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窈燕
內容摘要:普通話鼻音是吳方言區(qū)學生學習普通話的難點。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主要針對有效的教學策略,根據(jù)目標教學法、循序漸進法等原理,總結出一套學習方法并加以運用,以提高學習效率,對此進行粗淺的教學嘗試。
關鍵詞:吳方言區(qū) 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 普通話鼻音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一、正視吳語區(qū)鼻音,重視教學策略
普通話是漢民族的共同語,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浙江是屬于吳方言區(qū)的,而吳方言與普通話的最大差異是語音方面,表現(xiàn)最明顯的是平、翹舌音不分,前后鼻音混淆,保留入聲等,因而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這兩類就成為了重點、難點,特別是鼻音的教學。
教學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為指導,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制定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調適、優(yōu)化,以使教學效果趨于最佳的系統(tǒng)決策與設計。教學策略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習效率。針對這類難點的教學,本人在教學中做了一些粗淺的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明確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習動力
商業(yè)巨子J·C·突尼說:“一個心中有目標的普通職員,有可能成為創(chuàng)造歷史的人物;一個心中沒有目標的人,只能是個普通的職員?!泵鞔_學習目標,有利于提高學習成績,可促進一些組織松散的學習活動的開展,如講課等;明確學習任務,有利于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從而促進課堂行為和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筆者在實際的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我在導入新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首先采用舉例子的方式,如:我先讀兩組前后鼻音相象的詞,詢問“它們分別是什么意思?”這時就發(fā)生爭議?!叭绾螀^(qū)別這些詞呢?”以此導入前后鼻音,讓學生明白了讀準前后鼻音的重要性。然后分析吳方言與普通話的差別,同時讓學生回顧自己平常的語言有無前后鼻音。最后導出前后鼻音是普通話學習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又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注重教學方法,指導科學學習方式
恩格斯指出:方法科學,我們就可以免走無窮無盡的彎路,并節(jié)省在錯誤方向下浪費掉的無法計算的時間和勞動。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學習目的的手段。錢偉長曾說過:一個青年人不但要用功學習,而且要有好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對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為此,筆者針對上述出現(xiàn)的問題和學習難、難學習的特點,在多年的實際課堂中進行探索、研究,最后總結出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F(xiàn)在此作如下粗淺的表述:
(1)單耳對比檢測法
所謂“單耳對比檢測法”,是指朗讀者用手閉住自己一只耳朵,在發(fā)音時,把自己的讀音與正確讀音進行對比,辨別正誤,并及時加以糾正的一種檢測學習方法。
這種方法是本人教學實踐總結出來的,他的原理和復讀機的原理是相同的,但他有自身的特點: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用上,不需其他附屬條件,而且聽得更加清晰、真切。比如:在上鼻韻母時,很多學生分辨不出自己讀音是否正確,是否能分辨清楚。在教學前后鼻韻母的發(fā)音辨證時,就運用對比朗讀,如:an—ang 、ian—ie、ian—iang、uan—uang,讓學生自己閉住一只耳朵,對照正確發(fā)音方法進行對比練讀,就能及時的辨別、檢測自己的讀音,并及時糾正錯誤的發(fā)音。這種方法運用起來即方便又實,如今這種方法還被很多學生運用到學習外語單詞練習上、音樂的發(fā)聲練習中。
(2)分組對比辨讀法
“分組對比辨讀法”是指把一些發(fā)音相近、容易混淆的聲、韻、字、詞進行分組、歸類練習的方法。
普通話聲母和韻母都可以分組歸類。如:韻母:an-ang ian-ie en-eng in-ing等。為了準確地掌握這些容易混淆的音,我在教學中進行分組對比辨讀,并運用“單耳對比檢測法”等方法,提高準確率。
(3)類比法
因an類音中的a的舌位和ai中a的舌位是相同,所以在教學前鼻音時,讓學生先讀復韻母ai,然后準備發(fā)ai,找到a的舌位不動,再發(fā)an,最后把舌位歸到n,我把這種方法稱為類比法。如:ai—an、ai—uan、ai—ian、ao—ang—iang 。這樣學生就能非常清楚的進行朗讀、練習,準確率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也高了,更提高了自信心,使學生自己也能正確練讀。
(4) 自主互助合作學習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在普通話教學中更應注重發(fā)揚“以人為本”和自主合作學習的精神。為此我們把全班分成十幾個小組,稱為“自主互助合作學習小組”,每2人一小組,每4人一大組,設立定期輪換的小組長。小組成員間進行各種形式的練讀,互相督促,確保練讀時間和質量,并能提高學生聽辨能力。具體操作是:
自主練讀:即自由練讀。學生可以獨自練讀,和自己喜歡的同學一起讀,或同桌、前后桌一起讀。
互助合作練讀:指小組成員一起做發(fā)音、朗讀等練習。
相互糾正發(fā)音練讀:指成員間在練讀的過程中相互幫助,互相指出錯誤,并相互糾正。講求互助、合作、共同進步的團隊精神。
這些方法不僅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了較大的輔助作用,及時、有效地糾正錯誤的讀音,提高普通話的學習進度和準確度,而且在課后發(fā)揮的作用更大。
(5)循序漸進法
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tǒng)和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貫徹循序漸進原則,要求做到教學要從學生原有水平出發(f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由簡到繁,通過日積月累,逐步提高。
根據(jù)循序漸進原則我在教學中采用循序漸進法,首先是進行鼻韻母的教學、練習,然后循序進行相應的單音節(jié)字、詞,雙音節(jié)字、詞,句子,短文的練讀,從而逐漸鞏固當堂課的學習內容,再加上課后的練習使學生能較好的掌握鼻音。
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為宗旨,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發(fā)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
總之,利用正確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運用好的學習方法,加強訓練,學好普通話鼻音也并非一件困難的事。
參考文獻:
1、《教育學》 勞凱聲 南開大學出版社
2、《心理學》 張厚粲 南開大學出版社
3、《目標教學法探索與實踐》戴紅霞
4、《淺談高師普通話教學》溫艷玲 淮亞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