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艷艷
摘 要:檔案文化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人類活動的重要載體,具有極強的文化屬性,對弘揚檔案文化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當前它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其發(fā)展的步伐仍然跟不上時代的進步,不能發(fā)揮其自身的價值,值得人們對當前檔案文化的建設發(fā)展問題進行思考。本文分析了檔案文化的精髓和其特點,針對當前檔案文化的發(fā)展現狀,提出了建設檔案文化的主要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檔案文化;特點;現狀;建設對策
1 理解檔案文化的精髓
1.1 檔案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點
檔案自身不屬于商品,但是經過檔案文化形式的轉化,就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利用檔案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能研究歷史發(fā)展的閨女,學習先進人士的高尚品德,可以從中體會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得到不斷發(fā)展的力量。
1.2 檔案文化是人類文化的寶貴遺產
檔案是個人和社會團體在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第一手材料,真實的記錄和反映了歷史現象。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檔案文化的歷史淵源比較悠久,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司馬遷的《史記》都是吸取大量的歷史檔案編纂而成的。檔案文化作為中華歷史文化的基礎,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它是中國文明得以傳承的重要載體,檔案文化的交流和傳播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
1.3 檔案文化推動社會先進文化的建設
(1)檔案是記錄和傳播先進文化的載體。人類的發(fā)展中,不同的民族和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文化傳統(tǒng)都不相同。但是檔案記載了人類文明的不同角度,驗證歷史,預示未來,深入深刻的歷史研究離不開檔案的研究;(2)檔案是教育公眾的教材。檔案對人們社會實踐中為了創(chuàng)造物質和精神財富而辛苦勞作的過程進行了詳細的記錄,反映了國家和民族遭受的痛苦和災難,和其榮譽和輝煌,詳細的記錄了廣大人民為了戰(zhàn)勝社會邪惡勢力和自然災害而艱苦奮斗的過程,其中有很多光輝業(yè)績和壯舉都都值得我們拿來借鑒對人們進行思想和道德教育;(3)檔案是各項事業(yè)得以發(fā)展的借鑒依據。檔案是記錄社會組織的管理者和個人從事生產、經營、行政、技術等活動的經驗和過程,是經濟發(fā)展、研究科學的重要資源。
2 檔案文化的特點
檔案文化作為整個社會文化的重要部分,既具有社會文化的共同特征,還具有其獨特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現在:檔案文化作為基礎文化是其他文化建設的基礎,和各個文化類別有直接關系,創(chuàng)作藝術、文學、影視作品,發(fā)展圖書、教育、文博、旅游等各類文化都要借鑒檔案,檔案文化的廣泛性決定了其發(fā)展狀況不只對檔案文化自身有影響,還對政治、經濟、法律等社會文化有重要影響。檔案文化還具有特殊的行業(yè)特色,它是檔案部門在特定的檔案目標的實現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檔案文化來源具體的檔案工作實踐,因此檔案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有特殊的檔案工作的宗旨和特點,這也是檔案文化工作中最具特色的法治、經濟、效益的行業(yè)理念。
3 檔案文化建設的現狀
檔案文化的特殊性質決定了檔案文化建設的發(fā)展方向,但是作為建設檔案文化的基礎,縣級以上的檔案室卻長期被視作行政機關的保密單位,有的部門檔案室更是畫地為牢,對檔案的文化屬性缺乏該有的認知,行為主體自身模糊的性質對檔案文化的健康發(fā)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使其不能充分發(fā)揮檔案文化的重要功能。主要原因是:
3.1 檔案文化的屬性的非認同性
