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梅
【摘 要】小學階段學生開始系統的學習語文知識,在此階段,教師正確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小學語文知識,掌握閱讀技巧。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理解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20
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生開始系統的接觸學習語文。如果教師不加以正確的指導,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就不容易入門,這樣對他們接下來的語文學習是很不利的,所以教師在學生剛開始學習語文的時候就要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理解小學生的成長特性,根據他們的心理成長特點進行教學?,F在的教育提倡創(chuàng)新教學,以前的授課模式采用滿堂灌,滿堂講的方式已經不適合現代課堂了,教師要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他們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上感受到快樂,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個性。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重要的一個板塊,需要教師多花心思在這上面,小學語文閱讀注重基礎性,很多答案都可以在文章中找到,教師可能覺得很簡單,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小學生剛接觸語文,對一切都是陌生的,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也不深,所以需要教師仔細講解,在不斷地講解和練習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那么,在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教學過程中,有哪些方式技巧呢?教師又應該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我的教學實踐反思,在此和大家一起討論。
一、分析學生的特征,掌握正確的教學方式
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選擇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在成長,特別是小學階段,學生的感知能力發(fā)展的非常快,所以教師選擇教學方式時要注意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這樣對學生有很好的促進和提高作用。如果教師沒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只顧創(chuàng)新,不適應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就會造成學生學不懂所講內容,他們的各方面也不會得到提高,也會阻礙學生的學習。
小學生的思維還沒有成熟,邏輯思維也沒有發(fā)展成熟,每個學生都各有自己的特點,擅長的方面也不一樣,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充分了解本班學生的性格特點,分析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教會不同的學生用最少的時間掌握到更多的信息,讓他們鍛煉自己的思維,慢慢的學會自學。
語文知識的學習需要不斷的積累,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但是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每個人喜歡的閱讀習慣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教師除了必要的閱讀資料要求學生閱讀外,其他學生的閱讀不應該強加干涉,而是應該鼓勵學生多閱讀。在不斷的閱讀過程中,學生的語感就被培養(yǎng)出來了,這對學習語文是非常有利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語文的感染作用,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感受語文的美,閱讀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評價能力,這些都要求教師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這關系到學生取得怎么樣的學習效果,正確合適的教學方式才會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課內課外結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要想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光是教材的知識是不行的,這樣學生的閱讀量就太少了,肯定是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的,所以教師要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本知識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再讓他們把這種方法延伸到課外閱讀中去。在教授新課的時候,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他們的主導作用,轉變自己的主體角色,在課堂中指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先讓學生自己閱讀思考,解決文中的難題,然后還可以同學之間互相討論一下,看看其他同學的不同見解,最后再由教師統一講解其中的重要部分和學生不理解的部分。
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以及難點,也能讓學生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和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教師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當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時,對課文的理解就會變得容易很多。以前的注入式教學,學生只是在被動的接受知識,很多時候都沒主動的思考,這樣學到的知識不全面也不深刻,過一段時間學生就很容易忘記。而通過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的方式,學生自己融入到了學習的氛圍中,讓學生發(fā)現其他同學的長處,激發(fā)自己的學習心理,因為小學生的虛榮心較強,希望自己比別人優(yōu)秀,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優(yōu)秀時,就會更加努力地學習,超越別人。
通過在課堂中讓學生集體討論閱讀的方式,學生就會發(fā)現自己的閱讀量完全不夠,他們就會從課堂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用來增加自己的閱讀量,這樣他們的閱讀面也才能得到提高。在平常的學習中,教師也應該要去學生多閱讀,多思考,給他們提供閱讀的機會,告訴他們可以在哪里閱讀,也要把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及時推薦給他們?,F在是科技社會,閱讀其實很方便,閱讀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網絡、書店等,教師要和學生家長及時溝通,讓家長在家里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也要讓家長了解哪些是必讀書籍。
三、讀寫結合,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閱讀理解不光是要讀,也要學會寫,寫是閱讀的進一步提高,閱讀的目的之一就是把讀到的知識變成寫的知識,能把閱讀的知識運用到寫中來也可以證明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提高。小學低年級要求寫句子,中年級要求寫片段,到了高年級以后,學生就要學會寫人物事情,這些都需要日復一日地鍛煉和積累才能把寫作能力提高。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都需要老師不斷的對學生進行教學,教會他們閱讀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自己有了興趣,他們才會自己主動提高自身能力,他們才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們在寫作中有成就感,讓他們感到寫作是不困難的,是非常有用的,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專研教材,以教材為基礎,突破自身的局限,創(chuàng)新方法,靈活轉變方法,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把學生引導進入學習的氛圍中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知識。
小學階段的語文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也只有在小學階段把基礎打牢靠,學生在初高中等的語文學習中才不會顯得那么困難。教師在教學過程應該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要抓住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在探索閱讀方法時抓住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很重要,小學生的好奇心強,聽老師的話,也會達到老師的要求,教師抓住了這些特征,就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