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張家口學院 崔新玲 于志月
恰當“引導”,給幼兒充分觀察的空間
◆河北張家口學院 崔新玲 于志月
“惟有通過觀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以決定如何協(xié)調環(huán)境,并采取應有的態(tài)度來配合幼兒成長的需要?!薄猍意大利]瑪利亞·蒙臺梭利
周一上午戶外活動時間,當所有的小朋友自由愉快地進行著自己的游戲時,突然有個小朋友大聲呼喊:“老師,老師,我發(fā)現了蜘蛛!”緊接著一大群小朋友擁了過來,著急地喊著:“好大的蜘蛛??!”“這個蜘蛛看起來好嚇人啊!”老師看到小朋友在蜘蛛網下熱烈地討論著,知道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便問小朋友:“你們誰知道蜘蛛有幾條腿?”大家爭著回答:“六條”“七條”“不是,是八條,我數了是八條腿”。其他小朋友也跟著說:“我也要數數”。大家七嘴八舌地數開了。老師又接著說:“你們仔細看看蜘蛛的身體長什么樣子?”此時小朋友們個個睜大雙眼,仔細地研究著,有的一會兒跑到左邊,一會兒跑到右邊,從不同角度觀察著。有的還不時發(fā)出感嘆:“嘻嘻,蜘蛛的眼睛圓圓的,肚子也圓圓的”“它的腿好細啊”。老師又問到:“你們注意到了蜘蛛的房子了嗎?看看蜘蛛的房子和大家身邊的什么東西像呢?”一個小朋友說到:“蜘蛛的房子像我的小傘?!币粋€小朋友激動地喊到:“蜘蛛的房子,就像我玩的蹦蹦床,嘿嘿,還有彈性。”這時,突然有一只小蒼蠅落到了網中,小朋友們立即歡呼起來:“原來蜘蛛吃蒼蠅呀?!蓖蝗灰粋€小朋友問到:“蜘蛛是益蟲嗎?”老師聽到這個問題遲疑了一下,因為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她本可以馬上給小朋友們一個明確的答案,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但是她也知道,這個問題很有價值,值得深入挖掘幼兒的潛力,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機。于是老師把問題又拋給了孩子:“那你們覺得蜘蛛是益蟲還是害蟲呢?”孩子是好奇的,也是天真的,更是有豐富的想象力的。他們以自己的知識、經驗想出了很多的答案。有的說是害蟲,因為蜘蛛很嚇人,還會咬人;有的說是益蟲,因為它會吃蒼蠅等。爭執(zhí)不下之中,老師給了孩子這樣一個提示:“我們有什么辦法來證實你說的是真的呢?”好多幼兒很自然地想到用查書、上網等各種收集資料的方法來證實自己的觀點。
第二天孩子們在交流了各自的資料之后,已經達成了共識:蜘蛛是益蟲,蜘蛛不但可以幫助我們消滅蚊子,而且我們人類還在蜘蛛的身上學到了織漁網的本領。老師趁勢問道:“除了織漁網,我們還有哪些本領是向蜘蛛學到的呢?”老師又拋給了孩子們一個新的問題?!拔覀冊偃ゲ橘Y料吧!”我想:孩子們明天交流經驗時,又會獲得更多的驚喜,更多的意外,更多的知識。
周三,老師與孩子們一起欣賞了兒歌視頻——《小蜘蛛織大網》。小朋友開始仔細地看,不斷思考昨天的討論,后來就興致勃勃地進行角色扮演。有的充當小蜘蛛,有的充當被抓住的小蒼蠅、小飛蛾、小蚊子,還有的則三五成群織了一個大大的網。頓時班里出現一大群憨態(tài)可掬的小動物,別提多熱鬧了!老師則在旁邊引導大家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不時聽到小朋友大聲說:“不不,蜘蛛是這樣走的!”這一爭論很快又引起了大家的興趣,他們紛紛跑到視頻面前去觀察檢驗。
周四上午,老師帶領大家一起畫自己眼中的蜘蛛,孩子們可積極了!他們立即找出自己的畫具。有的搬著小板凳去了院子有蜘蛛網的地方,有的繼續(xù)觀察著老師昨天播放的視頻。老師輕輕地走到他們旁邊,不時地提醒他們蜘蛛的眼睛是什么樣的,有沒有肚子,它在干什么,蜘蛛網網狀從里到外有什么不同……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的“大作”完成了。老師吃驚地看著,讓小朋友們分享自己的作品,并鼓勵他們把自己的作品貼到教室長廊的墻上,孩子們個個可開心啦!
