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春華
摘 要:“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這是課改基本理念之一,也是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fā)展空間,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的保障,也是實施差異化教學的理論基礎。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從多角度、多方面入手來實施差異化教學,鼓勵學生在教師組織的多種活動中找到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進而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差異化;小學體育;認識學生;因材施教;評價
體育課程是學校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而體育鍛煉也是學生健康成長中任何其他項目都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但是,在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一直采取的是“自主練”的方式,導致了很多學生越來越感覺體育課程沒有存在的必要。再加上,社會網絡化的不斷深入,很多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學生懶于運動,久而久之,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也越來越差。因此,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象,新時期下的體育教師要從學生的差異性入手來幫助每個學生都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使學生在自主運動和鍛煉中形成積極的運動意識,進而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
一、全面認識學生的差異性
作為一線體育教師,要想有效地實施差異化教學,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而充分地認識學生的差異性,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明確每個學生所擅長的體育項目,或者是通過學生自身的優(yōu)勢來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進而為差異化教學的有效開展做好前提性工作。那么,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呢?
首先,通過日常的活動來分析每個學生的擅長點。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判斷力是有限的,或者說他們只懂得說“我能做”這個項目,但是不明白這是他的擅長點。比如,有學生在跳山羊活動中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這就能說明該生在跑、跳、臂力以及落地時的平衡能力都是很好的。所以,在進行差異化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去學習和鍛煉一些“田徑”類的體育項目,這樣既能讓我們的課堂更具有針對性,提高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又能對差異化教學的有效開展和實施提供依據,進而逐步幫助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的“閃光點”。
其次,了解學生的興趣。很多人認為興趣和擅長點是一樣的,因為擅長所以有興趣。事實上并不是這樣的,因為是小學生,他們的感性理智,他不會因為我擅長而喜歡,或者是參與,但會因為喜歡而參與。
總之,在開展差異化教學之前,做好全面了解工作對學生健全地發(fā)展,對學生綜合體育素養(yǎng)的提升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進而也為體育課程的有效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有效利用學生的差異性
開展差異化教學就是要有效地利用學生的差異,就是要通過多種活動的組織來幫助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發(fā)展空間,進而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所以,在差異化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對體育教學的目標、體育教學方法的選擇等進行分層,以為差異化體育課堂的構建做好前提性工作。
以“體育教學方法”為例,在“跳遠”運動中,我們首先將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其中A層為優(yōu)等生,即:彈跳能力較好,而且,也喜歡跳遠運動的學生;B層為中等生,即:彈跳能力中等,積極性方面有待提高;C層為學困生,即:彈跳能力差的學生。在明確這些之后,我們也設定了不同的學習目標,現(xiàn)以“教學方法”為例來說一說該如何進行差異化教學。
對于A層學生,我們選擇的教學方法是小組“比賽”訓練。
對于B層學生,我們選擇的教學方法是“游戲”教學法。目的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在游戲中找到跳遠運動的樂趣。
對于C層學生,我們的教學方法就是“反復練”,教給學生跳遠的技巧以及在跳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等,以確保跳遠課堂效果能有所提高。
可見,在進行差異化教學時,我們要選擇恰當的方法來激發(fā)和保護每個學生的興趣,進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層次里體驗到成功。
三、做好差異性的評價工作
評價是任何學科教學中都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差異化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所以說是重要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因為這里的評價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推動學生去上一層學習,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欲望。還以上文中的“跳遠”為例,對于三個層次的學生,我們要選擇恰當的評價方式,要斟酌所用的評語。尤其是對C層次的學生,切記不能用“怎么教了這么長時間還不會呢?”“真笨”等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語言來與他們進行交流,否則,即便是再漂亮的鼓勵都不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因此,在差異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評價,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老師的點評和鼓勵,進而以積極的心態(tài)走進體育課堂,走進鍛煉。
總之,為了讓學生重新認識到參加體育活動的價值和意識,更為了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體育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差異化教學法的作用,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展示個性,都能找到自己的能夠成為終身鍛煉的項目。
參考文獻:
[1]李世忠.學校體育差異化教學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 2015(12).
[2]姜山.體育教學過程中“差異化學習”之探索[J].黑河教育,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