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生
摘 要:看圖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內容,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起著基石作用。但由于中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發(fā)展水平的特殊性,看圖作文本身的特殊性,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看圖作文教學需要科學合理的符合小學生發(fā)展水平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關鍵了。
關鍵詞:中年級 看圖作文 語文教學
看圖作文,是將各種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的畫面,轉變?yōu)樗悸吠〞?,詞語豐富,生動感人的書面語言,用文字將畫面上的人及事、景物再現(xiàn)出來,使讀者如見其人,如歷其事,如觀其景,起到異曲同工的作用??磮D作文是供料作文的一種,如看簡單圖,綜合圖,單幅圖,多幅圖乃至照片等。看圖不但是中年級訓練說話寫話的途徑,也是為書面習作鋪橋架路奠定基礎的良藥,更是高年級提高習作水平的秘方,起到發(fā)展思維,訓練語言及練就表情達意的基本功。
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的環(huán)節(jié)都簡單,基本是讓學生簡單的看看圖,然后就開始七嘴八舌的對圖畫進行說,如此,學生不知道該抓什么重點,看到什么就說什么,效率自然不高。要引導學生全面的觀察畫面,還要注意一定的方法。
一、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的順序。特別是在組圖的觀察中,順序一定要清晰,教師引導語也要明確。如“請同學們先看第一副圖,然后再看第二幅圖。在傳統(tǒng)的看圖作文教學中,常常讓學生觀察圖畫或實物后說話,盡管教師想方設法激發(fā)興趣,進行引導,但學生常出現(xiàn)“老師要我說,而我不想說”的被動場面,教學效果不佳。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固然是各學科的共性問題,但是,觀察對于看圖作文教學來說,顯得更為重要。因為觀察是學生獲取寫作素材的主要渠道。在傳統(tǒng)看圖作文教學中,孤立的單幅圖,表現(xiàn)的時空很有限,這單一的、瞬間的情景,難以展現(xiàn)事情的發(fā)展過程;多幅的連續(xù)圖也無法生動展示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由于小學生閱歷淺,觀察時往往是隨意的,思路狹窄,看后表達時常感到束手無策,即使想說,也說得內容簡單、膚淺。
二、注意圖畫中的主要事件或主體。一副圖畫總有一定的主題人物或事件等,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圖畫主體進行觀察。如一幅圖中有小猴子和一棵桃樹,學生觀察的重點就在“猴子”和“桃樹”上。引導語如“請同學們看看圖畫上有些什么?”
三、在圖畫展示方面可以利用多媒體
用Flash動畫來展示。當教師按不同的順序來進行圖畫展示時,學生已在默認的展示順序中進行了觀察,重點就在于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說了。
小學語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其中說的能力就是要用普通話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包括準確運用語言,說好普通話的能力,當眾說話,有中心有條理的表達能力,答問有迅速應變能力,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有聯(lián)想、發(fā)現(xiàn)的創(chuàng)造力等。寫的能力就是能夠把自己所觀察到的,所想到的,所聽到的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出來,能寫簡單的記敘文和常用的應用文,包括認識生活的能力,選詞用語的能力,布局謀篇的能力,運用標點符號的能力,加工修改的能力等??磮D作文是中年級語文教材中比較常見的形式,是以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為前提,要求學生寫下有關圖畫的內容和思想內涵,小學課本中出現(xiàn)的看圖作文的課后思考與訓練一般都是有“看圖討論”,“按要求說話”,“看圖寫話”三部分組成,由此可見,看圖作文能力不僅是“寫”的能力,而且還離不開“說”的能力。因此,中年級學生聽和寫的能力對看圖作文的能力的發(fā)展有較大影響。
學生通過對圖畫的觀察,都急于將觀察到的內容表達出來,但教師不可能一一的聽學生的描述,于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在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時:
第一,確定主題。每個畫面都有相應主題,中年級學生綜合能力還較低,為此,教師要根據(jù)畫面內容給出不同的主題供學生進行討論。同一幅圖,就可以用“幫媽媽做家務、勤快的小紅、媽媽笑了”等來做討論主題。
第二,分步討論。特別是組圖,教師要引導小組學生按一定的順序來進行討論,要分別就各個圖畫的內容做到在掌握主題的情況下全面。對于二三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容易隨著教師的思路來思考,但同時也容易“思想拋錨”,對此,引導學生在分組中按畫面順序進行,能提高學生對圖畫內容理解。
第三,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對于同樣的一幅圖,各個學生的理解會不一致,在討論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抓住主題的情況下,將自己對畫面的獨特理解表達出來。通過小組成員的討論,剔除不符合主題的部分,從而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構思。而且,在小組討論中,各個學生的思維集中碰撞,能讓學生的思路得到拓寬。
新課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之一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xiàn)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式的轉變。且新語文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是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币郧埃W生作文主要是那種“老師出題學生寫”的傳統(tǒng)方法,后來比較重視作文的引導,漸漸克服教師自發(fā)的,不系統(tǒng)的教學狀態(tài),但仍然是學生被教師在作文課堂中牽著鼻子走,失去主動性,或者是學生作文五花八門,經(jīng)教師的批改后全都變成有高度相似性的文章,看圖作文的教學也不例外,陷入了一種套路,學生的主動積極性與豐富的想象力也就很容易地扼殺了。但由于中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與學習能力發(fā)展特征,在看圖作文訓練中,“說”“寫”互助,同時觀察與分析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再則根據(jù)教材課后練習的要求,觀察圖畫,分析圖畫,展開想象,選點立意行文,似乎成了約定俗成的模式,但教師在此過程中的指導對學生作文能力的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洛松措姆,如何指導低年級學生看圖說話、寫話[J].西藏教育,2012年06期.
[2]蒙麗偉,淺談小學生寫話起步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年25期.
[3]尤靖希,基于看圖寫話現(xiàn)狀的追問與訴求[J].江蘇教育研究,201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