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靖
【摘要】2016高考全國新課標試卷重視詞匯的技藝和運用,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運用和遷移的能力要求很高。這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豐富的詞匯量,還要求考生掌握扎實的語法功底。面對新一輪的課改,文章著重論述了面對新課改這一局勢我們高中今后的教學當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認知能力的具體做法和措施。
【關鍵詞】新課標 語言遷移能力 閱讀 技能 輸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092-01
2016高考全國卷分為甲乙丙三套試卷,相對緩解了之前高考地域帶來的不公平??v觀考綱,和2015相比有三個變化:1.詞匯量變化為3000-3500。2.增加閱讀中對詞義推斷的要求,加大考生對單詞和短語在具體語境中特殊含義的考查力度。3.改變語法填空中所填詞數(shù)的要求。新課標試卷重視詞匯的技藝和運用,考生特別要注重新進入考綱詞匯的詞匯,了解動詞短語、名詞性短語和形容詞性短語的運用。其次,新課標試卷注重“學考+教育”理念,只是之中洋溢著真善美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節(jié)能減排,行善感恩。在內容上,新課標強化閱讀側重學生語篇的分析能力,在選句補全短文和短文改錯等新題型當中,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運用和遷移的能力要求很高。這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豐富的詞匯量,還要求考生掌握扎實的語法功底。
眾所周知,學習遷移是指在一種條件下進行的對另一種條件下學習的影響,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經過平日的訓練和好習慣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閱讀技巧的提升和組織句子的能力,都會在平日的教學和練習當中得以穩(wěn)步的提升。
首先,我們要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力求遵循浸入式教學理念和思維模式,使學生拋開母語的干擾,保證“i+1”二語習得理論下語言的輸入,從而轉換思維模式,用英語思維,用英語表達自我思想。明確課型,熱身除了導入本單元話題,可以擴大課外詞匯量,設法幫助學生強化記憶新單詞、新句子。利用網絡和多媒體進行詞匯的輸入;整體閱讀設置問題要有針對性,培養(yǎng)學生的猜詞能力。強化理解新語法,講練結合;語言運用要注重長難句的分析和句子成分的劃分。這樣才能保障學生二語輸出的能力。把模仿、背誦、機械操練和真實語境下的語言練習、語言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在語境和交際活動中去認識語言、學習語言,通過大腦的思維、觀察、記憶、聯(lián)想、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認知活動,把書本和教材中的英語變成他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英語”,這才掌握真正的英語運用能力。
其次,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書本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會遷移,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和治學能力。平日的練習和練考中,我們可以針對某些類型的體型,例如新課標卷的語法填空和短文改錯都是有方法和技巧可以遵循的。我們可以告訴學生,短文改錯實際上是單詞拼寫的變體,給出的實詞涉及到動詞的語態(tài)時態(tài),形容詞和副詞的轉換,名次的單復數(shù)和諸位一致問題。未給出的詞,給學生先縮小一個范圍,引導學生總結不難發(fā)現(xiàn),無非就是介、連、冠、代、助這幾個范疇。短文填空也是如此,其講究的是“一致和諧”:除了詞性的轉換外,短文改錯遵循時態(tài)一致、主謂一致、人稱一致、句式和諧。這樣學生在做起題來就游刃有余了。學生在進行話題作文訓練時,心里也會有一把尺子去判斷自己所組織的語言的對錯與否,語言輸出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二語學習自始至終是一項耗時耗力、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聽說領先,讀寫在后。雖然語言遷移能力的高低是與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文化意識和學習策略相關的。沒有目標語言的語境,我們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記單詞的好習慣。單詞有很多記憶法,形象記憶和理解記憶甚至是諧音記憶法。我們提倡從語境中識詞、猜詞,因而一定要把閱讀作為英語學習的重中之重。學生每天要堅持閱讀。閱讀本身就是知識再現(xiàn)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的語感獲取地道語言表達的重要途徑。新課標對學生要求的詞匯量為3500,這就要求學生每天對自己應當有大約四篇文章的閱讀任務,單詞的拼寫和運用才能牢固掌握。遇到生詞受挫的為難情緒固然會有,我們可以建議學生根據(jù)難度指數(shù)給自己設立一個循序漸進的階梯式任務,讓他們從中有成就感,體會到學習語言的喜悅。只有保證一定的語言輸入,學生才能有正確地道的輸出,二語的正遷移才能得以實現(xiàn)。
總之,高考基于課本,超越課本。面對新課程,我們教師自身必須要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強烈意識。以身作則,終身學習,教學既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使學生通過真正聽、說、讀、寫等去進行發(fā)展思維,在做事情過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學語言,發(fā)展和完善自己的語言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展語言的時效性,使我們的英語教學達到《英語課程標準》對學生高考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才是學生學習語言的終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