通過對活動案例的觀察與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生活中處處皆學問”,孩子好奇心強,對各種事物都感興趣。他們不同于“成人”,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充滿樂趣的。甚至一些看似普通的東西,在孩子的眼里都是“好玩的”。為了更好地引導幼兒觀察與探索,作為幼兒的啟蒙老師,我們需要認真地探討以下問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如何正確引導幼兒觀察、探索成為教師需重視的問題,首先,我們必須明確這時期的幼兒特點“好奇、好問、有極強的求知欲”,他們對于周圍事物有極強的求知探索興趣,他們不僅愛問“是什么”,還會深入地問“為什么?怎么做的?怎么來的?”如通常他們會這樣說:“為什么樹會跟著汽車跑?為什么螞蟻要在地上爬?”他們開始探索自然界,從中尋找答案。而作為老師不能以成人的觀點否定孩子的想法,對孩子的興趣觀點強加制止。當孩子滿懷期待地想探究為什么鬧鐘會不停地走動時,而我們卻因擔心孩子弄壞了鬧鐘而立即制止他,豈不知這個過程正是培養(yǎng)孩子觀察能力、探究能力的大好時機。當幼兒提出的一些問題老師一時無法回答時,老師應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引導幼兒通過多種途徑尋找答案。
世界之大,事物之多,而我們給予孩子的知識、技能往往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應該教給孩子正確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自己教自己的能力。引導幼兒觀察,首先要求教師做到以啟發(fā)為主,讓幼兒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去觀察,不能把觀察當成一項任務。在觀察之前,教師需要捕捉孩子的興趣點,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為孩子創(chuàng)造觀察的條件,激發(fā)孩子觀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興趣。其次,對于幼兒來說,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能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同時對于開發(fā)智力也非常重要。引導孩子觀察要遵循一定的方法:1.觀察前,讓孩子明確觀察目的。例如,教師發(fā)現孩子蹲在地上觀察螞蟻,便可以先啟發(fā)他看一看螞蟻是不是都朝一個方向爬,然后再讓他看來和去的螞蟻有什么不同。為什么還有幾只螞蟻擠到一起,一塊兒向前爬等等。為了能夠指導孩子觀察,最好是教師跟孩子邊觀察邊談話。這樣既可以指導孩子觀察,又可以提高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引發(fā)孩子思考,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教育。2.引導孩子運用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觀察活動。世間萬物有著色彩、形狀、聲音、氣味等方面的物理屬性,這就需要讓孩子看一看,摸一摸,聽一聽,聞一聞,有時甚至要嘗一嘗,只有這樣用多種感官去親自感受,才能使孩子獲得更好的觀察效果。3.啟發(fā)孩子的多聯想和多想象。在觀察事物的同時,讓孩子邊看邊想,由眼前的景物聯想往日觀察的印象,想象事物可能會發(fā)生的變化,加深對眼前事物的認識。4.觀察結束后,老師可以要求幼兒口述觀察結果。這一要求會大大促進孩子觀察的積極性,并使觀察過程變得更仔細更認真。
孩子天性單純、天真,他們眼中的世界是多彩的,充滿活力的。環(huán)境可以激發(fā)他們不斷探索的欲望。教師平時要指導孩子多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開闊孩子的眼界,豐富孩子的知識,充實孩子的生活。例如,讓孩子觀察身邊小朋友的變化,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觀察虹、雪、花、草等。這樣做不僅使幼兒從中學到知識,體驗到觀察的樂趣,又能促使孩子多思考,從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孩子良好的觀察能力。
自然界中充滿了美。教師在引導孩子觀察,幫助他獲得某些知識的同時,還要啟發(fā)孩子去體驗、欣賞自然界的美。例如,觀察螞蟻時,就要啟發(fā)孩子注意小小的螞蟻能夠遵守紀律,懂得合作;觀察屋檐下大麻雀給小麻雀喂食時,就可啟發(fā)孩子體會鳥媽媽喂養(yǎng)小鳥的辛勞。這樣的觀察不僅孩子學會欣賞大自然的美,而且使他們懂得大自然哺育了人類,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道理。
相信,通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孩子一定會擁有較強的觀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