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北平
摘 要:初中生在語文課堂里能否獲得有效且高效的教學內(nèi)容,深切影響到了他們能否在初中階段獲得充足的文化知識、能否提高個人情商、能否培養(yǎng)細膩的情感。隨著新課改在全國范圍內(nèi)的實施,初中教師應當把握住改革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激情。本文從新課改后初中語文課堂可能呈現(xiàn)的特點出發(fā),列舉出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期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策略研究
一、語文教育進行新課改的需要
語文是中國最基礎的科目,是傳承經(jīng)典、立足當下、過渡未來的橋梁。在學習過程中,具有較強的語文理解能力是學好任何一門其他學科最基本的需要。傳統(tǒng)意義下的語文教育注重應試,考試需要的知識,學生才學;考試不需要的知識,學生就不學。這種現(xiàn)象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陷入考試成績提不上、日常交流表達也存在很大錯誤的尷尬境地。新課改將通過改變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增強語文學科對學生的吸引力,從而在枯燥的學科知識和趣味的語文教育中搭起一座橋梁,在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又能推動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
二、我國語文課堂存在的明顯問題
1.將“應試”作為最大目的,課堂內(nèi)容枯燥乏味
其實不僅是語文教育,中國幾乎所有的科目都有只為“應試”之嫌[1]。在這里暫且單論語文教育。由于性格、經(jīng)驗等等因素,每一個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都會有其個人特色。但是由于應試的需要,“趣味活動”式的教學方法,由于其耗費時間長、提高成績不明顯等缺點,逐漸被想要在語文界進行創(chuàng)新的各位基層教師所放棄,轉而采用單調而且枯燥、富有機械性的教學方式——為考試服務。這就導致課堂內(nèi)容十分枯燥,學生對學習“食之無味”。
2.學生沒有學習積極性,考試成績無法代表其能力
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nèi)容不可避免地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提不起興趣的現(xiàn)象;教師教課、學生聽課的固定模式導致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思維訓練,從而導致學生無法進行獨立思考。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澆滅,同時,學習能力也沒有獲得應有的提高。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多為基礎知識,字、詞、句的瑣碎式學習沒有交給學生必須的語言組織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以至于學生在社會上、生活中都會面臨交流障礙的困境。
三、新課改實施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1.崇尚“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重新思考語文教師在授課中的角色定位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老師被稱為“夫子”?!耙蝗諡閹煟K生為父”成為中國傳統(tǒng)師生關系的基本準則。在師生關系中,“師”即“君”,“生”為“臣”[2],其中的關系不可被僭越。即使是到了現(xiàn)代,國人“尊師重道”的傳統(tǒng)理念也仍然深入人心,這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對老師言聽計從的現(xiàn)象。學生沒有質疑的能力,他們不敢質疑老師,不敢挑戰(zhàn)權威。而在新課改以后,如果實施順利,這一現(xiàn)象將會得到明顯的改變。師生關系將得到突破,老師不再是單方面的“傳道授業(yè)解惑”者,學生也不必對老師“唯唯諾諾”。師生之間應當培養(yǎng)良好的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包括師生間對于知識的平等交流,經(jīng)常合理進行角色互換,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推動學生成為課堂的“老師”。老師的工作,就是對學生的思考方式進行點撥,以達到“一點即通”、“舉一反三”的程度。
2.采用更為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初中語文老師應當采取更為趣味性的教學方式,使用有個人特色的教學方法,切忌千篇一律。比如說,上《三味書屋》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從網(wǎng)絡上下載或者采用自己旅游時拍下的照片,借助幻燈片放映的方式,讓學生可以通過圖片,更為直接的體會到文章中所描述的文字,借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感受文字與圖片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又或者,教師可以每周給學生布置一篇周記寫作,并挑選出其中較為優(yōu)秀的文章,印成試卷發(fā)給學生,讓學生作為出題人,根據(jù)文章來出幾道閱讀題,并附上自己思考的答案。經(jīng)過二次篩選后,教師再將已經(jīng)出題了的文章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生出的閱讀題,從而促進相互交流和學習。學生也可以從中獲得新的閱讀體驗和對自己沒有接觸到的知識領域的反思。
3.對語文學科的考核方式進行適當改革,跳出“應試教育”的禁錮
傳統(tǒng)應試教育偏重考試成績或者考試分數(shù),死記硬背也好、靈活運用也好,不論用什么手段,只要最后達到的目的——分數(shù)達到“線”就算成功。學生被強制“灌輸”知識,腦袋被“裝”滿了,素養(yǎng)和思想?yún)s得不到應有的提高,這樣的學生依舊不是優(yōu)秀的學生。語文學科不像理工科科目。理工科學科的特點就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每一個問題都有正確的答案;而語文學科不一樣,基于其特點,語文學科的“開放性”更強,一道閱讀題,每個人都會有個人的思考,并不能統(tǒng)一的思考模式來禁錮學生的思維。所以,語文學科需要進行改革,從一味追求分數(shù)到鍛煉學生思維。但基于我國的國情,完全取消現(xiàn)今已有的考核模式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在這種情況下,語文考核方式需要傳統(tǒng)的“打底”,再加上改革的“外套”,將固定模式和靈活考核相互融合起來,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鉆研精神。
4.加強學生對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閱讀,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的前提就是立足經(jīng)典,無論怎么改革,經(jīng)典都不能被排除在課堂之外。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專門挑選課本里的經(jīng)典文章,和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探討內(nèi)容包括優(yōu)美的語句、含有深意的語句或者字詞,通過作者所處的身份背景,深刻分析作者的情感,更好地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體會能力。比如說,在朱自清的《背影》[4]這篇文章中,作者與父親之間的愛通過買橘子和父親的步履蹣跚被深刻地表達出來,令人感嘆不已。教師應當和學生對這篇文章進行深刻的探討,立足經(jīng)典,學會從經(jīng)典中找出當代學生具有的、缺少的優(yōu)良性格品質,在學習文章、閱讀經(jīng)典,探討文學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曾毅 新課程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內(nèi)涵與特性[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22)
[2]粟凱 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語文課堂有效策略的研究 《新課程.中學》2014年第07期
[3]錢呂明 曹伯高 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有效的語文教學 [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32)
[4]王鳳鳴 新課改實施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戲劇之家》 2015第12(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