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秀
摘要:自新課程改革之后,學生學習方式就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運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所以,信息技術的教學也成為教學中的重要部分,本文通過對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其教學過程中微課的應用。
關鍵詞:微課;信息技術;應用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1-0100
《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指出:“信息技術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為主要目標,以實踐性、開放性和探究性為特征,促進學生全面與持續(xù)發(fā)展為宗旨的指定學習領域?!钡钱斍霸谛畔⒓夹g教學的實際應用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還存在著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 學生個體的信息技術能力差異較大
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都不同,所以對于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學習基礎、理解能力以及學習興趣都有所不同,這就決定了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興趣程度也是不同的,有的學生從小酷愛電腦,也有學習的空間,從裝機到網絡技術都有所涉及,對于普通軟件的操作理解能力較強;但是同樣也有很多學生不熟悉電腦的使用方法,從電腦的構造以及電腦的實用方法而言都不了解,甚至對于鍵盤鼠標的操作都不熟練,對于新的軟件知識會有逃避和恐懼的心理。所以,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容易產生兩極分化的局面,無法進行統一的教學,基礎較好的學生覺得知識枯燥無味,知識較差的學生又會覺得看不懂。這就使課堂上做得快的學生無所事事,做得慢的學生跟不上節(jié)奏;教師被迫疲于指導那些基礎差的,不斷地重復講解基本操作。
2. 學生的自主探究不易落到實處
自主探究是目前所有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目的,在現代教學中一般都比較樂于采取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學生根據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進行自主探究,而教師則充當一個引導者的地位,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時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并且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相應的指導。事實上,由于現在班級學生人數40到50人左右,一位教師能同時兼顧到5到10位同學的學習過程就非常不錯了。
3. 忽視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本來就是一門比較靈活的課程,我們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與思維方式,讓學生有一種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運用信息技術等知識的時候,不僅要對其知識的應用方法進行了解,更要對其技術進行掌握,在落實技術的掌握后,加以提出新的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然而由于現實教育當中前面兩種因素的存在,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能顧及到學生的教學,而不能顧及到學生的自我探究以及創(chuàng)造,而且由于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進行單獨的指導而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為了保證一節(jié)課大部分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二維目標的基本實現,教師就沒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指導學生進行作品的藝術加工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了。
二、信息技術教學使用微課的可行性
在如今信息化的時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的需求,微課則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它有教學靈活性、資源全面性、資料廣泛性的特點。而信息技術教學則是微課教學開展的一種新模式。
階段性學習的需求促進了微課的發(fā)展,而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知識的學習,就是由多個階段性知識的教學而組成了整體的信息技術教學,而在現實教學中如果將信息技術中每一個教學階段分成一個單獨的微課程,學生就可以根據自身的優(yōu)點與不足,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內容,從而達到彌補個性差異、查漏補缺的目的。
1. 微課的備課方法簡單,制作方便。教師可以自主備課將視頻錄制,也可以通過屏錄軟件進行操作方法的錄入,這種運用信息技術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進行教學的方法,相比于其他科目的教師要更加有優(yōu)勢,幾乎不用培訓就可以進行視頻的錄制,然后以微課的形式進行發(fā)散。
2. 微課實施的具體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實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一般是在網絡教師進行學習的,而這種學習的方式就需要必備的教學硬件,如電腦等,所以對于教學的限制比較大,而微課則比較靈活,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隨時暫停,自行操作。這種邊學邊練的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自學。
三、微課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是微教學模式中的核心教學資源,它既可以作為課堂教學方法被使用,也可以作為課后復習的一種使用方法。而在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教學中,微課技術在課堂中使用的還是比較廣泛的。
1. 幫助學生自我建構
自學是學生在自我探究中獲得新問題,并且著手解決新問題的一種過程,同時也是學生未來學習所必須的一種素質。無論教學方式多么完善,或者是教學設施多么先進,最終還是學生自己主導著學習的效果。而微課就是課堂教學與自主探究的一個結合體,學生可以首先觀看教師的大概題目理論,然后再進行自我探究,最后進行結果的觀看,不僅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一種提高,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是一種提高。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進行信息技術的學習時不在是進行模仿,而是進行自我創(chuàng)造和自我提高。例如,在算法與程序設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解往往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萬一有一個知識點或者是編程的某個細節(jié)沒有注意到,就會直接導致最后的編程失敗,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來說是一種挫敗。再者而言就算學生完成了編程,過了一段時間后,由于分支的嵌套看起來很復雜,部分學生能模仿完成程序結構的編寫,但是對于其實每一個模塊的具體含義還是不夠清晰。教師在制作的微課中,不僅有講解分析推理,更重要的是在微課中也可以提問,并提示學生暫停并進行思考與嘗試。
2. 實現異步式教學
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上是肯定會存在一些差異的,教師的目的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差異和能力,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要考慮到每一種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實現全面教學。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協調者,他們需要將知識點按操作難度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學生就像玩游戲一樣,根據不同的等級完成不同難度的任務,通過這樣的方法,對于學生的學習信心以及學習的樂趣而言都是一種提高。例如,在講“flash動畫制作——動作補間動畫”中,可以制作三檔不同的微課,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水平進行不同的學習。
四、信息技術課堂微課的制作注意事項
1. 微課的制作方法和基本要求
微課主要是以微視頻為載體的,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主要是以計算機作為依托的,兩者雖然有不同之處,但是也有相同的地方,因此筆者認為信息技術微課最佳的方法就是使用屏幕錄像軟件進行音視頻的錄制。并且微課的錄制時要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因為聲音是講課的關鍵,一定要保證視頻的清晰和聲音的清楚,而操作中涉及的文字表格對視頻分辨率要求較高,所以錄制時分辨率需要高一些,不能低于720*576的標清分辨率,碼率也不能過低,最好達到1Mbps甚至以上,碼率過低,文字會被壓縮得很模糊,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視力健康。
2. 信息技術微課需要字幕
在信息技術的微課教學中,字幕是非常重要的,除了開頭、結尾教學目標和小結字幕之外,整個過程都要配以必要的文字說明,以便讓學生關注到操作要點。因為學生在觀看視頻是不能保證當時的環(huán)境,所以一定要有字幕作為信息傳輸的支撐,即學生學習時任意跳轉到視頻中一個地方,都能看到現在進行的是什么操作。筆者認為這點很重要,因為很多學生只需要觀看這個知識點操作過程中某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樣能大大節(jié)約學生的學習時間。
五、結語
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工具,它的實施保證了課堂內外的有效銜接,保證了教學任務的完整和連續(xù)性,很好地契合了當前信息技術新課程實施的理念。必將推動信息技術教學新的課堂變革。
參考文獻:
[1] 萬祖進.小學信息技術微課應用實踐與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15(z1).
[2] 田方金,吳治國.微課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實施策略[J].讀書文摘,2016(15).
[3] 汪 潔.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學測技能復習中的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5(z1).
[4] 冉文權.談談信息技術微課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作用[J].小作家選刊,2017(2).
(作者單位:安徽省臨泉縣臨泉第二中學 23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