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市西林縣古障鎮(zhèn)中心小學 劉桂新
《小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然而,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時代主流。
從教育實踐來說,自主學習也是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而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是新課改的核心。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性,使學生的學習建立在愛學、樂學、會學的基礎上,將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訉W習、探究知識,不斷形成一種有效性特征的學習意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教育質量。就此,我就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談談個人的看法。
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喚醒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tǒng),拓展思維,成為學習的主人。在現實生活中,農村的孩子生活視野比較封閉,社會交往活動很少,個性心里較內向、害羞。教師要注重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積極靈活運用激勵性的評價手段從而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各種適合的獎勵手段方法,以平等的尊重、真誠的愛心去打開每個學生的心理和知識的大門,使他們愛學、樂學、會學。使學生有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自主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我在教學活動實踐中,注意滲透和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正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求,要求學生學會自主、探索、合作學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善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因為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學生能接受的學習方法,并通過訓練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形成學習技能,才能使學生適應時代要求,終生受益。
教師不僅要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取知識,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學生自主學習也貴在得法。學習方法的可謂多種多樣,其中就包括:預習、閱讀、聽課、觀察、質疑、討論、練習、反饋、復習、考查等。這些方法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加以指導,結合良好學習習慣密切進行反復訓練、培養(yǎng)。自主學習知識總要經過一定的途徑,采用一定的學習方法,也只有掌握學習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自主學習的效果。
課堂是一個舞臺,學生是這個舞臺上的主角,教師則是舞臺的搭建者,是學生風采的欣賞者和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小學生自主性學習需要時間、平臺和空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和展示交流的平臺,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交流展示,同時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敢說、愛說,努力營造自主、開發(fā)、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
探究的興趣,高于探究的價值,探究體驗勝于探究結果。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合理的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并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探索活動中增強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情感,讓學生真正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并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小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對提高學生成績有特殊的意義,而且對將來的學習、工作、生活都有著積極深遠的影響,更是學生樹立終身自主學習的重要基礎。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見,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是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內容與標志之一。我在教學活動實踐中,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內,我對學生的要求是“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平時,我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的名言是“只要舉手的就是好學生,只要回答問題的就會有進步”,以此,在平時學生作業(yè),要求分層,讓每個學生選擇自己能獨立完成的練習,避免重復作業(yè),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自我發(fā)展、自我提高;課外,我常與個別或小組談心交流,輔導學習方法。
然而,學生自主性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教師持久地培養(yǎng),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空間和充分的信任,尊重他們,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內在學習動力與熱情,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不斷提高“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控制”的能力,逐步養(yǎng)成自我學習自動化的習慣。
教師的適時肯定、適度的鼓勵、積極的評價,能有效地維系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熱情,是推動學生不斷進取的催化劑。因此,在教學中,首先,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時機要適當,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要及時給予積極的熱情肯定,這樣有利于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對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要做出不同的要求和評價,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學習跑道上不斷的前進。其次,教師的評價要以肯定、鼓勵為主,同時注意評、導結合,評價的語言要豐富多彩,適當運用微笑、點頭等體態(tài)語言表示對學生的欣賞和期待。同時也可以學生加入到評價者中來參與對自己、對同學的評價,讓學生感到教學氛圍的寬松與自由,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這樣才會讓學生在教師精妙的引導下有啟思有質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識的內化,才會促使學生自主學習,使其好學樂學善學。
總之,學生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是新課程標準真正進入課堂的真實體現。我們農村教師,只有不斷的讓課堂充滿樂趣,才會吸引學生,使學生積極的自主學習;我們農村的學生只有在教師的精妙引、探、導、學下,有啟思有質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識的內化,才會促使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好學、樂學、善學;我們農村的課堂如果多一分精彩活動,學生自主學習也就會多十分活力,學生學習能力也許會百倍的提高。