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榮
[內容摘要]在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輸入的有效性關系到整個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的運用能力。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分析了現(xiàn)行農村小學英語課堂中語言輸入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同時以語言輸入與輸出理論為依據(jù),說明有效輸入的重要性,并闡述了提高課堂教學中有效改進的策略。
[關鍵詞] 語言輸入 策略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能力與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為基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各種手段和方法,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以此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學生要獲得知識,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造出大量的語言學習及練習機會,從而刺激學生對語言學習的感知和體驗,促使其主動地運用語言,在語言實踐中逐步掌握所學語言。
一、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語言輸入存在的問題
在農村多年教學實踐中,教師們普遍反映學生存在著缺乏語感,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碰到生詞有畏懼感,語言輸出不豐富等問題,但又找不到有效的對策。其實,學生缺乏語感、語言應用能力差的原因就是因為英語語言輸入量不夠,達不到順利進行語言輸出所需的量。學生需要的“語言食糧”不夠,是一個影響英語學習、制約英語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它也成了英語教學改革進程中的主要障礙。
二、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語言輸入低效的原因
1、語言輸入手段和形式受教學資源的限制
目前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發(fā)展還處在發(fā)展中階段,大部分農村學校師資力量還很薄弱,甚至出現(xiàn)教師人手不夠的問題。以我所在的鎮(zhèn)區(qū)學校為例,全鎮(zhèn)3所小學,平均每所學校就有2至3位非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承擔英語教學任務。
2. 語言輸入的途徑受語言環(huán)境的限制
由于缺乏使用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中國的農村小學生只有在課堂上才有可能更多地接觸英語,實踐英語。語言的輸入“量”及“度”因這種狀況造成了嚴重的缺失。
3.語言輸入分散,缺乏整體性把握
長期以來,在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對語言輸入的整體性把握不夠,通常用一些零散的輸入進行教學。尤其是在英語單詞的教學中,很多老師將單詞一個一個的分開來講,這種由于沒有很強的聯(lián)系的輸入,就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運用。
三、有效語言輸入在課堂教學中的必要性
農村小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起始階段,在這個階段,語言的大量輸入顯得尤為重要。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如觀看英語電影,聽英文歌曲、歌謠等,都是讓學生感知英語的有效方法。而要讓學生在學習外語以后有一定的輸出量,則需要教師進行更多的語言輸入。如果沒有大量的語言輸入就要求學生用英語進行表達或交際,就容易挫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導致學生英語水平下降。
四、語言輸入理論依據(jù)
一是可理解性,這是語言學習的必備條件。二是趣味性和相關性。三是非語法程序安排。語言習得的內容不必按照語法程序安排,而要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四是足夠的輸入量。
五、提高語言輸入的有效性策略
Krashen的理論足以說明,語言輸入策略實施得當,將更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外語學習,促進學生對外語的理解和吸收,從而為語言的輸出做好充分的準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 用簡筆畫輔助語言輸入
簡筆畫教學符合小學英語教學的趣味性和情境性原則,能表達出豐富的語言信息,從而達到加深學生印象、深化學生理解和記憶的作用。通過簡筆畫,教師可以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生動活潑地組織具有實際內容的語言交際活動。
以下是用簡筆畫來輔助語言輸入的兩個例子。
(1) 單詞輸入
如在教授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時,筆者就采用了下列簡筆畫進行了直觀的語言輸入。當教師將春、夏、秋、冬四幅簡筆畫及相應的單詞輸入并呈現(xiàn)出來時,學生對這些單詞的含義就一目了然了。
(2)語言情景輸入
英語理解對農村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此時,如果教師能夠運用簡筆畫輔助語言的輸入,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具有很強的語言闡釋功能,是加速語言輸入的催化劑。
2. 以故事導入重組語言輸入
在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經常使用故事來進行語言的輸入。這種方法不但生動形象,而且對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語感和交際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師充分利用豐富的語態(tài),不同語氣和動作為學生創(chuàng)編一個故事,更形象地輸入了語言知識點,使他們更好掌握故事中情節(jié)的語言點,既愉悅學生身心,又學習到了相關的語言點。
3. 創(chuàng)設情景表演內化語言輸入
情景表演可以完成視覺和聽覺上的語言輸入,同時它還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新的知識。
4. 設計Free talk 豐富語言輸入
在課堂教學開始,很多教師會安排英語會話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由師生之間的談話到學生之間的談話。但很多時候自由談話往往局限于“Hi! How are you ? Whats your name?”等簡單的英語會話,對學生語言輸入容量的擴大毫無意義。為了避免這一點,我們可以設定一些更加有效的free talk, 起到以舊帶新、溫故知新的作用。
5. 引入歌曲、歌謠拓展語言輸入
小學英語教學中經常都會使用一些朗朗上口和節(jié)奏明快的歌曲和歌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而快速地幫助學生學習發(fā)音,擴大詞匯量,培養(yǎng)語感,提高學習的效率。為了能使歌曲和歌謠發(fā)揮最大的輸入功效,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將其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知識程度結合起來。
6. 借趣味游戲活躍語言輸入
農村小學生活潑好動,教師可根據(jù)他們的認知特點設計一些能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游戲活動來進行語言的輸入。學生要做好這個簡單的游戲必須聽清老師的發(fā)音,并辨別這兩個詞的發(fā)音區(qū)別。
六.結語
綜上所述,語言輸入是否有效是決定學生輸出知識的先決性條件。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語言輸入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境。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只有更好地了解農村學生,更好地了解教學并不斷地提高自己,改進教學,我們的課堂語言輸入才會有質的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更卓有成效。
參考文獻
1 唐蜜 .2005.簡筆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11)
2. 張大均 .2004.教育心理學[M].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趙剛. 2009. 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輸入與輸出的方式[J].中小學外語教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