檔案文化發(fā)展比較遲緩,主要是受檔案文化屬性和文化價值長期得不到正確的認知以及對其不充分的挖掘有很大關系。檔案和檔案工作曾經長期被看做階級斗爭的工具,檔案文化屬性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制約,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檔案文化的發(fā)展受到嚴重的影響。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檔案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業(yè)內人士開始逐漸認知檔案文化的屬性,縣市級的檔案也逐漸的對公眾開放,文化人士也在積極的創(chuàng)辦民間檔案(博物)館,如寧波市已有民間檔案(博物)館30多家。
3.2 檔案文化工作體制的非文化性
檔案館長期以來一直沒有正視自身文化事業(yè)機構的性質,而是作為政治機構的附屬品,因此在公眾眼里,也并沒有把檔案部門和文化部門相聯(lián)系,使得檔案館的文化形象備受公眾質疑。
3.3 檔案文化功能建設的非社會性
檔案館是保管人類成果記錄的中心,檔案本身是組成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但是現今仍然存在重保管、輕開發(fā)檔案的文化功能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檔案文化的順利發(fā)展。
4 建設檔案文化的主要措施
建設檔案文化應該和檔案部門的整體工作協(xié)調發(fā)展,根據不同時期的具體工作使其內涵和形式不斷得到豐富,并堅持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堅持以“打基礎、強服務、抓亮點、創(chuàng)品牌、求實效”為原則進行工作,具體如下:
4.1 充分了解檔案文化的巨大價值
檔案被人們稱為“人類的記憶”,檔案記錄著一個國家過去和現在社會組織和個人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科學技術等歷史活動,其內涵相當豐富,是人類生產、生活、思維方式、創(chuàng)造性活動及產物的記錄和結晶,是人類社會特殊的文化資源,所以從社會意義上講,檔案使一個民族、國家甚至地區(qū)文化的載體,是準確認識檔案文化價值的基礎,只有基礎堅實,才能順利的開展其他檔案工作。
4.2 完善檔案文化建設的管理機制
發(fā)展檔案文化,要求在檔案工作中要轉變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認識檔案文化的特征,強化檔案工作的文化意識,根據文化事業(yè)運行的規(guī)律,制定并完善檔案文化發(fā)展的管理機制,防止出現行政管理代替文化事業(yè)管理的現象,樹立新的檔案工作文化形象,在文化建設中奠定檔案工作的基礎地位。
4.3 強化建設檔案文化的社會功能
擴大接受檔案的范圍,增加開發(fā)檔案的力度和范圍,強化檔案的社會教育價值,使檔案教化育人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利用宣傳資料、檔案展覽等的形式,使檔案館發(fā)展成為真正愛國主義、國情教育,和汲取文化的場所。
4.4 探索檔案文化資源的利用途徑
要使檔案文化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應該利用檔案文化資源的多種途徑,采取有效的措施,開發(fā)檔案文化的產品,開展檔案文化建設的數字化工作,使各機關辦公室系統(tǒng)在電子政務環(huán)境下實現自動化,使其電子文件能進行及時的歸檔、保存和有效的利用。并實時開展檔案文化的實踐活動,使其真正成為一種現實中鮮活的文化。
4.5 樹立檔案部門良好的文化形象
檔案工作是利用檔案文化建設使社會文明得以傳承,為公眾提供更好的文化滋養(yǎng)。所以檔案建設應該為公眾提供足夠的檔案文化精品,在當前發(fā)展中應該對網絡傳播的手段進行充分的利用,對檔案產品加強研發(fā)的力度,促進社會文明的傳播,為發(fā)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檔案文化貢獻力量。
5 結語
檔案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廣大檔案界同仁所認知和接受。建設檔案文化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社會共同努力和支持。所以我們應該積極響應繁榮社會、建設文化強國的號召,積極的解放思想,積極的創(chuàng)新改革的思路和措施,主動投入建設檔案文化的活動中,使其社會影響力得到不斷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鹿璐.檔案館提升檔案文化軟實力的途徑與對策[J].中國檔案,2012(1):60-65.
[2]秦蓉.張藥.新形勢下的檔案文化建設[J].檔案,2012(2):50-55.
[3]方煜東.對檔案文化建設的思考[J].經理日報,2009(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