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拓
摘 要:“高考是指揮棒,指揮棒指向哪里,高中教學就向哪里轉(zhuǎn)”,由此可見高考對高中教學的影響之大。高考改革是一項很大的工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因此,通過實施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總結試點經(jīng)驗,建立起完善且合理的新高考制度,保障學生健康發(fā)展,促進科學選拔人才和社會公平公正。
關鍵詞:高考改革;試點;思考
一、浙江高考改革試點基本情況
2014年9月,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這標志著由黨中央、國務院頂層設計、全面部署的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已經(jīng)正式啟動。此次高考改革初衷,是把選擇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能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學習的科目,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生”的弊端。
浙江作為全國高考改革試點省份之一,推出了高考招生綜合改革方案,從2014年秋季入學的高中新生開始,至2017年全面實施。改革后的浙江高考將不再分文理,語文、數(shù)學、外語3門是必考科目,此外,考生可以根據(jù)自身興趣及想要報考學校及專業(yè)的要求,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7門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作為高考選考科目。每門選考科目成績按等級賦分,每個等級分差為3分。選考科目和外語均有多次考試機會,學生可以選擇2次參加考試。
二、浙江高考改革實施后出現(xiàn)問題
從2014年高考改革試點以來,已歷時二年多,浙江高考改革取得了很多成效,但在學校和學生層面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選考科目確定令人糾結。高考改革后,學生將面臨很多的選擇,高一入學后,學生就要選擇選考科目,不僅要考慮自身的興趣愛好,今后的就業(yè)方向,報考大學對選考科目的要求,同時還要考慮本人各科目在本校排名情況,本校在全省所處的水平和位置等等,這讓學生和家長都非常糾結。在選考科目選擇上,物理是理科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因其學習難度最大,選這門課的大多是名校尖子生,這兩年物理科目選擇人數(shù)大幅度下降,甚至連物理成績較好的學生也放棄這門學科。目前中學多余的物理老師都改行教技術了,這將對物理這門基礎學科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
(二)選考時間選擇讓學生焦慮。高考改革后選考科目均有多次考試機會,學生可以參加2次,那么什么時間選考什么科目,學生不僅要關注自身的學習情況,更要研究參考對手是否強大等問題,避免強強相爭,這似乎成了“田忌賽馬”的博弈。從2015年10月首次開考的情況看,一些普通學校嘗到了甜頭,涌現(xiàn)了一些“滿分”學生,2016年4月份,各大名校因受首考結果的影響而紛紛報考,卻因沒有考生基數(shù)作分母而導致賦分不合理,使很多成績很好的學生并未拿到理想的分數(shù),競爭似乎并不公平。
(三)學校排班難度很大。7門選考科目選3門,就有35種組合,而且每種組合的人數(shù)參差不齊,有的超過100人,有的可能只有幾個人,以目前各高中學校情況來看,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都滿足不了這種變化,如果完全按照學生自己的意愿選課,安排35種不同的班級,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安排部分學生走班,又會帶來學生歸屬感下降,教學管理難度加大等系列問題,排班成了一大難題。
(四)學校師資配備問題突出。目前高中師資還是按傳統(tǒng)高考模式配備的,高考改革后,學生各科目的課時安排會發(fā)生較大變化,選考之前,選考科目老師成了大忙人,選考結束之后,教學轉(zhuǎn)為主攻語數(shù)外,選考科目老師基本處于“下崗”狀態(tài)。況且每屆的學生的選擇情況又會大不相同,對師資要求也會發(fā)生變化,從而造成學校年年都要為師資安排大傷腦筋。
三、對策措施
為進一步完善高考改革試點方案,為全國高考改革提供經(jīng)驗,針對改革試點中出現(xiàn)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合理確定選考時間。高考應是廣大考生公平競爭的平臺,目前改革方案是在高二高三兩個學年中有多次考試機會,學生自主選擇兩次參加考試,建議調(diào)整為在高三學年內(nèi)進行固定的兩次選考,考生可以在這兩次時間里參加一次,也可以參加兩次。這樣可以避免低一屆學生與高一屆學生同時考試并統(tǒng)一賦分的不公平競爭,同時可以確保高中期間學生能有兩年的學習時間,便于學校合理安排學生的課程和進度,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二)科學確定選考組合。7選3的選考模式,總體來說35種組合是太多了,學校也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的要求。在前二屆學生自行選擇情況看來,往往有半數(shù)左右的組合的人數(shù)是相當少的,只有幾個人,甚至只有1人。建議可以根據(jù)大學專業(yè)特點,在這35種組合中固定十來種組合方式供學生選擇。這樣既滿足學生自主選擇的需求,同時又解決學校教室不足、排課困難、走班教學等系列問題。
(三)加強中小學教育的銜接。新高考招生極大增強了學生的選擇性,而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培養(yǎng)的學生面對這么多的選擇,大多會感到無所適從,不知如何選擇。因此要繼續(xù)深化初中和小學教育改革,做好小、初、高中教學的銜接工作,將新高考改革精神滲透到學生的初中和小學階段,讓學生從小就要學會如何根據(jù)自己的特長選擇學習內(nèi)容和發(fā)展方向,選擇適合自己個性特點的發(fā)展道路。
(四)建立高考多元錄取機制。高考改革后,高考錄取方式要進行相應改革,一些以物理為基礎的專業(yè)和理工科類大學在公布選考科目要求時,要加大設置物理單一學科作為選考科目的力度,以保護考生選考物理科目積極性。進一步擴大高校自主招生和“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力度,建立起以統(tǒng)一高考按分錄取為主、高校自主招生和“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為補充的多元招生機制,真正實現(xiàn)“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同時要加大對“自主招生”和“三位一體”招生的管理力度,規(guī)范招生制度,完善招生程序,確保公開公平,使之在陽光下運行,避免滋生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