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愛人是個小老板,一家人靠著他的精明能干,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意上的成功讓他在子女教育上也頗為自負,總是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教育都是正確的。有時,我說他他也不聽。請問,教育孩子,那些大家想當然地認為是對的事情,就真的對嗎?
潘湖
答:事實上,教育孩子,很多想當然的做法不僅是錯誤的,而且錯得離譜。以下這些想當然的教育觀念,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1.認為孩子理所當然地應該聽家長的話。
“孩子不聽我的!”許多家長常常這樣抱怨,那我想告訴你,如果想讓孩子聽你的話,你必須做到兩點:一是你說的話是對的,并且對他有好處;二是你們相互約好了,必須按規(guī)則做。
2.認為我為孩子做出了犧牲,孩子一定會感恩,一定會學好。
這是一種沒有因果聯(lián)系的邏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才能學會自立。如果孩子的事情都由家長包辦了,這就等于剝奪了孩子的生存權利和探索世界的權利,不但培養(yǎng)了孩子的依賴性和被支配性,還培養(yǎng)了孩子的私心,結果父母為孩子做得越多,孩子的私心就越重。
3.認為做人的道理,等孩子懂事后再教也不遲。
現(xiàn)在,很多家長告訴孩子“你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吧,其他的事情別管”,結果孩子從小就被教育得不負責任,成為生活的旁觀者。如果孩子從小不被引導去關心、理解別人,長大后就會我行我素。一旦這些道理在他們心中形成牢不可破的價值觀和信念,失敗就會不可避免。
4.認為批評是讓孩子改掉缺點的唯一方法。
孩子做了錯事,就應該受到批評,否則他就會養(yǎng)成壞習慣。這對傳統(tǒng)觀念中的大多數(shù)家長來說,更是理所當然的想法。其實,這也是不對的。并非批評就一定能使孩子改掉缺點,相反,破壞性的批評只會把孩子的潛能埋沒,自我價值打消,毀掉孩子的自尊心。
5.認為表揚必然會使孩子驕傲自滿。
這也是中國家長的一個傳統(tǒng)誤區(qū)。任何一個有精神需求的人都需要供氧者,而作為孩子,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認同、表揚和鼓勵,而一旦缺了這些,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就難以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