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彬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互助學習,不僅能有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而且可以利用學生間的差異性作為教學資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加強小組互助學習,讓學生間思維相互碰撞,能讓學生更好地進入文本,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而形成一種生動活潑、潛力無盡、人人參與、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形式。
【關鍵詞】:互助學習 課堂教學 有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互助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通過學生小組互助合作學習,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fā)展,研究互助合作學習的根本目的就是想讓學生可以在互助合作中求得發(fā)展,在互助合作中展現(xiàn)個性。因此,在合作學習中,有效的學習方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增進學生友誼。但縱觀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尤其是低段語文課堂,小組互助合作學習在實施過程中經(jīng)常會存在一些問題:
一、“互助合作”流于形式,存在為合作而合作的現(xiàn)象。
我們發(fā)現(xiàn):在小組互助學習課堂教學中,老師結合課文選一個自認為重要的文段,讓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有時布置一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活動在兩三分鐘內(nèi)就結束,然后由小組的代表匯報互助學習成果。
二、“互助合作”呈現(xiàn)一言堂,參與度不高,尤其缺少組內(nèi)成員的真正參與。
在小組互助學習課堂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對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缺少精心選擇,問題的設置大而空,往往還忽略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原本設想在這種學習形式下,給更多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學習的機會,但事實上常常是“好”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扮演著主角,討論過程中,他們能言善辯了,往往搶先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中等及后進生插不上話,成了聽眾,他們往往得不到獨立思考的機會而只能直接從好學生那里獲得信息,失去了獨立思考、發(fā)表意見的機會,致使這些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得不到更多的收益,多數(shù)學生得不到說話的機會,他們就會對合作學習失去信心,被班級、小組邊緣化。久而久之,這種有限的分組互助學習形式,并不能達到促進全體學生發(fā)展的效果。
三、“互助合作”只重結果,忽視過程和學生的獨特體驗。
在低年級的互助合作學習課堂上,也存在老師“變相灌輸”的情況。低年級的孩子由于年齡小,在討論中很容易偏離學習重點和難點,往往“亂說一通”。老師們?yōu)榱耸够ブ鷮W習之后的交流更順利,與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更加吻合,在學生小組互助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巡視,利用一些容易的問題,把自己所想要的討論結果有意識地提示給學生,甚至安排好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教學內(nèi)容與程序,這樣的課堂簡單的看,學生積極地動手、動腦,充分地參與討論,同時老師也放下架子,主動地參與其中,但是,事實上它已經(jīng)轉變?yōu)槔蠋熥兿嗟闹R灌輸,學生的學生自主討論權利被剝奪,互助學習,也難以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那么,為了不使合作學習成為“課堂上擺設的美麗花瓶”,我們應該如何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小組互助合作學習呢?
一、精組小組,合理分工,加強指導,培養(yǎng)合作意識,形成互助合作雛形。
首先,小組組建應依據(jù)學生的性別、能力、興趣、學習基礎等進行搭配分組,實現(xiàn)組間同質,組內(nèi)異質。這樣分組能形成組內(nèi)互助合作、組間競爭的良好學習氛圍。
其次,組員要進行合理分工,組員明確各自的職責和任務,讓其體驗到個人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從而形成組員之間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小組內(nèi)每個學生擔任的工作可定期輪換(每月進行一次輪換),讓每個孩子去嘗試,去體驗學習的樂趣,從中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還提高了學生的組織能力。
第三,對互助合作學習加以指導。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小,自主、自控、組織能力都較弱,互助學習必須得到老師的指導,老師應當教給學生互助的技巧。如:學習活動怎樣組織、怎樣傾聽、怎樣發(fā)言、怎樣質疑等,充分提高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二、恰當選擇學習內(nèi)容,精心設計問題,培養(yǎng)互助合作習慣,提高合作能力。
互助學習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單純地打造一個形式上熱熱鬧鬧的課堂教學,在互助學習的過程里,老師應結合年級、單元、課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合理設計富有思考性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學習的能力。
1.初讀課文階段
該階段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學:讀通課文、疏通(拼讀、書寫、詞義)生字詞。在此過程中,一個組員讀文,其余組員聽,做小老師,及時對同學在讀中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指正,互相幫助,力求在讀通順、讀流利方面人人過關.
2.精讀課文階段
該階段應圍繞課文中關鍵性問題或是教學重、難點,展開學習訓練。問題或練習的設計,一定是學生單獨完成有一定困難的,須借助小組合作、同伴互助的力量,能使更多的同學參與到學習中來。
三、采用多元評價,激發(fā)互助合作的興趣,體驗成功。
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低年級學生尤其喜歡聽贊美的話,不管是來之同學或是老師的,當然溢美之詞要真誠、中肯、適當。教師的評價應以評小組、評個人相結合的形式展開。在合作學習的背景下,師生地位平等,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
在日常教學中,在小組成員初學課文時,教師可通過觀察巡視,評選“最佳合作小組”。但在合作完成后老師也不急于評價小組合作的表現(xiàn),而是請當選的最佳小組上臺展示,展示完畢后請學生說說老師為什么選擇這一組。學生會從朗讀、傾聽、習慣等多方面來評價。不僅被評價的小組嘗到了合作學習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自信。
四、教師應扮演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角色。
這里尤其強調(diào),教師應該扮演合作者的身份。不要把自己或文本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要主張學生積極運用發(fā)散性思維,讓學生以獨特的視角來審視課文,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以不同的方式來陳述自己的見聞和感受,表達自己的感悟,只要言之有理,都應得到肯定。這有利于和諧、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的建立。
總之,互助合作學習不是為了合作而合作,教者應著眼于未來,著眼于素質教育、個性教育的重要思想,學會放手,樹立正確的課堂觀、教學觀和學生觀,不斷探討多樣化的互助合作方式,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使互助合作學習真正達到其最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杜福全、楊樹亞:《文本互讀:讓“用教材教”成為可能》
2.陳斐:《基于語用角度的文本解讀策略》
3.陳舟生:《淺議自主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4.楊鳳林:《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
5.張建中:《有效不能遺忘合作—再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