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前活動是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以任務型教學為指導,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方法的驅(qū)動下,它能夠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在本文中,作者主要針對高三學生在一輪復習時提出了以課前的書面講解以及單詞接龍為主要活動的課前活動形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擴充、鞏固學生的英語詞匯量以及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寫作水平。
關鍵詞:課前活動;任務型教學;書面表達;單詞接龍
G633.41
英語作為一門交際性的語言,注重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機結(jié)合,著重考查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仍將成為高考英語試題的命題趨勢。因此,作為高中的最后一年,高三英語學習需要合理安排時間,落實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成效。作者針對自己所帶班級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摸索與改進,提出了適合班級學情的以課前的書面表達講解以及單詞接龍為主要活動的課前活動形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擴充、鞏固學生的英語詞匯量以及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寫作水平。
一、英語課堂課前活動的意義
《英語課程標準》結(jié)合我國英語課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zhì)教育;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基本理念。這三項基本理念正好迎合了我們所倡導的任務型英語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動力、手段和目標,把語言教學真實化和課堂社會化,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不僅在運用中學,而且是為了運用而學,直接讓學生運用英語去完成各種情景中真實的專業(yè)學習、工作等任務,從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專業(yè)英語的能力。
二、英語課堂課前活動的可實施性
首先,陜西省高考英語的改革,勢必要求學生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閱讀上,從而對學生的詞匯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針對班級情況實施的策略,正是為了學生在枯燥、機械記憶單詞以及語法的情況下,提高其詞匯積累和閱讀、寫作能力,促進其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以及個人的全面發(fā)展。
其次,本文所提到的課前活動都是指由教師精心設計、適合班級學情以及學校高三一輪復習的課程安排計劃的活動。這樣的課前活動在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創(chuàng)新及與人合作方面都能夠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再次,針對不同學生的個體,設置不同的評價標準,尤其是要注重學生參與的過程,多多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及時鼓勵,及時表揚,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逐步增加,使學習信心逐日增長,上講臺的膽量也逐漸增大。如此活動正好符合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方法的執(zhí)行宗旨。。
三、英語課前活動的實際操作過程
(一)書面表達講解:
書面表達最能體現(xiàn)一個學生的英語基本功,但大多數(shù)學生在平時訓練和英語考試時還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其實這也反映了他們在英語上其他題型上的問題:
對于高三學生來說,英語學習往往意味著大量做題目。但是真正的語言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語言輸入和輸出的過程,所以閱讀量越大,閱讀者的語感就會越強,更利于他們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書面表達的講解其實也是一個輸入及輸出的過程。高三學生往往會花大量時間去復習語法,做語法題目,語法固然重要,但不是一切。高考主要考察考生對語法概念的理解,并在特定的語境中運用語法知識。因此高三學生要善于在閱讀中捕捉語法點,培養(yǎng)語法意識。書面表達很多情況也是給出漢語提示,要求學生準確翻譯并能巧妙地組成一篇文章。但是很多學生把英語寫作單純地看作“漢譯英”,只要先用漢語寫出作文,再翻譯成英語就可以了。其實,英語寫作絕不是簡單的翻譯。
英語詞匯記憶是一個枯燥、重復、機械記憶的過程, 而且書面表達的提高又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針對此種情況,作者整理了往年高考的英語書面表達題目以及一些熱門話題作文,為學生打印成冊,要求每天一位學生,在課前5到10分鐘的時間里,以教師的身份,站在講臺前面,正確且迅速地講解一篇文章,既要按作文的格式總結(jié)文章的文體、重點詞匯、重點句型、寫作技巧,同時要把它當作語法填空和短文改錯來講解,說出里面的易考點以及易錯點;作者會根據(jù)文章的難易程度要求學生背誦,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則要背誦一些重點句型。教師不會安排某個學生來完成這項任務,而是要求前一天的同學自己去安排下一個講解的同學,為了順利完成任務,被安排的同學會提前查出文章里面不熟悉的單詞、短語、語法,他們會與班里的同學交流、解決碰到的困難,如果實在難以定論,也會反饋到教師那里,在上課之前講解的同學必需胸有成竹,應對所有同學包括老師的提問。大部分學生會選擇在課前將自己所要講解的知識點工整、有條理的寫在教室的后黑板上,有時候?qū)W生對知識點的歸納總結(jié)的完成程度會令老師佩服。
(二)單詞接龍
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也是高考復習的重中之重。常有同學抱怨記不住單詞,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只是機械地記憶單詞,而沒有把單詞應用在具體的語境里面。高三學生面對著繁重的學業(yè)壓力和心理壓力,有時候?qū)W習會事半功倍,所以在課前活動里面以單詞接龍的形式來開始英語課程,既可以鞏固學生的單詞記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鼓勵學生的自信心,也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成績感,從而更好地完成之后的學習。教師或者某一個學生隨機地說出一個英語單詞,其他學生根據(jù)前一個單詞的尾字母說出另一個不能重復的新單詞,以此類推。下面作者列舉了之前在課程上完成的一個活動:
earth hear raise eight tighten no orange easy young gold doll lend difficult terribly laugh hour rather result top plan newsreader refuse enjoyment table exam medical look kill least traffic camp pass ship path hard different touch hurt topic chance ending glass solo off fans senior rabbit text test truth hurry young global litter realize energetic celebrate except tonight treat tent take ever race eat time enough how who outdoor relation notebook kiss space even nurse enemy yesterday yogurt terrible experience exam mention net thought toilet try yellow white easy yes shock kitchen noble explore expand donation nephew window wide...
本文通過對課前活動的意義、可實施性以及其實際操作方法等的闡述,來說明針對高三學生在一輪復習課前活動中的書面表達講解以及單詞接龍形式,以學生為中心,圍繞一定的任務和目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課前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喜愛英語,樂學英語,并為課堂的45分鐘學習奠定良好的情緒,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Davies, P. & E. Pearse.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3]George Yule. The Study of 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4]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2.
作者簡介:付婧蕓,女,1987.7,陜西省渭南市白水縣,渭南中學,英語教育,研究生,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