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順國
【摘 要】隨著中職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中職數學教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惑與挑戰(zhàn):學生起點低、差異大、厭學現象嚴重,教師抱怨現象突出、急躁情緒明顯;大批基礎薄弱的學生“望數生畏”,游離于數學學習之外,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也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發(fā)展。因此,改革中職數學教育勢在必然。
【關鍵詞】中職數學 教學效果 提高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36
中職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出既有一定的基礎理論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的中等專業(yè)技術人才。在各類專業(yè)中,數學都應該作為一門重要的必修課,因為數學知識的學習直接影響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學習。數學課程,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和應用工具,應著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掌握專業(yè)課程打下良好基礎。數學的教學工作在中職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學面臨著一些問題,使教師很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難取得效果。筆者結合中專數學教育的發(fā)展現狀,針對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和對策,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認清數學課在專業(yè)課教學中的位置
進一步確定中職學校數學教學的“適度、夠用”的教學觀念,認清專業(yè)課與數學課的相互關系,明確教學目標,充分體現中職數學的學科特色。因為有些學生認為中職學校是學習技術,加強技能培養(yǎng)的,學習數學文化課沒有什么用,加上學生在以前中學階段沒有打好數學基礎等原因,沒有認清數學知識對專業(yè)知識的影響,造成學生輕視數學課而重視專業(yè)課的現象。因此,在中職學校的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的準備是為學生專業(yè)課的學習,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應學生所學專業(yè)的需要,開展實施突出專業(yè)特色的數學教學,達到提高學習水平、增強解決實際專業(yè)問題的能力。
二、提升學生信心
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中職生大多在數學學習上遭遇過失敗,使他們心靈上受到“創(chuàng)傷”,存在著一種“失敗者”的心態(tài),學習自信心不強。這樣教師不光是知識的傳授者,更肩負著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fā)展的重任。教育觀念的核心是教師首先應轉變觀念,充分相信學生發(fā)展的可能性,通過有效的教育方式,他們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成功。在充分考慮學生原有水平的基礎上提出適度要求,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學生獲取進步。其次要有愛心,一名對學生缺少關愛教師,用再好的方法都不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內心深處的愛,在課堂上教師應多激勵學生,讓學生從教師的期待、信任、關懷中得到鼓勵和勇氣;教師應有不厭其煩的耐心和高度的責任心,維護學生的自尊心,鼓勵學生的上進心,激勵學生超越自己。同時,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情況,重視創(chuàng)設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人人愛動腦,個個樂回答”。讓學生真正“親其師而信其道”,從而有效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三、做好知識的過渡教學
中職數學教學是對初中教學的延伸和發(fā)展,因此要做好兩者的銜接工作。比如,函數、命題、不等式、三角函數等,其中有的是新內容,有的則是對初中知識的復習鞏固。因此,中職數學教學不但要注重對初中知識的鞏固,還要把新舊知識進行對比,適當加入類比的方法幫助學生“溫故知新”。首先要盡量放慢教學進度,通過類比的方法,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知識,明確新知識的概念,使數學學習進一步深入。例如,對“立體幾何”的教學應該讓學生聯想平面幾何的知識,對相關的概念進行對比,總結異同點,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立體幾何的興趣;對“函數”的教學可以將初中學習過的函數知識拿到課堂中來,比較兩者的不同,認清初中函數重在講述變量的關系,而另一個則注重集合的觀點。通過比較的方法,使中職生在鞏固原有知識的同時,也學習到了新知識,并且學習的過程是很愉快的,有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
四、凸顯數學的應用性教學
“應用數學”意在強調數學要懂得應用,因此,在中職學校數學教學中,應加強數學與專業(yè)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擴大專業(yè)學科向數學的滲透,填補數學教材中專業(yè)知識的短缺,拉近數學與專業(yè)學科的距離,使課堂教學由知識型向能力型和應用型轉化。學生只有看到數學能夠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才能獲得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因材施教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教學生如何學,要教學生會學,而不是將書本上的知識再次呈現給學生,更不是讓學生死記下來。教師的所有的活動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故教師的作用就在于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如何配合學生進行學習。要讓學生從目前的這種學習狀態(tài)中走出來,關鍵是要學生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奮斗的方向,有了奮斗就會有收獲,有了收獲就有了進步,有了進步就離成功更進一步。當學生意識到自己要做什么時,就會主動朝自己的目標邁進;有了方向,就能從目前消沉的狀態(tài)下走出來。學習是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而學習沒有了方向,那將會一無所成。有了方向,就有了奮斗的目標和動力。無論是文化課、專業(yè)課,還是技能,只要有學習它的欲望,就能有很快的提高和進步。要想達到這種狀態(tài),教師就得讓學生自己明白自己是誰,自己想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只有對自己有個徹底的認識后,才會腳踏實地朝這個方向邁進,否則,將會是“南轅北轍”。
總之,中職學校教育是以實際的職業(yè)需求為出發(fā)點,以學生就業(yè)為導向,以提升學生就業(yè)的能力為目標,從而培育出有一定專業(yè)技能的技術人員。學生學好數學也是為學好專業(yè)課程和專業(yè)技能服務的,所以我們要在專業(yè)課的講解和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技能時充分體現數學教學的專業(yè)特色。
參考文獻
[1]龔箭.中職數學教學策略初探.《教育與職業(yè)》.2006年第29期.
[2]孔祥富.中職數學教學改革過程中幾個熱點問題的解析與思考.《職業(yè)技術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