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田穎紅
〔關(guān)鍵詞〕 小學生;性別角色;健康教育;家校合作
兒童時期,家長和教師都應(yīng)該通過游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既要注意因性施教,又要注意不能因性有別,要多開展男女生合作的游戲,鼓勵學生跨性別交流。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在北京市健康教育課題組指導下,將研究主題定為“家校合作促進小學生性別角色形成的研究”,請家長走進學校,和教師、學生一起分享交流,充分尊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權(quán)利,讓家長成為“局內(nèi)人”,消除了學校與家庭在教育思想和觀念上的分歧,加強了家校共育意識。
一、研究過程
(一)注重前測
研究前,對1~6年級學生及學生家長進行了調(diào)查和測試,了解了家長和學生的需求,明確了家長可以接受的程度和學生已有認知情況,確定了1~6年級的教學目標,其中包括家長與教師、學生一起參與教育的方式。
(二)全面研究
1~6年級核心研究小組教師打磨教學方案、活動方案并開展研究課,征求改進建議。家長走進課堂,但不只是聽課,而是和孩子一樣成為課堂的主體,敢說、想說,參與互動,發(fā)揮應(yīng)有的教育作用。
(三)注重后測
收集家長、學生、教師三方反饋情況,完善教學方案、活動方案,確定完整的校本教材,形成課錄集。
(四)重視培訓
積極參加課題組組織的各級培訓,并且在回到學校后組織課題組教師進行校本培訓,通過微信群,大家及時交流學習心得。
二、研究效果
學生認為,和家長一起在健康教育課堂學習,不但對自己,而且對家長都有所幫助。
學生100%愿意父母繼續(xù)走進課堂,和自己一起進行健康教育。比如,一年級有的學生說:“我知道了男孩女孩不同的地方,很有趣,和爸爸媽媽一起學習很快樂。 ”
四年級有的學生說:“和家長一起上課,我覺得太好玩了,家長也可以發(fā)言,比我們自己上課有意思多了。我還知道了男生和女生有許多的不同和相同,以后我要保護女生,因為我們男生力氣大。”
六年級有的學生說:“今天的親子沙龍我收獲了許多,我認為有魅力的男女生有共同之處,有個性、有主見、有責任、敢于擔當、有見解、會交流,能遵守承諾。他/她不一定要循規(guī)蹈矩,不一定是個乖乖女,但一定文明有禮,個性獨立!”
家長覺得和孩子一起,在健康教育課堂上學習對自己和孩子有很大幫助,而且感受很深。
家長非常愿意繼續(xù)走進課堂,和孩子一起進行健康教育,一年級家長說:“沒想到老師會在課堂上和家長一起講課,我頗為興奮, ‘認識自己的性別這個課題對小學一年級孩子確實挺有必要的?!?/p>
二年級家長說:“我和孩子都喜歡這種一起學習、交流、提高的形式?!?/p>
四年級家長說:“不知道這樣的課堂是二小專有的,還是國家規(guī)定的,如果是規(guī)定的,那是孩子們的幸運;如果是二小專有的,建議在各學校推廣。作為家長要支持和協(xié)助,為孩子們塑造積極的自我概念,健康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塑造健全人格貢獻一份力量?!?/p>
五年級家長說:“相信孩子們一定會成為魅力男孩、女孩,與孩子一起學習、探討,拉近了家長和孩子的距離,感謝二小有這樣的課堂!”
親子課堂發(fā)揮了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作用。家長作為孩子的親密他人,可以在第一時間給予孩子性別角色的認識,利于孩子接受!
親子課堂為孩子與家長的相互了解搭建了平臺,學生可以看到與平時不一樣的家長。
教師們通過參與課題研究,對健康教育知識有了更豐富的認識,了解了不同階段學生健康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在組織教學過程中積累了經(jīng)驗。
三、存在的問題和研究的局限性
有的家長提出:“性別差異是淡化還是強化?”性別差異是個群體特點,有的男生具有普遍意義上的女生的特點,有的女生也具有普遍意義上的男生的特點,所以,這個疑問有待今后在工作中去關(guān)注,去摸索。
體驗交流式的親子課堂存在不確定性,對教師要求較高,教師需要具有敏銳的捕捉能力,及時發(fā)現(xiàn)并靈活處理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同時,還要具備引導家長參與的能力,讓課堂上活而有序。
因為各種原因,能夠參與課堂的家長只是一部分,如何讓更多家長參與,大方地介入孩子健康教育中,也是有待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作者單位: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北京,100031)
編輯/杜文姬 終校/陳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