慣。課堂中學習的新知識,需要在課后做小部分練習進行鞏固掌握。此時,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認真完成的習慣。首先要培養(yǎng)孩子認真寫字的習慣,這要求教師在課堂授課時板書要規(guī)范,格式要清晰,教師工整的板書也能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審題的習慣,在完成每道題之前,先要大聲的讀出題目要求,弄清題意后仔細思考解題方法,再書寫。最后,學生可在家長的幫助言堂”的“灌輸式”教學,而應該把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多動腦筋,積極思維和討論,允許學生犯錯誤而后改正,然后由教師總結歸納,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對某個學生出現(xiàn)的個別錯誤,可讓成績較好的同學分析其錯誤原因并改正。
四、措施性原則
每次考試的成績總是能顯示這段時間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基本情況。對于做得好的方面要鼓勵學生堅持下去;不足方面要分析原因后幫助學生想方法、找措施,進行查漏補缺。如果是語法方面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語法的精講精練;是閱讀方面的問題,今后要加強閱讀訓練;若是聽力考得差,今后要多進行英語聽力訓練等等。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只要我們在試卷講評過程中使用較好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并把這些原則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教學相長”,就一定能發(fā)揮考試的作用,使學生在聽取教師的試卷講評中受益,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