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蕾
【摘 要】隨著素質教學的深入,在語文課堂上,關于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內容,也成為老師的一項重要教學目標。為學生進行相關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其以后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對教學內容在美德的層面上進行升華,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拓寬老師的教學渠道。
【關鍵詞】初中語文;傳統(tǒng)美德;教育方法
傳統(tǒng)美德教育,是一種結合了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內容,能夠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適宜的道德水平和審美情趣,進而端正自己的人格特征。盡管初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但是他們在一些是非情感上還缺乏清晰的認知,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利用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美德的滲透,引導學生的心智進行健康的發(fā)展,對自己的所思所想進行嚴格的規(guī)范,對那些不良誘惑進行明確的分辨與遠離。
一、結合教材來展開深度挖掘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課堂上,老師要想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那么對于教材內容,老師要有這清晰的認識。首要要確保引入的傳統(tǒng)美德內容,詩歌教學素材緊密相連的,這樣便于學生在感悟思想的同時,對所學內容做出提升。老師一方面要從文章中,對相關的傳統(tǒng)美德內容來進行拓展,另一方面還要讓傳統(tǒng)美德的思想和課堂教學氛圍形成良好的互動,在擴展和外延的過程中,相輔相成。這樣能幫助學生領悟到真情實感的內容,避免課堂上充斥大話、空話的情況。
例如在學習李大釗先生的那篇《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時,老師可以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流暢、有感情的朗讀,幫助學生對文章的基調有個初步的認識。之后,老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將文章的關鍵思想,用概括的詞匯來板書在黑板上,像“雄健的精神”、“冒險的美趣”等,引導學生對各個段落的內容進行歸納和分析,同時將文章中的一些隱喻探究出來,像用揚子江、黃河來比喻中華民族的精神,用長江黃河穿越沙漠、山峽的內容來隱喻中華民族在前進中所遇到的艱難斗爭,通過這些內容的分析,老師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那種在艱難困苦中毫不氣餒的精神,以及革命必成、民族必行的雄健氣魄,進而達到傳統(tǒng)美德的滲透目的。
二、利用交流來激發(fā)德育體驗
作為一門以語言知識為基礎的學科,在語文內容的教學中,老師更要注重課堂的交流活動。由于學生大都具備了一定的思想感悟能力,對于學習內容,他們也許會存在著不同的學習看法,老師要鼓勵他們大膽的發(fā)言,這一點在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中也是如此。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進步,老師對學生開展的交流方法也要進行適當?shù)恼{整,并且在教學中,也應該將學生的學習狀況考量進來,對傳統(tǒng)美德的交流教育進行綜合性的評估,這樣才能在下一次的交流互動中,為學生營造出一個活潑、平等的課堂環(huán)境來。
例如在學習《出師表》這個千古名篇的時候,老師不妨讓學生以辯論的方法,來對其中的傳統(tǒng)美德進行感悟。辯論的主題可以設定為“諸葛亮是不是愚忠?”結合《出師表》中的教學內容,正方同學可以從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進行講解,而反方同學則可以從諸葛亮“一直尊重劉禪,從而導致蜀國內部出現(xiàn)了問題”的方面進行辯論。雙方在交流的過程中,老師也可以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自己的觀點陳述,并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奴關系的否定和批判,通過這樣的綜合,老師將同學們的討論思想放置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更能凸顯出諸葛亮的高尚品格,進而幫助學生對傳統(tǒng)美德進行理解和感悟。
三、聯(lián)系實踐來進行情感滲透
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一方面需要理論內容的引導,同時另一方面,老師還需要結合一些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身體力行的感知傳統(tǒng)美德的深刻含義,這樣才能讓學生對其具有更為形象、直觀的認識和了解。在實踐教學中,部分老師對其抱有一些誤解,認為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既耗費教學時間,還浪費教學精力。這種觀點其實是不正確的,在語文的教學中,直觀的感受,要勝于理論的講解;進行實踐活動也未必就需要組織大型的參觀。不妨在課下為學生設定一些常見的實踐內容,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德育認識進行豐富。
例如,在學習完胡適先生的《慈母情懷》后,老師就不妨為學生布置實踐作業(yè)?!段业哪赣H》中,作者回顧自己所走過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親,用樸實的文字表達了對母親深切的懷念,文章描寫細膩,情感真摯,語言淺顯易懂。老師可以讓學生回到家后,為辛勞一天的母親進行洗腳、按摩,利用這種實踐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母愛,學會感恩的內容。在結束實踐的內容后,老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寫作的方法,來將自己的情感體驗記錄下來。通過結合《我的母親》中的深厚感情,來提高自身對傳統(tǒng)美德的認識。這樣的實踐活動,能幫助學生切實體會母親的辛勞,懂得感恩的精神。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下的教學環(huán)境中,對于語文教學,老師要抱有一個開放的教學態(tài)度,將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內容,滲透到課堂的方方面面中來,在幫助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掌握的過程中,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
參考文獻:
[1]王蜀明.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
[2]張曉花.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tǒng)美德教育透視[D].河南師范大學,2013.
[3]蔡雪峰.文道相融厚以蘊德——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J].長三角(教育),2012,(0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